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華為海思的處理器研發邏輯|半導體行業觀察

華為海思的處理器研發邏輯|半導體行業觀察

昨天,華為又刷屏了,原因就是其千呼萬喚的Arm伺服器晶元終於正式與大家見面了。

作為中國大陸半導體界的第一寵兒,華為海思的動向始終是熱度最高的。在過去的一年裡,關於Arm伺服器晶元的興衰一直是業界的一個熱點話題,而華為也被緊緊地綁定在了這個話題當中,使得熱度翻倍。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業界一直在熱議的海思Hi16xx伺服器處理晶元,正是基於Arm架構的,Hi16xx是海思內部的研發代號,而其最終版本是Hi1620,這也正是昨天華為正式發布的產品——鯤鵬920。實際上,華為之前就有過基於Arm架構的伺服器晶元,如基於Cortex-A57的32核產品,只不過並沒有大規模推廣。

處理器一個都不能少

海思設計的晶元覆蓋範圍還是很廣泛的,包括無線網路、固定網路、數字媒體等領域,但最受關注、熱度高的莫過於處理器晶元了,包括手機處理器SoC、伺服器晶元,以及AI晶元。

論技術難度和進入門檻,手機用處理器顯然是最低的,且其市場規模可觀,量大可帶來不菲的經濟效益,這在華為身上有淋漓盡致的體現:該公司2018財年營收超過了1000億美元,其中手機收入就佔50%左右,而華為的所有手機中,採用自家麒麟系列處理器的,佔比也超過了50%,可見,華為在手機處理器高投入產出比方面,實現了教科書般的操作,當然,這也不是一時之功,而是多年堅持、投入的結果。

顯然,相對於手機SOC而言,做伺服器晶元的難度和門檻就高得多了,而且是做非X86架構的晶元,在當今的伺服器市場,X86系處理器的市場佔比超過90%,要想在這樣穩固的生態當中奪食,談何容易!而國內外一批Arm系的廠商正在試圖改變這一讓很多伺服器應用商感到無奈的局面,因為它們在X86系面前幾乎毫無議價能力,有的甚至被任意宰割。

華為在Arm伺服器晶元研發方面也是積累了多年,彎路自然是難以避免的,初期推出的一些晶元顯然不盡如人意,比如基於Cortex-A57架構的32核產品。

在經過多年的研發和市場經驗積累後,此次華為終於推出了鯤鵬920。這款晶元有64個內核,主頻2.6GHz,是基於ARMv8指令集研發的高性能伺服器處理器,採用台積電7nm製程工藝,號稱是最強Arm伺服器晶元,比業界標準性能高出25%。據悉,鯤鵬920的大部分性能提升來自優化的分支預測演算法、增加的OP運算和改進的內存子系統架構。

華為海思的處理器研發邏輯|半導體行業觀察

據華為董事會董事、戰略Marketing總裁徐文偉介紹,在SPECint基準測試中,鯤鵬920得分超過930分,比行業基準高出近25%,同時功耗降低30%。

基於鯤鵬920,華為推出了三款泰山(ThaiShan)系列伺服器,包括TaiShan 22080、Thaishan 5280/5290、ThaiShan X6000,分別面向均衡伺服器、存儲伺服器及高密度伺服器市場,主要應用於大數據、分散式存儲、Arm原生應用等場景。

推出鯤鵬920後,華為要做的、也是最為關鍵的,就是生態建設和培育,因為在強大的X86系生態面前,要想拿到客戶訂單,絕對不是只靠一兩款處理器晶元和兩三款伺服器產品就可以的,行業組織和平台的滲透與建設、相關硬體和軟體的協同等等都非常重要,同時也是最難做的。不過Arm系伺服器廠商有可以依仗的,那就是市場有這個需求,需要打破壟斷,因為壟斷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出現轉機。

可以說,手機處理器和伺服器晶元都屬於傳統業務了,當然其技術和架構也在隨著市場需求發展而迭代。與它們相比,人工智慧(AI)處理器顯然是新生事物,雖然AI概念本身多年前就已被提出,但真正應用於市場,並做出相應的處理器,也就是最近幾年的事情。

在AI方面,華為也是不甘人後,2018年10月,該公司推出了兩款自研AI晶元:基於達芬奇架構,首批推出7nm的昇騰910(Ascend 910)以及12nm的昇騰310。華為稱昇騰910作為單晶元計算密度最大的AI新品,算力遠高於Google研發的TPU V3、NVIDIA V100顯卡,半精度(FP16)運算能力為256TFLOPS,整數精度(INT8)512TOPS,支持128通道全高清視頻解碼(H.264/265),最大功耗350W。

