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1989年1月7日清晨,日本的裕仁天皇病逝。

一個多小時後,宮內廳長官藤森昭一在皇居的新聞發布會現場宣告了這個消息——「本日午前6點33分天皇陛下在(皇居)吹山御所崩御!」NHK綜合、教育、BS1、BS2、FM七個頻道全部中斷了節目,在4秒的最高級別緊急放送鈴聲中,彈出了「天皇陛下崩御」全黑底白色六個大字。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鏡頭切換到演播廳,有著40年播報經驗的元老級主播齋藤季夫再次播報了這個消息,但在重複官宣後,後場導演顧慮觀眾聽不懂最高敬語(畢竟「崩御」這個詞已經64年沒有出現在日本民眾面前了。)還特意指示齋藤增加了一句:「天皇陛下亡故了……重複一遍,剛剛來自宮內廳公表,天皇陛下於本日午前6點33分亡故了!」

裕仁天皇的離世,宣告著持續64年的昭和時代正式落幕。

隔天的1月8日起,平成時代正式開始,「平成」的年號,取中國古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內平外成」之意,55歲的明仁成為新一代天皇。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1.

平成年的開端,以截然不同的兩種氣氛籠罩日本伊始。

前任天皇悲報以後,政府要求下的全國自肅活動開始,兩日內電視廣告全面禁止,電視劇、娛樂節目更不必說,各電視台48小時內連續滾動播放裕仁天皇特集,電影院、迪廳與卡拉OK全部閉店謝客。自肅頭七,全國街景燈,霓虹燈,招牌燈一律禁亮,商場商公共場合社必須懸掛天皇遺像,供客瞻仰。街頭的廣告牌被撤下,街道兩側花壇改植白菊。全國有數人殉死,都是年過七、八旬的老年人。

然而這份悲傷,對於80年代末,習慣了現代生活的日本年輕人來說,卻不那麼適應。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前任天皇逝世的7日,剛好是星期六,又正值傳統的元旦休期,出行遊玩的人數眾多,儘管各大商圈尊照政府指示鋪前掛滿祭奠逝者的「弔旗白籠」,但像淺草、原宿竹下通商店街等地依然人山人海、熱鬧非凡。熱鬧的還有迪士尼樂園,因為日本中小學原定於兩天後的1月9日開學,所以很多家長趁著最後一個周未帶著孩子去迪士尼玩,然而到了7日中午時分,迪士尼接到通知要求停止遊藝項目,慶祝元旦的嘉年華也被取消,迪士尼最終在下午閉園,作為補償,12歲以下的入園兒童每人可以得到一份小禮物。

被迫取消的,還有將於7、8兩日在武道館舉行的當紅男團「光GENJI」的演唱會,這讓當時很多隻為見偶像一面而上京的女高中生非常沮喪不滿。當時的「光GENJI」是絕對的國民偶像組合,同屬J家(傑尼斯)的木村拓哉當時才18歲不到,還是為光GENJI伴舞的默默無聞的溜冰男孩,離SMAP成團在亞洲一炮而紅還有兩年。不過木村拓哉後來的妻子工藤靜香在80年代末早已是當紅歌姬,裕仁逝世前一年,她的一條巧克力廣告被緊急撤下,因為廣告中有一句「その日が來ました」台詞,「這一天終於來臨了!」被認為有對天皇的「咒死嫌疑」。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市川孝一,後來對首都圈三所大學311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當問到天皇病逝對你未來行動會發生改變嗎?壓倒性選擇「不會」。會感到悲傷嗎?選擇一點不會的比例的高達5/8,而極度悲傷的1/8都不到。

2.

