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機器人也碰瓷!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撞死」機器人?借噱頭炒作而已

機器人也碰瓷!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撞死」機器人?借噱頭炒作而已

周一,一年一度的消費電子展(CES)在拉斯維加斯開幕,悲劇發生了。根據一家俄羅斯機器人公司的說法,該公司的一款機器人產品在前往展會的途中被一輛「完全自動駕駛」的特斯拉Model S撞上。該公司在一份新聞稿中寫道,可憐的「Promobot(該機器人名稱)」將永遠無法恢復。該新聞稿後來被少數出版物、小報和博客報道。聲明說,警方正在調查這起事件。

但這起事故或許另有隱情。拉斯維加斯大都會警察局(Las Vegas Metropolitan Police Department)的公共信息官員Aden Ocampo Gomez說,他找不到此類事件的任何記錄。無論如何,他說,「我們不會報道這種私人財產事故。」

如果你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宣傳噱頭,那麼很多人也是這麼想的。特斯拉沒有「完全自動駕駛」模式。該汽車製造商的半自動自動駕駛系統是為高速公路設計的,而不是該機器人公司發布的所謂撞車視頻中顯示的那種私人道路。在汽車撞向Promobot 的前一秒,這個機器人似乎就開始摔倒。視頻似乎顯示了一根繩子從事故現場蜿蜒而去——這種繩子可以用來拉倒一個根本沒有被車撞過的機器人。該名稱亦為Promobot的公司,沒有回應置評請求。特斯拉拒絕置評。

在全球規模最大的電子展競賽中,製造宣傳噱頭一點也不奇怪。這起事件的吸睛之處在於,它利用了人們對埃隆?馬斯克領導的這家頻上頭條的公司的批評:特斯拉在確保客戶了解自動駕駛的局限性方面做得不夠,自動駕駛需要持續的人力監督。研究表明,公眾對「自動駕駛」在不同環境下的含義相當困惑。

因此,在拉斯維加斯的其他地方,少數真正參與自動駕駛行業的人正準備與機器人的錯誤觀念作鬥爭,這是件好事。正是這種錯誤觀念讓該公司的故事如此吸引人。周一,一群自動化車輛開發人員、供應商和倡導團體推出了一個新的自動化車輛公共教育聯盟,名為「自動化車輛教育夥伴關係」(Partnership for automated vehicle education,簡稱PAVE)。

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商Cruise的首席技術官Kyle Vogt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談到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時說,「媒體的興趣正在升溫,公眾的注意力正在被吸引,人們會產生困惑,這是可以理解的。」(Cruise和他的母公司通用汽車是這個聯盟的成員)「有很多錯誤的信息在四處傳播,我們所有人,尤其是這個聯盟,都有責任幫助糾正這些錯誤信息。」

事實上:與科技開發商自己的評論、頭條新聞和市場營銷相反,如今沒有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可供購買。同樣,無人駕駛汽車運送乘客的數量為零——甚至連Waymo也在汽車的前排座椅上配備了安全駕駛員,監控可能出現的技術故障。(該公司表示,它已經在亞利桑那州測試了一些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無人駕駛,但還沒有讓公眾乘坐。)但令人困惑的是:像奧迪、通用和日產這樣的汽車製造商確實提供了先進的駕駛輔助功能,使汽車保持在車道上運行,並不妨礙其他車輛。研究表明,這些系統能夠而且確實讓駕駛變得更加安全——但消費者並不總是清楚它們的局限性,或者它們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

據自動化車輛教育夥伴關係的網站介紹,它的目的是「讓公眾和決策者了解和學習有關無人駕駛汽車的事實,從而讓他們能夠充分參與塑造我們道路和高速公路的未來。」該聯盟涉及許多無人駕駛開發商(奧迪、奧羅拉、Waymo、豐田、 Voyage、Zoox),汽車製造商(大眾、戴姆勒),供應商(Nvidia Mobileye、英特爾、Inrix),行業組織(汽車工程師學會、美國公共交通協會、美國商會)和倡導團體(國家盲人聯合會、the Council on Aging、Securing America』s Energy Future)。

美國國家安全聯盟(National Safety Coalition)現任主席、Waymo即將上任的安全主管Deborah Hersman周一強調,成立這個組織不是為了遊說政府,而是為了真正向公眾傳達自動駕駛汽車的工作原理。「決策者和公眾必須了解自動駕駛汽車的真正好處和局限性,」她周一表示。

該組織的目標是為經銷商製作教育材料。根據研究和報告,這些經銷商很難解釋目前乘用車所具備的高級駕駛輔助功能。該公司表示,它將為公眾和政策制定者建立「實際操作」的演示,這樣人們就可以真正接觸到正在開發的技術,並了解它是如何工作的。它表示將與學術機構合作,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學習的機會。自動化車輛教育夥伴關係的發言人Gordon Trowbridge表示,有關這些努力的細節將在未來幾個月公布。

近一年前,一輛測試自動駕駛的優步(Uber)撞上了一名行人並導致其死亡。自那以來,調查顯示,普通公眾有點被這項技術嚇壞了。(毫無疑問,這種潛在的恐懼是這家機器人公司的事故引起媒體關注的部分原因。)議員們也一樣:這起致命的撞車事故促使聯邦立法機構出台了一項指導自動駕駛汽車研發的法案。但這項法案仍然沒有通過。所以這個行業有很大的動力去告訴公眾它們正在進行的研發。希望再也不會有機器人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假裝發生致命撞擊事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霍金曾多次警告不要「登月」?最新的一次報道被打臉 還曾警告過「天眼」別回應外星人信號
美聯儲背鍋!特朗普是否可以解僱鮑威爾?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