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遇到攻不下來的城池,為什麼不直接繞過去?你繞一個試試

古代遇到攻不下來的城池,為什麼不直接繞過去?你繞一個試試

《孫子兵法》中說: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然而,在雙方實力懸殊較大的時候,弱勢一方通常會選擇拒城而守,通過加強城防、動員百姓、堅壁清野等措施增加敵方難度,故而又有「十則圍之」的說法。換句話說,在通常情況下要想攻下一座城池,需要十倍於守城一方的兵力。攻城戰是古代戰爭史上最殘酷的戰爭形勢,進攻一方通常會選擇以快速機動的形式打垮敵人,避免陷入攻防苦戰中。

一般來說,進攻一方遠離本土作戰,戰線過長,補給不暢,最忌持久作戰。一旦陷入苦戰中,很容易被敵方合而圍之。戰國初期的晉陽之戰、齊燕即墨之戰、唐朝時期的睢陽保衛戰,都因攻城久攻不下而被敵方反攻,最終功虧一簣。那麼,遇到攻不下來的城池,就不能繞過去嗎?只能說,這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古代的城池,不只具備軍事防禦功能,它還是情報、人口、糧食集散地。封建社會皇權不下鄉,廣袤鄉村地區是沒有朝廷官員的,全靠地方上宗老鄉紳以城池為中心維持統治。一旦戰爭爆發,防守一方便會堅壁清野,強制性將百姓遷入城中,燒毀房屋、莊稼,填埋水井,讓敵方一個壯丁、一粒糧食找不到,極大地削弱敵方的持續作戰能力。到這時候,攻城戰就成了唯一的選擇。東漢末年,曹操進攻徐州,劉備臨危接受徐州城防,搶收了城外的麥子,並加固城池。曹操見狀,只好退兵。

另外,後勤補給是軍隊戰鬥力的保證。在通訊落後、道路條件差、運輸效率低的古代,後勤補給是對國力的巨大考驗。《孫子兵法》中說: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也就是說,十萬人的軍隊出動,七十萬家會受到影響。糧道始終是制約軍隊遠距離作戰的重要因素。秦趙長平之戰的勝利,歸根到底還是贏在國力和後勤上。

因此,軍隊遠距離作戰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補給。隨著深入敵境,戰線越拉越長,補給越發困難,完全依靠後方供應是不可能的,只能就地征糧。派兵四處劫掠固然可行,但效率低、風險大,還會激起當地百姓反抗,得不償失,最好的辦法是找當地大戶買糧或征糧。要想在短時間內集齊大量糧草,當然還得去大城中。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古代的城池通常建造在交通要道或關山險隘處。若想繞行,除非放棄輜重輕裝前行。成功戰例不是沒有。三國時期,魏國名將鄧艾偷渡陰平,成功逼降成都城。崇禎年間,皇太極成功繞過山海關,率八旗軍在關內大肆劫掠後揚長而去。但畢竟是兵行險著,若想在佔領區建立有效的統治政權,還是得老老實實打攻城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往今來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很多人都討厭范雎?他一出手,戰國四大名將就倒下兩個
漢朝為何那麼強大?四個人的四句話,撐起了強大的漢王朝

TAG:史往今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