80年代的日本,經過一輪驚人的經濟高速增長,國內投機活動興盛,迎來消費景氣、物慾橫流的泡沫時期。賺錢和花錢,是絕對的社會主流,「消費即美德」是人們的普遍信仰。

前任天皇的崩御,可以讓一代人為之殉死,卻也無法阻止另一代日本人投機的熱情。1月9日的東京大手町大和證券本店,因為沖繩電力公社民營化,政府保有股初日發賣,人山人海的登記購買者殺到,那是股票穩賺不賠的泡沫時代,人們不會錯過平成時代第一波發財的好時機,有的顧客甚至戲稱「這是天皇帶給日本國民最後也是最好的禮物」。

以最能反映社會瘋狂程度的地產和股票為例。日本股市巔峰期的1989年,東京證券交易所年成交量佔到了世界三大金融市場成交總額的54.6%,約為同期紐約證交所成交量1.79倍。炒房問題更加瘋狂,比如1989年的東京銀座5丁目鳩居堂前,當時國土交通廳公布的當年土地公示價格1平米1億1千萬円(摺合97萬美元,這也是當年獲吉尼斯世界紀錄的全球最高地價。)到1991年最高時曾達到1億2千萬円,然而也是這個地方,如今的價格跌至約4000萬円。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炒房嚴重,買房也困難,當時的新聞還報道過一次東京某地的商品房搖號抽籤式,一套55㎡的房總價高達6200萬円,搖號率竟有1/3700,到了第二年,甚至達到了1/6200。因為房子的問題,東京還爆發過一次惡性殺人案件,1989年11月,42歲的中年人岡下香,殺死了一位居住在東京杉並區的82歲名叫遠藤的孤寡老太,殺人原因就是為騙得遠藤老太的公寓賣出,岡下香直到1995年才在茨城縣被捕。

平成初期的日本,還處在泡沫經濟最後的輝煌時期,普通民眾們的休閑娛樂活動是打高爾夫球和滑雪,出行的必要交通工具是計程車。一個日本的普通公司職員的每日行程是,加班到深夜,接著到迪斯科熱舞買醉,然後在凌晨時分的東京街頭揮舞一把萬元大鈔招呼計程車回家。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職員過得風光,畢業的學生也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尤其是大學生,反而有大把缺人的公司拿著錢請你吃喝玩樂,那是「笨蛋也能找到好工作」的時代。

三十年過去,仍有人陶醉於那時的光景:「有些莫名其妙的打工,比如在一個人也沒有的事務所里坐一天就能拿兩萬日元。」「一進公司就被帶去旅行了3個禮拜(防止我跳槽)。」「表姐做了7年文職,當時公司叫員工買公司的股票,於是她就買了,後來辭職的時候那些股票賣了1億日元,她出門世界旅行了3年……」

泡沫時期的日本人,出國旅行成為潮流,跟現在出國掃貨的中國民眾一樣,曾經在世界各地爆買的日本人,也一樣震驚過世界,尤其是名噪一時的,在香奈兒和阿瑪尼瘋狂爆買的日本女大學生。值得一提的是,80年代出國的日本人們,曾經被美國《時代》周刊諷刺為「橫掃全世界觀光地的野蠻人」,其報道的日本遊客的野蠻行徑比如:


為了留作紀念,直接把羅馬元老院的大理石地板削下一塊,然後偷偷帶回家;在義大利的教堂拍照不關閃光燈,直接拍攝正在虔誠做懺悔的信徒;在德國的某處已經列為文化遺產的建築上,偷偷刻上「XX信用金庫到此一游」等等。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1970年,日本出版了一本《醜陋的日本人》,轟動一時,書中列舉了當時日本人的種種惡習。結果作者高橋敷反而被民眾責罵「滾出國內」。十年後,台灣作家柏楊寫了一本《醜陋的中國人》,據說就是因為受到這本書的啟發而來的。

在世界盃賽場上撿垃圾的好評深入人心以前,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也曾一度是暴發戶形象,有人這樣描述當時日本經濟的盛況:「日本人買了美國金融帝國的象徵——洛克菲勒大廈,買了美國電影的象徵——哥倫比亞電影公司,買了加拿大的森林,澳洲鐵礦,香港最貴的房子,日本女人買了70%法國生產的LV手袋,日本男人成群結隊飛去泰國打高爾夫……」

3.

