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女默默無聞,但她作品卻能與《紅樓夢》比肩,郭沫若都佩服不已

此女默默無聞,但她作品卻能與《紅樓夢》比肩,郭沫若都佩服不已

在風景秀美的西湖之畔,現存一座石牆小院,院門口的匾額上有題字「勾山樵舍」。郭沫若先生曾特意來此處題字:「鶯歸餘柳浪,雁過勝松風。樵舍句山在,伊人不可逢。」其實,這處院落的名字,取自其中的一座小假山,也就是「勾山」。

凡是看過越劇、淮劇或黃梅戲《孟麗君》的人,都會對那個女扮男裝科考中了狀元,並被皇帝選作駙馬的奇女子留下深刻印象。但是,不知有多少人知道這出名劇乃是根據清朝女作家陳端生的彈詞小說《再生緣》改編的。其實,這座勾山小院就曾是清朝女性文學家陳端生的住所。

可以說, 陳端生和她的作品《再生緣》一樣,在她生前默默無聞,一直不為世人所知。

五十年代初,國學大師陳寅恪偶然發現了陳端生的作品,拜讀之後,對陳端生其人產生了濃厚興趣,此後,對陳端生的生平進行考察研究,並且,寫出一篇關於《再生緣》的論文。陳寅恪覺得《再生緣》中蘊含極大的文學價值,堪稱敘事七言中的恢宏巨制,彈詞之中無出其右者。

在陳寅恪看來,《再生緣》的文學性絲毫不再杜甫的七言詩之下,與希臘、印度史詩相比也毫不遜色。可惜的是,由於時間久遠,陳端生的其他作品並未流傳下來。郭沫若在聽說陳寅恪對《再生緣》大加讚賞後,對這部作品產生了好奇,偶然間也翻開了《再生緣》。

沒想到,這一翻就一發不可收拾,已年近七十的郭沫若竟有了如十幾歲時初讀《水滸》、《紅樓》時的閱讀體驗。讀完通篇後,郭沫若直誇陳寅恪有眼光,並說:「《再生緣》已經達到了《紅樓夢》的高度。」由此看來,兩位現代文豪都覺得《再生緣》是一部晚清佳作。

陳端生出身於杭州的大戶人家,他的祖父不但當過順天府尹,在文學上也頗有造詣,屢次被朝廷派遣修撰文集。陳端生的父親則是乾隆年的舉人,在山東做一名小官,她的母親則同樣出身名門,是典型的大家閨秀,文采人品俱佳。

可以說,陳端生的家庭是標準的書香門第,在這種環境中陳端生從小便受到熏陶,接受了良好的文學教育。受家庭環境影響,加上陳端生自幼聰明勤奮,很小的時候便開始落筆寫詩,文采極佳。俞蛟曾在其《夢廠雜著》中這樣誇陳端生的文采:「雲貞淑而多才,擅長筆札,工吟詠」,還說:「陳端生的詩句清和婉轉,很多文士才子都不能及。」

與其他才女相比,陳端生的思想並不迂腐,其實,這都是受到其母汪氏的影響。

汪氏是雲南人,雲南一向遠離政治核心,所以,很少受到封建思想的困擾。後來,汪氏嫁到了江南,雖然,江南地區經濟繁榮,又有非常濃厚的商賈氛圍,但是,當地的風氣仍是比較開明的。母親向陳端生傳輸了比較開明的觀念,生於江南的陳端生又感受到輕鬆的氛圍,所以,使她的思維得以天馬行空,無拘無束的發展。

成年後的陳端生開始審視清朝迂腐的傳統思想,衝出封建的思想桎梏,暢所欲言,抒發對封建思想的抨擊。陳端生之所以會寫出《再生緣》這部作品,完全是源自本身崇尚自尊獨立的思想,這也使這部作品在百年後的今天,仍讓人感到驚世駭俗。

自1735年起,陳端方的祖父便被調到京城做官,陳端生全家也隨祖父從江南遷往京城生活。陳端生十八歲時家中親屬大多遷回江南了,只有父親因為工作關係繼續留在京城,陳端生則陪同父親繼續生活在北京。

陳端生空閑的時間較多,家中大部分親屬又返回故鄉,所以,十分清靜正是潛心寫作的絕佳時機。就這樣,陳端生開始起草七言律詩《再生緣》,從落筆到寫完第三卷,陳端生只用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第二年五月初,陳端生用了八個月的時間寫完了《再生緣》的前半部分。

三個月後,陳端生的父親被朝廷調遣到山東任職,全家人跟隨父親述職,搬到山東登州生活。陳端生的父親原是京官,所以,在當地享有特殊待遇,生活環境十分優越。加上,登州(現蓬萊)地理位置靠海,宛若仙境,在這樣的環境中陳端生的寫作進入高潮期。

她寫作速度極快,短短七個月的時間就寫完了後八卷。

寫就《再生緣》時的陳端生還不到二十歲,之所以她會有如此高效的寫作速度,除了環境影響外,陳寅恪先生判斷還有其他因素。陳端生的母親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在來到山東後水土不服染上重病,陳端生希望能在母親離世之前寫完這部作品,所以,加快了寫作速度。

在其二十三歲的時候,她就回杭州嫁人了,此時,她似乎也沒精力再恢複寫作,只是對舊稿作了一些修改潤色。多年後,陳端生的丈夫因獲罪被流放,正象她說所的:「悠悠十二年來事,盡在明堂一醉間。」此時,距離她母親去世十二年、丈夫被流放已經四年了。

「仆本愁人愁不已,殊非是,拈毫弄墨舊如心」從此,她再也無心寫作了。這一點很是特別,《再生緣》如《紅樓夢》一樣,都是一部未完成稿。

可惜的是,陳端生只寫了前十七卷,無心續篇便與世長辭,留下一段遺憾在人間。約三十之後,許宗彥和梁德繩夫婦感原作者「半途而廢了前生」,索性為此書續作了後三卷,成為了一個二十卷全本。雖然續書不如原著佳好,但能將這段故事補全,也是很大的貢獻。

《再生緣》問世後,與陳端生一樣默默無聞,直到百年後,才被陳寅恪先生髮現。至此,《再生緣》不僅對後來彈詞影響極大,而且還被改編為小說、木魚歌、潮州歌等多種文學形式。倘若,這部驚世佳作沉寂在歷史長河中,無疑是文學界的一大損失。

陳端生故居,杭州市河坊街勾山樵舍遺址,於二零零三年十月被《關於重新公布首批市級文物保護點的通知》核定列為名人史跡類的「不可移動文物」,但現今已被拆除。

參考資料:

【《「再生緣」寫作時間考》、《陳端生故居》、《夢廠雜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都說:秦始皇陵是李斯督造的!其實另有其人,且此人比李斯還厲害
紫禁城失火後,一大批人都搶著收拾焚燒後的垃圾,最後都發了大財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