華為海思的處理器研發邏輯|半導體行業觀察

昇騰310晶元的最大功耗僅為8W,主打極致高效計算低功耗AI晶元。半精度(FP16)運算能力8TFLOPS,整數精度(INT8)16TOPS,支持16通道全高清視頻解碼(H.264/265)。主要適用智能手機、智能設備等低功耗產品上。這可能意味著未來華為麒麟處理器的NPU將會全面轉向自研,不再需要向寒武紀公司購買IP內核集成。據悉,這兩款AI晶元和大規模分散式訓練系統都將在今年第二季度推出。

自主可控真的很難,但必須做

在手機處理器方面,從2009年,海思推出第一款面向公開市場的K3處理器開始,一直到2018年推出麒麟980,華為海思花了10年的時間,僅麒麟980項目研發耗資就超過3億美元,其在2015年立項,包括聯合台積電進行7nm工藝研究、定製特殊基礎單元和構建高可靠性IP、SoC工程化驗證,最終定型、量產,前後投入36多個月,1000多名半導體設計與工藝專家,5000多塊工程驗證開發板。

另外,在手機處理器研發方面,華為海思與三星、蘋果有所不同,後兩者設計晶元的重點是應用處理器,而海思則更看重核心技術——基帶的研發。因為基帶晶元是聯繫電信設備與手機的紐帶,而目前市場上雖然半導體IP很多,但要想買到手機基帶IP事比登天,要買也只能從高通那裡買現成的基帶晶元,可見其研發難度之高,蘋果與高通的官司,相爭的核心點就是基帶。而要自己搞研發、創新,就需要大量的投入,特別是基礎性晶元研究。

2014年,華為的研發投入比A股400家企業的總和還多。2017年,華為研發費用高達897億人民幣,大大超過蘋果和高通。過去10年,華為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3940億元,位居世界科技公司前列。

2012年,任正非曾有一次內部講話:晶元可能暫時沒有用,但還是要繼續做下去。一旦公司出現戰略性漏洞,我們不是幾百億美金的損失,而是幾千億美金的損失。我們公司積累了這麼多財富,這些財富可能就是因為那一個點,讓別人卡住,最後死掉。這是公司的戰略旗幟,不能動搖。

雖然華為自主研發的決心很強,投入很大,而且其在國內屬於頂尖水平,但在很多方面依然很難實現自主可控,特別是在手機處理器和伺服器晶元方面。

以2017年引爆市場的麒麟970為例,其狠心的8核CPU、12核GPU還是躲不開Arm這樣的IP大佬,這在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以及意識形態和政治力的作用下,對於Arm的依賴使得產業風險難以避免。

而Arm伺服器晶元對於Arm的依存度更高,也是一把雙刃劍。

由於手機處理器和伺服器屬於傳統產業,生態已經形成,非常牢固,這方面,Arm伺服器晶元最為典型:即使被X86佔到了90%多的市場份額,要與其爭食的依然是我們不能自主可控的Arm,可見生態優勢是多麼的重要。這方面,後來者有先天缺陷,不可避免。

而要想打造自己的生態,主要希望還是在新生的產品和應用上,典型代表就是人工智慧,這也正是華為的攻堅重點。其推出的昇騰910和昇騰310,就是採用自主研發的全新架構——達芬奇。對此,當時的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之所以不再基於之前的晶元架構,而是做一個全新的架構,是因為目前市場上沒有任何架構可以實現全場景覆蓋。華為的昇騰系列則可以實現全覆蓋。華為需要覆蓋從雲、到邊緣、到端到物聯網端,需要全新的架構,創造力的架構。

據悉,華為還會在AI晶元研發上繼續投入更多精力,在2019年,還會發布昇騰系列三款AI晶元,並且開始提供AI雲服務。

結語

綜上,華為的處理器研發邏輯就是:以門檻較低的手機處理器為切入點,不斷積累研發和市場經驗,逐步過渡到伺服器領域,以及新興應用(目前是AI),不斷向更高端晶元進軍。

在自主可控方面,在傳統產業,如手機和伺服器,在已有生態牢固的情況下,更多地從市場角度考慮,先能夠站住腳,然後徐圖之,爭取逐步加大自主可控比例。而在新興應用領域,則力圖儘早構建屬於自己的架構和生態,在產業發展前期就爭取佔領先機,從而在核心競爭力方面,擺脫對外界的依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行業觀察 的精彩文章:

高通驍龍855正式發布:擁有五大技術亮點
全球半導體IP市場僅值49億美元,Arm絕對領先

TAG:半導體行業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