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日軍發明的這款裝備在諾門坎擊毀蘇軍70%的坦克?結局卻很悲劇

日軍發明的這款裝備在諾門坎擊毀蘇軍70%的坦克?結局卻很悲劇

原創不易,請隨手關注!

作者:毅品文團隊黃浦江下,無授權禁轉!

反坦克槍,是用於射擊裝甲車輛的專用槍械,舊時稱之為戰防槍,在火箭筒誕生之前,是步兵最重要的反坦克手段之一。如果說起二戰時的反坦克槍,各位讀者一定會想起來大名鼎鼎的PTRS-41型反坦克槍,這種威力強大的反坦克步槍伴隨蘇聯紅軍打過了整場衛國戰爭,是紅軍戰士克制德國坦克的重要法寶,但是各位讀者知道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日本軍隊也有屬於自己的反坦克槍。

(蘇聯紅軍的反坦克步槍)

1918年1月,世界上第一款反坦克槍,德國的M1918型誕生,由此為開端,步兵終於在面臨著坦克時能有所作為,這種簡單方便而又威力巨大的反坦克武器立刻吸引了各國的眼球,一戰之後歐洲各國紛紛研製起自己的反坦克槍,如瑞士的S18-1000型,英國的博伊斯MK1型等,受到歐洲國家影響,日本也在1935年開始了反坦克槍的研究,最初準備效仿德國,裝備口徑為13毫米的反坦克槍,但是日本彈藥加工技術低劣,使得槍彈威力較低,於是只得放大口徑為20毫米,後來又考慮到簡化武器的彈藥補給,於是直接將用於高射炮的20毫米炮彈拿來給反坦克槍使用,經過漫長的試驗後,該槍終於於1938年確定了制式,定名為九七式自動炮。為什麼別國叫槍,而日本這裡叫做炮呢?因為按照日本陸軍的劃分,口徑大於13毫米的,都稱之為炮,而其他國家通常為20毫米,所以日本的反坦克槍不叫槍,叫做炮。

(九七式自動炮)

該型反坦克槍重量為59千克,全長2米,使用穿甲彈時可擊穿350米外的30毫米鋼板,性能屬於中規中矩的武器,但是對於單兵反坦克能力幾乎為0的日軍來說,卻是僅有的武器。1939年,諾門坎戰役爆發,這是該槍的首次實戰,根據蘇聯軍隊的統計,毀於日軍反坦克槍和反坦克炮的坦克佔到了損失總量的70%雖然看似巨大,但是考慮到蘇軍投入的多是諸如BT-5和T-26這樣的輕型坦克,那麼如此高的損失也就能理解了,到了四十年代初期,隨著坦克技術的進步,諸如T34,M4等優秀的坦克誕生,使得日本的反坦克槍已無擊穿的可能,再也無法重演諾門坎的戰果了。

(在太平洋作戰的M4型坦克)

1941年,日本發動了太平洋戰爭,九七式自動炮也隨之進入南洋作戰,在最初的作戰中,由於當地的盟國裝甲車輛性能不佳,九七式藉此取得了一些戰果,但是好景不長,隨著美軍的參戰,諸如M3,M4.M5等各類新型坦克的投入,使得日軍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最終和他們手中的反坦克槍一起,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里。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日軍反坦克戰》

有什麼意見,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關注微信公眾號:戰爭史,多位專家將在公號中將繼續為您解讀。獨立專業,有種有料,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戰爭史,收看全部戰爭史政治軍事歷史精彩內幕解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毅戰爭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軍隊從不用人海戰術,傷亡只有聯軍五分之一?美軍居然這麼說
什麼是我軍追擊英雄?當年他們用鐵腳板將美軍機械化部隊追得吐血

TAG:宋毅戰爭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