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學家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與埃博拉病毒有關

科學家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與埃博拉病毒有關



(原標題:New bat-borne virus related to Ebola discovered by Singapore team)


出品|網易科學人欄目組 王五人

微信|公號ID:WYKXR163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與中國科學家合作,在中國的果蝠(Rousettus蝙蝠)體內發現了一種新的絲狀病毒。

世界各地的蝙蝠傳播病毒對人類和動物健康構成威脅。絲狀病毒,尤其是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因其致病性而臭名昭著。它們能夠通過影響許多器官和破壞血管而在人體引起嚴重且通常致命的發燒疾病。

科學家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與埃博拉病毒有關

科學家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與埃博拉病毒有關

這是在印度Tamilnadu的Madurai的一座寺廟中看到的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圖片來源:Rajesh Puttaswamaiah,印度蝙蝠保護協會

「研究蝙蝠傳播的絲狀病毒的遺傳多樣性和地理分布對於風險評估和疾病爆發的預防非常重要,因為這種傳染病可以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影響公眾,並造成破壞性後果,」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新發傳染病研究項目的負責人以及該研究的主要作者王林發教授說。

研究人員在分析果蝠屬蝙蝠中絲狀病毒的多樣性時發現了這種新病毒。他們將其命名為勐臘病毒,因為該病毒是在中國雲南省勐臘縣發現的。他們從蝙蝠樣本中檢測出該病毒,並對其進行了測序和功能表徵研究。

結果表明,勐臘病毒屬於絲狀病毒。勐臘病毒在遺傳學上是獨特的,它與其他已知的絲狀病毒共享32-54%的基因序列。與其他絲狀病毒相比,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被發現。這個新屬,可能包括一個以上的物種,在進化樹上的位置處於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之間。

研究人員檢測了來自不同動物細胞中的勐臘病毒,他們發現,與其他絲狀病毒一樣,它具有造成種間傳播的潛在風險。

研究結果證實,勐臘病毒在進化上與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密切相關,並與它們具有幾個重要的功能相似性。例如,勐臘病毒的基因組織與其他其他絲狀病毒一致,編碼七種基因。勐臘病毒也使用與埃博拉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相同的分子受體,一種名為NPC1的蛋白質,來進入細胞並引起感染。

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高級副院長Patrick Casey教授說:「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確定和評估潛在的傳染病爆發風險非常重要,並要從中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和治療措施。」

目前,該病毒僅在中國的果蝠中被發現。將進行進一步的測試,以評估病毒傳播到其他物種的風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五星紅旗閃耀月球背面,零下170度仍能保持本色
幾百萬美金享受私人太空服務? NASA送你去太空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