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醫生說|家裡喝的中藥到底怎麼熬?學會這4個步驟!

醫生說|家裡喝的中藥到底怎麼熬?學會這4個步驟!

湯藥,是中華傳統醫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同性狀、效用的藥物,以充滿想像力的方式糅合,打造出令人嘆為觀止的風味,在葯鍋煎煮過程中化學分子的重新組合和變化,讓被疾病侵蝕的身體得以治癒。

醫生說|家裡喝的中藥到底怎麼熬?學會這4個步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步驟一:冷水浸泡

打開一劑草藥,加水浸泡30分鐘,水量為高出葯表面3~5cm即可,水的浸潤解放藥物的天性,被塵封的厚重口感即將復甦。

步驟二:煎煮

大火煮開,沸騰後用小火保持微沸,煮兩沸。一般藥物一沸後煎煮20分鐘,倒出葯汁保存,重新加入清水,二沸後煎煮15分鐘;

解表葯因其揮發成分較多,煎煮時間增長反而會抹殺藥物作用,因此時間變短:一沸後煎煮10到15分鐘,二沸後煎煮5到10分鐘;而滋補藥則恰恰相反,為保證有效成本的充分結合和重構,煎煮時間比較長:一沸後煎煮30分鐘,二沸後煎煮20分鐘。

攪拌,以利有效成分充分煎出;扣蓋,溫度和壓力將催生出醉人的馥郁。

醫生說|家裡喝的中藥到底怎麼熬?學會這4個步驟!

步驟三:服用

中國文化講究調和,將兩次濃度不同的葯汁合二為一,一天分兩次服用。根據不同體質判斷不同的使用劑量,成人一般是400到600ml,兒童一般是100到300ml,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水的控制。


步驟四:保存

煎出的中藥液可以放在冰箱冷藏,還沒有煎煮的中草藥要放在乾燥通風陰涼處保存,避免環境對藥效造成影響。


有一些葯因其自身特性,需要特殊煎煮:

先煎藥因其有效成分不易溶出,一般應先打碎後,加水400到500毫升,用武火煮沸15到20分鐘後,再放其他藥物和水,繼續煎煮。

醫生說|家裡喝的中藥到底怎麼熬?學會這4個步驟!

而因煎的時間長,有效成分易於揮發或有效成分會被破壞,一般應在煎藥結束之前5到10分鐘放入為宜的藥物統稱後下藥。

一般是黏性強、粉末、帶有絨毛、體輕易漂浮的藥物,需用小紗布袋仔細包好,避免藥液渾濁或刺激引起咳嗽,這種匠人精神的方法稱為包煎。

回顧歷史長河,處處都有湯藥的身影,世界萬事萬物皆有因果,那一鍋祖國傳統醫學的調和,融匯南北,撫古追今,其中所蘊含的風味,所帶來的裨益,遠比煎煮的時間來的悠久一鍋好湯才能收穫事半功倍的療效,才真真有藥到病除的深刻體會,才下舌尖,直達病灶,歷久彌新,歲月流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學教育網 的精彩文章:

2018執業藥師成績已出!成績的有效期了解下!
阿奇黴素最好不要和這些葯一起用!醫生謹記!

TAG:醫學教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