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周密(1232—1298年),字公謹,號草窗,工詩詞,與王沂孫、張炎等結為吟社,詞風清麗,探源清真,兼取夢窗而自成家數,著有《齊東野語》等數十種。《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木蘭花慢·斷橋殘雪

周密

覓梅花信息,擁吟袖、暮鞭寒。自放鶴人歸,月香水影,詩冷孤山。等閑。泮寒睍暖,看融城、御水到人間。瓦隴竹根更好,柳邊小駐游鞍。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琅玕。半倚雲灣。孤棹晚、載詩還。是醉魂醒處,畫橋第二,奩月初三。東闌。有人步玉,怪冰泥、沁濕錦鵷斑。還見晴波漲綠,謝池夢草相關。

「擁吟袖」是全篇主旨所在。「自放鶴」三句,謂前輩詩人已矣,湖山岑寂已久。「等閑」二字,領起下文,蓋雲如此有詩意的景緻,在斷橋邊尋常可得。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下片又緊扣題旨,曰「孤棹晚,載詩還」,曰「謝池夢草相關」,都是為照應上片的「吟袖」「詩冷」。本寫景之作,卻不泥於景,而是扣住一「詩」字落筆,別出心裁。「是醉魂」三句,以數目字成對,卻巧而不纖,秘訣在於倒裝「第二畫橋」「初三奩月」,便有矯健之氣。


瑤花慢·朱鈿寶玦

周密

朱鈿寶玦。天上飛瓊,比人間春別。江南江北,曾未見,謾擬梨雲梅雪。淮山春晚,問誰識、芳心高潔。消幾番、花落花開,老了玉關豪傑。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金壺翦送瓊枝,看一騎紅塵,香度瑤闕。韶華正好,應自喜、初識長安蜂蝶。杜郎老矣,想舊事、花須能說。記少年,一夢揚州,二十四橋明月。

此詞一起三句,以擬人手法,將瓊花比作戴朱鈿、佩美玉的飛仙,可謂意象高絕。然而又有誰能欣賞其高潔的芳心呢?如此天花,又能消得了幾番開落,便會像英雄一樣地老去。這是以花為喻,彈出弦外之音,以傾訴自傷落寞之心境啊!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下片「金壺」以下五句,寫飛騎傳花、金壺剪送、傾城動容之盛況,歡樂極矣,無以加矣。「應自喜、初識長安蜂蝶」,仍是讚美名花佔盡春光之意。而歇拍卻以杜牧自比,如今我已經老了。面對如此隆盛的揚州花事,真如一夢,只有浩嘆了!


一萼紅·登蓬萊閣有感

周密

步深幽。正雲黃天淡,雪意未全休。鑒曲寒沙,茂林煙草,免仰千古悠悠。歲華晚、漂零漸遠,誰念我、同載五湖舟。磴古松斜,崖陰苔老,一片清愁。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回首天涯歸夢,幾魂飛西浦,淚灑東州。故國山川,故園心眼,還似王粲登樓。最憐他、秦鬟妝鏡,好江山、何事此時游。為喚狂吟老監,共賦銷憂。閣在紹興,西浦、東州皆其地。

首三句以寫景興起,「雪意」隱指亡國之慟。「鑒曲」三句,是弔古傷今之慨。「歲華晚」二句,紀遺民之悲。前結「一片清愁」四字,清空騷雅,意在言外。下片情溢於辭。首三句,「西浦」「東州」皆紹興微小之地,天涯歸夢既數番魂飛西浦,淚灑東州。則故國山川,固時縈魂夢,自不待言。然而故國故園,已盡淪敵手。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登閣所見,反有王粲「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凄苦酸楚。「最憐他」二句,謂信美江山,竟是在亡國後才來登覽。悲慟之情,臻於至極,故唯有喚起狂吟老監,賦詩銷憂耳。此詞情摯氣完,白雨齋許為草窗壓卷之作,堪稱具眼。


高陽台·寄越中諸友

小雨分江,殘寒迷浦,春容淺入蒹葭。雪霽空城,燕歸何處人家。夢魂欲渡蒼茫去,怕夢輕、還被愁遮。感流年,夜汐東還,冷照西斜。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萋萋望極王孫草,認雲中煙樹,鷗外春沙。白髮青山,可憐相對蒼華。歸鴻自趁潮回去,笑倦遊、猶是天涯。問東風,先到垂楊,後到梅花。

這是一首懷人的名作。上片從家居景色寫起。「小雨分江,殘寒迷浦」一對而出,情景交融,極工細幽折,與秦觀「山抹微雲,天粘衰草」可說同其工緻。「夢魂」句寫出相思之深。「怕夢輕,翻被愁遮」一波三峭,最為傳神。

《宋詞三百首》周密四首詞,感情真摯,深刻動人

下片則從懷友,回寫到自己。望極遠方的友人,只見雲中煙樹,鷗外春沙。我就像歸鴻一樣,趁著春潮從夢境中回來吧,卻依然是一個天涯遊子。「問東風」三句,意蘊深長,值得仔細玩索。這裡的「東風」,實指天公、造化,是一種不平之問。為什麼老天爺先垂顧輕浮的隨風搖擺的垂楊,最後才想到沖寒傲雪的鐵骨紅梅呢?問得宛轉,卻隱含指斥,遺民的節操宛然如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鹽鐵論》中10則智慧名句,有深度、有內涵
《何典》里的20條經典俗語,句句精品,越讀越喜歡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