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服飾的特點

清朝服飾的特點

清代作為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統治者作為滿洲人,其官服參照了蒙古族、漢族等其他民族特色,形成清朝服飾自己特有一套體系。

主要有:1.頂戴和花翎。清代的官帽有禮帽和便帽,一種是冬天戴的,叫做暖帽,一種是夏天戴的,叫做涼帽。清代官帽上的頂戴和花翎是官員品級的重要標誌,一品官用的是紅寶石,二品是紅珊瑚,三品是藍寶石,四品是青金石等等。2.遵禮著裝,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主要是禮服,補服和吉服。3.朝珠和朝帶,文官五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都可以掛朝珠。朝帶是用四塊金屬版為裝飾,銜接絲帶的腰帶。4.龍蟒袍服。清代官服裡面,皇帝穿龍袍,官員穿蟒袍。

冠帽

清朝的官帽分為朝冠和吉服冠,無論文武品秩帽子的式樣是一致的,顧名思義,朝冠是官員上朝時所帶的帽子,而吉服冠是官員祭祀或者坐堂時所帶的帽子。帽子按季節分暖、涼兩種,我們平時在電視劇中喜聞樂見的大斗笠是其涼款。

帽子上有頂戴花翎,這是用來區分爵位、官品、功勞大小的東西。

頂戴是指帽子上那根接收外星信號的天線,花翎則是指帽子後面拖著的那個孔雀尾巴。這兩樣東西是有嚴格的登記制度區分的。

按規矩,帝王、超品的貴族還有一品大員的頂戴是東珠,也就是東北產的淡水珍珠,按級別的大小個數不同。一品以下就沒資格用東珠頂戴了,就用各種寶石代替。朝冠與吉服冠的頂戴也不相同。(這裡土鱉君就不一一列舉了,最後將所有冠服以列表形式呈現。)。所有官員的花翎皆為孔雀翎,區別在於高級官員或者貴族的花翎上有眼,單眼、雙眼最多三眼,眼越多,級別越高。我們在電視上常看到賞雙眼花翎的劇情,有功之臣才會被賞帶眼的花翎。而清廷劇那句摘掉頂戴花翎,則說明這個人犯事了,被罷官了。

官服

清朝的官服就是長袍馬褂,它有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朝服,一部分為補服。朝服就是我們看到的那身大褂子,而補服就是褂子胸前那塊正方形畫著畫子的布片子。

清朝的朝服借鑒了胡服和漢服,最明顯的胡服特點就是馬蹄形的袖口,我們看電視劇常常看到「啪啪」甩兩下袖子,下跪行禮的鏡頭,甩出來的袖口叫箭袖,這是典型的滿族服飾特點。長袍馬褂則是漢族的服飾。朝服質地類似,以顏色區分品級,皇帝用明黃色、太子用杏黃、黃子用金黃,親王下至三品用石青或藍,三品一下用藍,宗師可以系條金黃色的腰帶,人稱黃帶子阿哥。

區分貴賤最明顯的就是補服。這個布片來頭頗大,為絲綢質地,刺繡圖案,由蘇州、江寧、杭州三大織造府所造。皇帝、親王的補子為五爪團龍,而貝勒以下貴族的補子為四爪的團蟒。文武百官的補服沿用明朝式樣,文官的補子為飛禽,武官的補子為走獸。這也是成語「衣冠禽獸」的由來。這裡要注意只有御史的補服是不同的為獬豸,這是傳說中的神獸,善辨是非,正直公正,監察道作為監察人員穿獬豸補服以示公正。

除此之外還有些特殊的配飾,比如巴圖魯背心、黃馬褂以及三品以上大員佩戴的朝珠各有等級要求,這裡土鱉君就不一一列舉了。

清朝《大清會典》規定,皇帝的朝服一般是明黃色,但皇帝衣服根據不同的季節選擇材料也各不同,顏色也並不是只有明黃色一種,如祭天和天壇祈谷時用的是藍色,日壇朝用的是紅色,月壇夕月時用的是淺藍色。清代服飾制度還規定,要與不同的冠帽如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相應,腰間都具有相應的腰帶。真正代表官位的補服定型於明代,據《明史·輿服制》記載,洪武24年規定,官吏所著常服為盤領大袍,胸前背後各綴一塊方形補子,一至九品所用禽獸尊卑不一,籍以辨別官位。而清代文官的補子,只用單只立禽,武官用單獸,基本沿襲了明朝。清朝文官用的是禽鳥圖案,代表儒雅賢德。武官,以猛獸為官服圖案,代表勇武彪悍。清朝(文官)一品:仙鶴。

