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飲食文化:辨別食物寒熱的簡易竅門!

飲食文化:辨別食物寒熱的簡易竅門!

飲食文化:辨別食物寒熱的簡易竅門!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進補,專家常會建議大家根據自身體質挑選一些涼性或熱性食物。但對於食物的「寒熱」性質,許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辨別。藥物和食物是同源的,既然藥物有寒熱偏性,食物也應該有。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對食物的寒熱偏性產生錯誤認識,導致在飲食養生中出現錯誤做法。比如,有人認為把寒涼偏性的食物加熱之後使用,就能降低它的寒涼偏性,同樣,把溫熱偏性的食物冷藏後使用,就能減低它的溫熱偏性。在門診經常見到這樣一些病人,它們自知是熱性體質,於是,在平日里吃的食物都一定要放涼了吃,他們認為這樣才符合自己的體質。結果吃了一段時間的冷食,它們發現自己「上火了」,而且胃腸不舒服,大便不溏瀉,反而乾結。同樣,有一些病人,屬於寒性體質,每頓飲食必趁熱食用,並且每次食後必大汗淋漓,日久身感寒冷加重,四肢不溫,甚者自汗。

病人常常為此苦惱不堪,但多數人卻堅持自己的錯誤做法,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冬季氣候寒冷,吃火鍋本是為了暖暖身子,但是,很多人擔心吃火鍋會上火,於是,搭配上了涼啤酒或者冰凍飲品,這樣似乎就能避免上火。試問,這是對病人和自己的愛護嗎?答案不言而喻。

這些人的錯誤做法根源在於認識,它們把食物的寒熱偏性與溫度高低混為一談。何為食物的寒熱偏性呢?它不是指食物的溫度來講的,而是指食物進入人體後,引起機體的反應不同,有的是熱性反應,有的則是寒性反應。換句話說,食物的寒熱偏性是根據引起機體的寒熱反應來確定的,不是依據食物本身溫度的高低。「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傳說就說明了人們是怎樣發現食物寒熱偏性的。

我們老百姓要怎麼辨別食物寒熱偏性呢?別急,看中醫師給大家介紹的一些簡單竅門。

一般情況下,可從食物的顏色、味道、生長環境、地理位置、生長季節幾方面來看。從顏色來看,綠色植物與地面近距離接近,吸收地面濕氣,故而性偏寒,如綠豆、綠色蔬菜等。顏色偏紅的植物,如辣椒、胡椒、棗、石榴等,雖與地面接近生長,但果實被陽光長期照射,故而性偏熱。

從味道上來看

飲食文化:辨別食物寒熱的簡易竅門!

味甜、味辛的食品,由於接受陽光照射的時間較多,所以性熱,如大蒜、柿子、石榴等。而那些味苦、味酸的食品,大多偏寒,如苦瓜、苦菜、芋頭、梅子、木瓜等。

從生長環境來看

飲食文化:辨別食物寒熱的簡易竅門!

水生植物偏寒,如藕、海帶、紫菜等。而一些長在陸地中的食物,如花生、土豆、山藥、姜等,由於長期埋在土壤中,植物耐干,所含水分較少,故而性熱。

從生長的地理位置來看

飲食文化:辨別食物寒熱的簡易竅門!

背陰朝北的食物吸收的濕氣重,很少見到陽光,故而性偏寒,比如蘑菇、木耳等。而一些生長在高空中的食物,或東南方向的食物,比如向日葵、栗子等,由於接受光熱比較充足,故而性偏熱。

食物寒熱還與生長季節有關

飲食文化:辨別食物寒熱的簡易竅門!

在冬天裡生長的食物,由於寒氣重,故而性偏寒,如大白菜、香菇、白蘿蔔、冬瓜等。在夏季生長的食物,接收的雨水較多,故而性寒,如西瓜、黃瓜、梨、柚子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錢穆先生:中國人生活的最長處——生活藝術化
馬宏達:文化的救亡與清理重建(增訂版)(五)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