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何為正當?什麼是善?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探討和深究

何為正當?什麼是善?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探討和深究

何為正當?什麼是善?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探討和深究。

以下是國外的一位學者的解釋,關於正當,關於善,其實我們更應該多探討,甚至爭論下,因為這兩個事物太重要了,關係著人類的未來,也關係著你我的生活之美醜、正邪。

何為正當?什麼是善?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探討和深究

1

正當的一般界定為「道德上合乎義務的,那些給予我們真正的(不僅僅是表面的)道德上的理由去做某種行為的特徵。」

2

倫理學中有三個基本概念:正當、一般的善、以及道德上的善。

正當並不意味著道德上善,因為正當只考慮行動而不考慮動機,而「道德上善的行為就是那些產生了善良動機的行為」。

正當與不當完全指的是被從事的事情,而『道德上善』和『道德上惡』完全憑它所從出的動機。

3

功利主義者認為「正當」應被定義為「能對人類產生最大可能的快樂」,因為他們覺得自明之物的本性並不在於對所有心智都是明顯的。

理想功利主義的本質性缺陷在於「它忽略了,或者至少沒有足夠公正地對待義務的高度個人性的特徵。」像「承諾」就常常不總是首先考慮後果。摩爾的理論「不恰當地簡化了我們與我們的夥伴們的關係。」

何為正當?什麼是善?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探討和深究

4

顯見義務沒有任何隨意的成分,都基於確定的環境之上。

羅斯對之進行了劃分:

1)義務基於自己先前的行為:忠誠和補償的義務;

2)基於別人先前的行為:感激的義務;

3)基於對對快樂或幸福的分配的事實或可能性,該分配與Merit並不一致:正義的義務;

4)基於這一事實,即我們可使得某些人在德性、才智或快樂方面的狀況獲得改善:仁慈的義務;

5)自我改良的人物;

6)不傷害他人。

仁慈、自我改良和正義都歸屬到一般原則之下,我們應該產生儘可能多的善;產生補償和感激;守諾。而道德的善是所有善中最高的。

5

『正當』與『最好的』這兩種屬性並不等同,而且我們不是通過直覺、演繹或歸納來知道它們在其運用中是相合的,更別談知道後者是前者的基礎了。

道德權利的實存依賴於人的本性以及其與同伴的關係,而非依賴於啟蒙程度。

善者或它的某些或全部因素,與某種別的事物之間的關係,有時候被認為必然是與心智的某種關係,則主張一種事物之善意味著某個人或某些人對她有某種感情;或者某個人或某些人認為它是善的。

何為正當?什麼是善?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探討和深究

6

有許多形容詞,我們將它們用於對象之上,它們因此可以顯見地顯得在脫離與人的任何關係的情況下,代表了對象的諸性質,但經過考察,它們被證明僅僅指的是某種關係的實存——這些形容詞有被覬覦的、煩人的、令人厭倦的、充滿希望的。

我所欲求的,是看見它,或者聞到它,後者擁有它。一旦我明白地描述我所欲求者,我們就看到,它是某種尚未存在的事物。…欲求的對象總是某種並不實存的事物。…很明顯,只要善等同或依賴於被欲求,就沒有任何事物可以既實存又是善的。

7

履行某人義務的欲求是道德上最善的動機。義務感本己地需要的,是『一個人應該以某種方式行動』這種想法,而不是『一個人被帶動或被希望以某種方式行動』這一想法。

義務感真正指的是這樣一種感覺:我們應該做某些行為,不管基於其他一些根據我們是否意欲從事它們。

義務似乎暗示著痛苦的對慾望的剋制。

8

三種道德善:

1)有良心的行為;

2)產生於「產生某種善的事物」這一欲求的行為(如提升我們自己和別人的理智處境的行為);

3)產生於為了別人而產生某種快樂或防止某種痛苦的欲求的行為。

三種邪惡的行為:

1)做錯事的欲求;

2)產生某種特殊的惡的欲求;

3)施加痛苦給某人的欲求。

9

快樂在價值上的確低於德性和知識。理由是:做一個不滿足的痛苦之人要比做一頭滿足的豬更好;普遍幸福的快樂狀態的吸引力不源自它是一種最大幸福狀態,而是那些構成其源頭的東西:德性的實踐、真理的知識、美之鑒賞等;德性的優越感;對殘忍的快樂的考慮。德性與知識比快樂更善,並不需要以禁欲主義方式表現出來。

道德善要無限地比知識更善。

何為正當?什麼是善?這兩個問題最值得探討和深究

10

善是這樣一種事物,它會激起維持或拉近我們與它以及它這一類的其他事物的關係的欲求。

有德的意向和行為,其中最顯著的就是「盡某人義務的欲求,產生某種善的事物的欲求,以及給別人帶來快樂和免除痛苦的欲求。」

知識和正確的意見是本身就善的心智狀態。

德性、快樂、快樂對有德者的分配、以及知識這四種善的事物,與一種被廣泛接受的對靈魂生活中諸因素的分類相和諧:認知、感情和意欲。

11

善是一種內在性質

表達內在價值的唯一正確的方式就是『善』。善是這麼一種特性,該特性主要地只屬於心智狀態,而且藉助於三種特性而屬於它們——分別是被納入它們之中的道德上的德性、才智以及快樂。

12

美取決於整個本性。

美與我們在心智中產生某種經驗的能力關係密切,那種經驗是我們所熟悉的,人類把它命名為審美享受或審美激動。

美在某種意義上是客觀的,但不是一種內在價值。它們的價值只會是工具性的,即在以後可能出現的心智中產生審美享受。但善卻是徹底客觀的,並且內在於善的事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詩畫 的精彩文章:

別人口中的那個「你」跟你有關係嗎?聽聽這位網友的看法
元稹超美的10首詩,外加一句千古流傳的名句!

TAG:哲學詩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