仙鶴美麗,高雅聖潔而且長壽,在古代吉祥鳥中其地位僅次於鳳凰。《詩經·小雅》云:「鶴鳴九皋,聲聞於天」。官員的補之一品採用仙鶴的圖案,取其奏對天子之意。清朝(武官)一品:麒麟。麒麟在古代傳說中是神獸。麒麟為官服一品武官的形象,象徵著「武備而不為害的」的王道人君形象。清朝(文)二品:

錦雞,也稱金雞,玉雞是吉祥的象徵。代表威儀和顯貴。清朝(武官)二品:狻猊,像獅子的一種神獸,可伏虎豹。傳說是龍王的兒子,好煙火,故立於香爐之上。能伏虎豹,當然是取其勇猛之意。清朝(文官)三品:

孔雀,不僅美麗,而且有品性。《增益經》從孔雀有「九德」……孔雀在古人眼裡,是吉祥,文明、富貴、象徵。清朝(武官)三品,豹,《說文》的解釋:「豹,似虎圓文」。意是取其勇猛之意。清朝(文官)四品,雲雁。

《儀禮·士相見禮》規定:「下大夫相見以雁」,也指官吏的排班。象徵飛行有序,舂去秋來佐天子四時之序。清朝(武官)虎,《說文》曰:「山獸之君,以喻威猛。」《宋書·符瑞志》白虎。王者不暴虐,則白虎仁,不害物。所以,老虎為百獸之王,有王者的智慧具有「仁,智、信」之范,所以頗受將帥崇拜。清朝(文官)五品:

白鷳,它產於南方,自古以來一直被視為吉祥物。白鷳鳥展翅,象徵了拋棄塵穢,迎新納福;它還是一隻忠誠的義鳥。所以,取其行止嫻雅,為官不急不躁,無為而治,並且吉祥忠誠。清朝(武官)五品熊羆。據《國語·晉語》記載:「黃能入於寢門」。「黃能」即「黃熊」,比狗熊體型大而且勇猛。《詩經·小雅》「唯熊唯羆男子之樣」。取其陽剛之意。清朝(文官)六品:鷺鷥,

是吉祥之鳥。《魏書官氏志》:「以侍察者觀,取其延頸遠望」因鷺鷥飛行有序,比喻百官班次。清朝(武官)六品:彪。《癸辛雜識》記述:「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可見,彪最兇猛。作為官服,是取其對敵殘暴兇狠之意。清朝(文官)七品

,鸂鶒。形大於鴛鴦,多紫色俗稱紫鴛鴦。是一種彩色羽毛的水鳥,經常雌雄相隨,喜歡共宿也愛同飛並游。其作為官服,象徵堅定的忠心,夫妻恩愛,對國兢兢業業。清朝(武官)七八品,犀牛。《說文》解釋,犀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從牛,尾聲。《國語·越語》「水犀之甲」犀牛的皮可以做鎧甲。犀牛可做武官的官服的,是取其皮可制甲,角可制矛兵器犀利之意。清朝(文官)八品:

鵪鶉,在古代鵪和鶉本是兩種鳥,《山海經》《本草綱目》記載,鵪與鶉兩物也,形狀相似,但無斑者為鶉也。後經語言演化將二者合稱為一物。官服鵪鶉,安是諧音,是安全,事事平安安居樂業意思。(文官)九品,

練雀,又稱練鵲,綬帶鳥。綬帶是古代帝王百官禮服的配飾,而練雀的尾羽與之相似,故名,「綬帶鳥」。作為基層官員補服,《韻會》云:「謂之性喜」。喻綬帶鳥能報喜。清朝(武官)九品,海馬。此海馬非彼海馬,並不是指大海裡面的海馬,而是神話中的神獸能在天空飛翔,也能在海中穿行。官服寓意,古代對下級軍官的要求非常高,就能指揮步兵陸戰又可指揮海軍水戰,所以軍隊的戰鬥力極強。江山就一定會穩固。

清朝官服禮帽,夏天戴的涼帽和冬天帶的暖帽。帽上的頂珠隨晶級不同,顏色和質料各異,有軍功的人,皇帝還賞於孔雀毛作為花翎,戴在帽頂上垂向後方。蟒袍,也因品級不同。一,二、三品九蟒;四,五、六品八蟒;七,八、九品五蟒比明朝官服略小,文武官員的夫人,服飾多以其丈夫的品級而異。總之,清朝在服飾上保留了不少明朝服飾的特點,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滿洲族的服飾特色。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東三省總督府
再說老滿洲人的「民風」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