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白聽聞好友被貶寫詩安慰對方,沒想到幾年之後自己也被流放那裡

李白聽聞好友被貶寫詩安慰對方,沒想到幾年之後自己也被流放那裡

公元753年,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尉。對於王昌齡來說,他的仕途基本上已經快走到了末路。此時的他已經55歲,而且在3年以後就與世長辭。

與此同時,李白的遠方聽說了這一消息以後,為了表達對於友人的同情,寫下了一首唐詩來安慰對方。在這首唐詩當中,他提到了一個地名。他本來的意思是極言被貶之地之偏遠,卻沒有料到自己幾年之後,也要被流放到這裡。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一首唐詩: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這首唐詩,我們大家都已經非常熟悉,題目就是《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寫於公元753年,當時的李白52歲,王昌齡55歲。他們兩個人在唐詩文學史上都有很高的名氣,而且彼此是一對好友。

兩個人在宦海中沉浮多年,經常有詩歌酬和之作,彼此經常飲酒賦詩倒也是一件人生樂事。

這首古詩所表達的意蘊非常容易理解,就是為了表達對於對方被別偏遠之地的同情。當時唐代的主要繁華之地在於江南和中原地區,對於西南地區的開發,還比較落後。所以朝廷對於那些犯了錯誤的官員,或者說,對那些看得不順眼的官員都會發配到西南地區。

這一次輪到了王昌齡。在李白的這首唐詩當中,我們可以看得出王昌齡被貶是在春天的時候。「楊花落盡」註明是在晚春之時,「子規啼」則是突出了一種凄涼的氛圍。在這個時候,李白寫出了「聞道龍標過五溪」,聽說你這一次被貶到龍標擔任縣尉,需要跨過當地的「五溪」,極言路途遙遠,路途曲折。

而後兩句就是直接表達李白對王昌齡的安慰。「我寄愁心與明月」,雖然距離遙遠,我們不能相見,我也不能陪你前行,我也沒有辦法親自去送你。我把我對你的這一顆真誠的心投射到月亮之上,希望他能夠伴隨你一同前行,「直到夜郎西」。

此時的李白正在江南之地,他或許很難想像到。在這首唐詩當中所寫的夜郎之地,他幾年以後要被流放到這裡。

唐玄宗時期,李白經歷了人生的巔峰,但是隨即被賜金放還,仕途之路幾乎斷絕。正在這個時候,唐玄宗的一個兒子永王李璘覬覦皇位,拉攏李白壯大聲勢。李白的政治頭腦實在一般,所以就答應了。後來李璘在和唐肅宗爭奪帝位的時候失敗被殺,李白雖然沒有被判死刑,但是被發配夜郎。

他在寫給王昌齡的唐詩當中起到了這個地名,卻不想一語成讖。

當然後來的李白沒有走到被流放之地夜郎就被大赦,這自然是後話了。只是今天細讀這些詩詞,再看這些詩人的命運,實在是值得讓人掩卷深思。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晚唐詩人的感傷之作:十年如夢一事無成,回憶往事不堪回首
王維入選唐詩300首的五絕古詩,流傳甚廣但題目一個字卻常常讀錯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