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黃瓜農藝、梨的育種,沒錯,這就是高大上的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

黃瓜農藝、梨的育種,沒錯,這就是高大上的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

■本報記者 李晨陽

「黃瓜農藝性狀」「梨的高效育種」「月季栽培和運銷」……在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目錄上,這些字眼顯得格外接地氣。在今年的獲獎項目中,面向改善民生、建設生態環境的成果競相湧現,充分體現了科技界對人民美好生活嚮往的關注和回應。

民生成果無疑是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的亮點之一。除此之外,今年的獎勵工作和獲獎項目還有很多新特點。

五大亮點彰顯科技力量

「親眼看到自己的成果落地,有一種收穫的喜悅。這次獲得自然科學獎二等獎,也讓我們體會到,中央非常重視科研成果能為老百姓所用。」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員黃三文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說。

黃瓜農藝、梨的育種,沒錯,這就是高大上的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他們不僅利用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破解了第一個蔬菜作物——黃瓜的基因組遺傳密碼,而且發現了黃瓜苦味物質合成的分子機理。他們能做到把一個基因「開關」關上,讓黃瓜的果實不苦,味道清甜;同時把另一個基因「開關」打開,讓黃瓜的葉片變苦,抵禦蟲害。由此產生的「蔬研」系列新品種累計推廣約100萬畝,創造了約80億元的經濟價值。

衛生健康領域同樣碩果累累。新一代腦起搏器在29個省市推廣使用,成為帕金森病首選的非藥物治療方案;全球首款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晶元已成功檢測294萬餘人份,通過提前干預降低了耳聾出生缺陷。

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院長何建行介紹,該院憑藉自主研發的肺癌微創治療體系,建立了國內首個獲得英國皇家外科學院認證的規範化培訓平台,覆蓋全球,對國內外醫生開展手術培訓。「通過我們的技術,可以使部分早期肺癌患者當天恢復,大部分患者3天恢復。」何建行說,「比感冒恢復得還快!」這一成果獲得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出現在國家科技獎的舞台上。在13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通用類獲獎項目中,75%的項目有企業參與,其中1/3的項目由企業牽頭完成。今年科技進步獎獲獎單位中共有303家企業,占獲獎單位總數的47%,民營企業數量超過國有企業。

黃瓜農藝、梨的育種,沒錯,這就是高大上的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

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開發的「電網大範圍山火災害帶電防治關鍵技術」獲得了技術發明獎二等獎。他們首次發現水經過強效霧化後絕緣性能居然超過空氣的反常現象,顛覆了百年來必須停電滅火的慣例,填補了電網山火帶電防治技術的國際空白。目前,他們研發的滅火劑已經出口澳大利亞上萬瓶。

據介紹,今年獲獎項目的五大主要特點分別是:基礎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產業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面向改善民生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成果競相湧現;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和作用顯著加強;長期積累和團隊合作作用凸顯。

機制變革營造學術氛圍

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五大獎種全面開放專家學者提名,同時取消了單位提名的名額限制,對提名者資格條件、提名程序、責任監督以及信用管理和動態調整機製作了規定。

在此之前,國家科技獎實行的是推薦制。從今年開始,則由專家學者、組織機構、相關部門提名個人和項目參與評選。同時提名者承擔推薦、答辯、異議答覆等責任,並對相關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有關負責人解釋,從推薦制到提名制的轉變,不僅是與國際接軌的表現,也進一步理順了報獎的利益機制,有效避免了申報者過度包裝、炒作自己的科研成果。

「此舉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鼓勵大家潛心做出同行認可的優秀成果。」該負責人說。

黃瓜農藝、梨的育種,沒錯,這就是高大上的國家科技獎獲獎項目

據了解,今年提名數量較2017年大幅增加,增幅達38.9%,參與提名的專家學者共計367人,學術共同體的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此外,今年開始實行一、二等獎獨立投票機制。提名一等獎的項目評審落選後不再降格評為二等獎;提名二等獎的項目,特別優秀的可以破格提升為一等獎。從評審結果來看,2018年提名一等獎的98個項目中,有73項未通過一等獎評審,不再參評二等獎。

據介紹,此舉有利於引導科技人員找準定位,營造謙遜樸實的良好風尚,遏制浮誇和包裝拼湊等不良風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國受控核聚變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離「人造太陽」更近一步
新視野號創下「宇宙探訪」最遠記錄,「約會」了誰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