然而好景不長,1990年,被視為日本泡沫經濟崩盤的開始。從幾家重要銀行破產開始,大型金融證券公司、信用金庫相繼倒閉,日本陷入長達20年的通貨緊縮,從此進入經濟發展幾乎停滯的不景氣當中。

曾唱火《北國之春》的日本歌手千昌夫,泡沫時期受到慫恿,拿著五家銀行給的2700億日元貸款到夏威夷投資五星級酒店。房產崩潰後,賣了豪車,所有房地產交給銀行還不夠還債,他又重新當起歌手慢慢還錢,被人調侃說:「千昌夫變成百昌夫啦!」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對於普通人來說,泡沫時代的結束,更為之焦慮的則是就業問題,企業倒閉時代到來,大規模裁員潮爆發。當時的一組數據顯示,日本企業的求人倍率在1987—1990年分別是2.34倍、2.48倍、2.68倍、2.77倍,1991年最高為2.86倍,然而到了新世紀的2000年,這個數字最低僅為0.99倍。

平成一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不但再也不能像自己的父母輩一樣不愁就業,反而背上了因為社會高速發展帶來的沉重的社保負擔。就業問題日益突出,直接導致相應的社會問題,無業閑散人員犯罪率上升,以及此起彼伏的自殺潮。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從90年代開始,平成的中後期後來被日本媒體稱為「失落的20年」,這種失落感,在後來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8年的雷曼危機與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等事件的重創下,一直延續至今。

在失落的20年里,平成一代的年輕人們,就業機會減少,甚至認為上了大學也找不大合適的工作,於是索性高中畢業就進入社會打工。沒有錢,沒有夢想,不敢消費,加上互聯網和二次元文化的普及,連婚戀似乎也不那麼必要了。然後越來越呈現出「遠離聚餐、遠離喝酒、遠離汽車、遠離時尚、遠離戀愛……遠離一切與消費主義相關的一切」的狀態。

也有學者認為,成長於相對富裕的社會,加上泡沫之後政府在寬鬆教育上的改革,使得表面上豐衣足食的平成一代日本年輕人們,再也沒有戰後時期全國一心搞經濟求上進的野心。

4.

2016年播出的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中,三個男主角或許能代表平成一代的現狀,一個在職場毫無競爭心,一個在感情中唯唯諾諾,還有一個是11年老高考生,淪落在街頭當小混混。而其中飾演職場廢柴的岡田將生,剛好就出生在平成元年。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還有2015年的日劇《戀愛約會究竟是什麼》,曾描述過完全不就職的啃老族群體,男主35歲還躲在閣樓里看書看電影,靠母親的收入生活,自稱「高等遊民」。而現實中,日本像這樣年輕的不就職者已經超過200萬人,「27年不出門的『宅神』,45歲隨意棲身到不到2平米的膠囊旅館的單身漢……」,在媒體眼中,冷漠、孤僻、廢柴、心無大志、甚至國家觀念淡薄,越來越成為「寬鬆世代」的標籤。

失落的平成時代發展至今,2016年8月8日,明仁天皇向日本國民發布電視講話,正式表明了自己「生前退位」的決定,明確於2019年傳位於皇太子德仁,並修改年號。

明仁的父親裕仁去世時,NHK電視台曾在北京採訪過中國民眾的看法,三位不同年齡層的受訪者是這麼說的: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日本天皇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負有責任的,從人道主義來說我們表示哀悼,但同時對戰爭應該付責任。」「回顧過去歷史,我們感到非常惋惜,應該兩國世世代代友好!遺憾地是沒有做到這一點!」「戰爭當然是不好的,戰爭給人們帶來極大的痛苦,我不希望發生戰爭,希望永遠和平下去!」

然而到了明仁的退位,中國的民眾們更津津樂道的,居然是這位天皇跟妻子一生不渝的感情,以及日本皇室成員的凋敝。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如今是平成30周年,今年的4月即將迎來這個時代的終結。

只是對於普通的日本年輕人來說,天皇是誰恐怕也早已不再重要,稍微需要在意一點的,不過是新一年的手賬上該寫什麼年號罷了。

日本人的這三十年,沒有「大江大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