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這對美國父母讓孩子「當」乞丐5天後,生活給出了美好的嘉賞!

這對美國父母讓孩子「當」乞丐5天後,生活給出了美好的嘉賞!

聊聊中國父母可能忽視的養育。

一位在美國居住的同學回家探望親戚,閑聊間同學和她的美國丈夫滔滔不絕地跟我們聊起了美國的特色「體驗課」。他們家6歲的女兒在父母的鼓勵下,報名了一個為期5天的乞丐生活體驗課。孩子們在這5天內扮演乞丐在街上乞討,不能吃任何零食,並且只有少量的食物,孩子們要經歷「挨餓」的生活滋味,父母們也需要做好監督。

孩子的爸爸說,活動結束後,孩子學會了珍惜食物,還對街邊的流浪者有了更多的同理心。回國探親前,孩子還跟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舉辦了一次小小慈善活動:籌款給一些流浪者購置棉衣過冬。

這對美國父母讓孩子「當」乞丐5天後,生活給出了美好的嘉賞!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5天的乞丐生活體驗課,幫助孩子獲得了寶貴的同理心。我們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同理心不重視,認為同理心還不如聰明伶俐重要。這是錯誤的看法。

?孩子缺乏同理心的後果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難看到這樣的一些例子:當孩子看到別人畫畫時,把頭髮塗成綠色,他可能會說那個小朋友是「笨蛋」;當孩子看到別人戴著一副眼鏡,他可能會說別人是「醜八怪」;當孩子看到別人丟了玩具哭泣,他可能會說別人是「小氣鬼」……這些孩子,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對他人缺乏同理心,最終會阻礙他們的人際交往。

這對美國父母讓孩子「當」乞丐5天後,生活給出了美好的嘉賞!

身邊有一個小男孩是缺乏同理心的典型,他總喜歡搶最好的,不喜歡的才給別人。有一次,幾個孩子在玩玩具,小男孩衝過來,把一個小女孩手裡的小鏟子小桶子都搶走了,轉身時丟給對方一把玩具水槍,「水槍壞了,給你玩。」很多小朋友每次一見到他,都會趕忙把玩具藏起來。有一個年齡稍大的小女孩經常嚷嚷「我們不要跟那個自私的孩子玩。」

德國哲學家伊曼努爾.康德說,為了破除瀰漫世界的偏見和誤解,我們不能不培養同理心。

?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丹麥的學校對孩子們的同理心的培養很重視,他們把同理心視為孩子們的必修課,從幼兒園到高年級都有相應的同理心課程。值得一提的是,丹麥父母給孩子們講的小美人魚的童話故事,跟其他國家的版本不一樣,我們常見的版本是小美人魚最終幸福地跟王子生活在一起,而在丹麥父母的版本里,小美人魚不僅沒得到王子,自己還變成了大海里的泡沫。丹麥的父母深有用意——生活不會總是完美,人與人之間有同理心才能得到更多的幸福。

父母常常有意識地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尊重與自己不同的觀點、不隨意評論他人、能看出他人的情緒並嘗試交流、具有與他人一起感受的能力……當孩子們能做到這些,同理心便養成了。

?具體如何做?下面是關鍵的兩點

1、從小引導孩子「描述」別人的感受

從小特意地引導孩子描述別人的感受,能幫助孩子理解別人,能輕易地進行情緒代入,並且引起思考,未來孩子會懂得關注別人的感受,而不會輕易地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

這對美國父母讓孩子「當」乞丐5天後,生活給出了美好的嘉賞!

有一次,女兒果果和哥哥兩人在飯桌上吃炒飯時,兩人開始玩鬧,果果把紙巾丟進了哥哥碗里,哥哥立即表示抗議。

「果果,看哥哥的臉,哥哥怎麼了?」

「臉黑了,生氣了。」

「哥哥為什麼生氣?」

「果果把紙巾丟他碗里。」

「怎麼辦?」

「哥哥,對不起。」說著還把自己的飯碗推給哥哥,要跟哥哥交換。

2、引導孩子「體驗」別人做過的事情

孩子們有時在對別人做出不恰當的判斷時,常常是因為不了解,從而帶來了矛盾和誤解。這也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有時父母引導孩子做一些別人做過的事情,能幫助孩子更了解他人的行為,也能慢慢地幫助孩子做正確的判斷,最終養成同理別人行為的習慣。

這對美國父母讓孩子「當」乞丐5天後,生活給出了美好的嘉賞!

有一位媽媽在這方面頗有心得。她家的小女孩以前不愛吃飯,總說「媽媽做菜很難吃」,媽媽感覺沮喪和難過。有一天,她決定讓孩子體驗一下做飯,她鼓勵孩子做一頓青菜炒肉。擇菜時,小女孩說「菜液弄髒手」,「媽媽每天都這樣」;洗菜時,小女孩說「手太冷」,「媽媽每天都這樣」;炒菜時,小女孩說「燙手了」,「媽媽每天都這樣」……當孩子終於坐到飯桌前,嘴裡嚼著自己做的青菜炒肉時,不禁感嘆:「媽媽,你做的比我好吃多了!」

一點一滴的雨水聚多了,才能成為一個大水塘;孩子對別人的理解和感受多了,也能更好地同理他人。


關鍵字:同理心培養、智慧育兒、親子養育、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爸媽快住手!多少人曾經這樣對待過「不乖」孩子?
現實版「阿甘」:畫畫奇醜一度虐哭讀者,三年僅為了育兒科普配畫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