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末學者購買珍貴龍骨,傾家蕩產也不變賣,解放後捐給國家成國寶

清末學者購買珍貴龍骨,傾家蕩產也不變賣,解放後捐給國家成國寶

1898年的一天,天津的文物販子范壽軒來到相識的朋友、金石學家王襄的家裡,向他透露了一個消息——自己在河南收購文物的時候發現了一種帶有「文字」的「龍骨」,問王襄有沒有興趣購買。23歲的王襄自幼喜歡書法,所以對古文字很有興趣和研究,聽說有這種帶有文字的文物後非常開心,表示願意收購,便催促范壽軒去河南大量購買。

王襄

一年後,范壽軒果然帶著大批的「龍骨」回來了,王襄一看,這所謂的「龍骨」其實就是一味常用的中藥,中醫用來止血的。但是細看起來,這些「龍骨」上有一些看起來有規律的劃痕。雖然王襄無法判斷這些痕迹是什麼含義,但是作為一個古文字研究者,他有著獨特的敏感性,再加之這批龍骨是在河南安陽出土的,王襄斷定這些龍骨肯定與商朝遺址——殷墟有關,說不定這些龍骨上的痕迹記載了很多當時的歷史。於是,王襄決定買下這些龍骨,但是范壽軒看到王襄如此在意這些龍骨,於是便開出了高價,而王襄也並不是大富之家,最終只能買下一些零散碎片,一些整片的龍骨則無力購買。

差不多與此同時,身在京城的國子監祭酒王懿榮在藥店抓藥,發現了藥鋪的龍骨上有文字,同樣身為金石學家的王懿榮對這批龍骨很感興趣,於是購買了大量的龍骨進行研究,最終斷定這些龍骨上的文字是商代文字,是記載王室占卜、記錄歷史的文字,因其多被刻在龜甲或者骨頭上,故被稱作「甲骨文」,而王懿榮也被稱為研究甲骨文的第一人。

王懿榮

1900年,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身為北京團練大臣的王懿榮因愧疚自殺殉國,所以他在生前並沒有來得及對甲骨文進行更深入的研究,而身在天津的王襄卻因為八國聯軍的戰亂有了繼續對甲骨文進行著深入研究的機會。因為當時天津也淪陷了,所以文物販子范壽軒低價賤賣這批龍骨,王襄得以有機會把龍骨購買下來。

八國聯軍進京

此後,因為戰亂不斷的原因,這批龍骨跟隨王襄四處顛沛流離。曾經有一次在運輸時,裝有龍骨的箱子被鐵路上負責託運行李的工人偷去,但是工人打開箱子後卻發現不過是一些破爛動物骨頭,就被整箱丟棄掉了。所幸,這批龍骨最終被王襄找回。抗日戰爭期間,王襄生活一度很拮据,天津的文物販子知道他有這批龍骨,紛紛登門高價求購,但是王襄不為所動,寧可變賣其他家產也不願意出賣一塊龍骨,因為他深知這些國寶一旦賣給文物販子,很有可能就會被賣給日本人或者外國人,一旦流落異邦,想追回這些寶物就難了。

珍藏在天津博物館的甲骨文

而王襄的堅持也得到了回報,解放後王襄將收藏的甲骨全部捐獻給了國家,最終被珍藏在天津博物館中,成了珍貴的國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談南明 的精彩文章:

江南四大才子個個才華橫溢,但是卻都有一個共同點:科舉仕途不順
李自成逼近,宣大總督召集文武官員誓師,回家後說:帶上銀子快逃

TAG:漫談南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