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檜殺岳飛的理由,康熙至少用了兩次,殺了一個貴人一個流民!

秦檜殺岳飛的理由,康熙至少用了兩次,殺了一個貴人一個流民!

翻開中國古代歷史,總能看到一些讓人無奈之事,比如:用同樣的理由,殺死一些「好人」,結果歷史名聲卻大相徑庭。所謂同人不同命,秦檜和康熙就是如此。

秦檜和康熙,一宋朝一清朝,一大臣一皇帝,本來風馬牛不相及,然而在冤殺別人方面,這兩人卻猶如一對兄弟。甚至可以說,康熙一生備受稱讚,卻至少兩次使用「莫須有」,如今鮮有人知!

大家都知道,秦檜殺岳飛的理由是「莫須有」。《宋史·岳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秦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由於一代名將岳飛死於「也許有」,所以秦檜就此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岳飛也被認為千古最冤枉的軍神。

當然,「莫須有」也成了憑空誣陷的代名詞,是被人咒罵的一個辭彙,所以後世一直無人敢公開做「莫須有」之事,直到康熙的出現!

在很多看來,康熙是一代明君,甚至被捧為千古一帝,又怎麼會做昏聵的「莫須有」之事呢?其實,翻開康熙歷史來看,還真有其事,至少用過兩次,殺了一個貴人一個流民。

朱慈炤是崇禎第四個兒子,明亡之後流落江湖,一直以「王士元」的名稱,活到了75歲。晚年之際,卻被清廷抓住,康熙以「雖無謀反之事,未嘗無謀反之心」的理由,將他凌遲。

康熙50年,有一個案件很關鍵,即陳四流民案。因為災荒,所以陳四等流民,就流動賣藝。本是一個小案件,但康熙卻高度重視,原因有二,(1)盛世怎能有流民,(2)害怕流民會聚眾鬧事,所以康熙以「即使無謀反之行,未必無謀反之心」殺了陳四,還處理了一大批官員。

顯然,康熙的這兩個理由,其實和「莫須有」是一個道理。甚至可以說,比莫須有更牽強,所謂「未嘗無謀反之心」。畢竟,莫須有的意思是可能有證據,只是沒找到。

然而,秦檜被釘在歷史恥辱柱上,康熙卻被尊為一代聖君。同樣是冤殺別人,康熙的行為更為惡劣,卻為何歷史名聲反而很好呢?

按照中國文人的傳統,康熙這一行為,肯定有文人記錄在案,痛加批判,至少在這一上,康熙的歷史名聲肯定會比較差(參考明朝文人對皇帝的「惡毒」評價)。然而,為何當時士林卻幾乎無人批判康熙?顯然,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話題。或許,這就是明朝和清朝最大的區別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登上牛津講壇的中國第一人,卻被李鴻章通緝,流亡西方22年!
北宋吃了聯金滅遼的大虧,為何南宋還聯蒙滅金,智商真低嗎?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