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三部越戰,四部二戰;七個導演,七種詮釋。

1.梅爾·吉布森 《血戰鋼鋸嶺》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看完這部片不得不說,梅爾吉布森寶刀未老,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聽說梅導為了營造殘酷的戰場效果甚至炸平了澳洲一座農場,感慨能「毀壞公物」到如此的境地,執著如此也只有他了。

其實梅爾吉布森還原的就是二戰中最喪心病狂的一場戰役。

雖說二戰題材早已沒了當年的號召力,然而《血戰鋼鋸嶺》再次用強大的荷爾蒙拯救了電影市場。

梅爾·吉布森拒絕修飾一切暴力,相反,對暴力不遺餘力地展示,是他的標籤。

敢肯定,假如你喜歡注重情緒刻畫的敘事,直截了當的主題,以及真實零添加的風格,《鋼鋸嶺》,絕對是你的年內大菜。

2.克里斯托弗·諾蘭 《敦刻爾克》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諾蘭第一次執導二戰題材影片,他打破了常規的戰爭片模式,採用非線性敘事風格,想想假如只是跟隨一個場面而展開劇情,根本不足以體現出這個歷史大事件的是有多「大」,場面有有多震撼人心。

這部電影另外的一個特點就是「用鏡頭代替了台詞」,而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感,讓觀眾有種親臨歷史中的敦刻爾克的感覺。

3.斯坦利·庫布里克 《全金屬外殼》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從「全金屬外殼」來看,如果庫貝里克還活著,那麼他應該是將王小波的小說拍成電影的不二人選,那種強烈的諷刺和冷冷的筆調勾畫出的荒誕感,有時候能跟王二那玩世不恭的口吻相提並論。

學習老庫,我也用兩種風格評價了他的兩部分。他最後用軍歌結尾,我也來說說片中的音樂吧,選的都是有點甜有點頹廢的鄉村民謠或者一些布魯斯音樂,他總是在人們最期待音樂的場合讓環境安靜,而在顯然不太需要音樂的時候,加入這些,使之帶著調侃的味道。最後那段軍歌,倒是不調侃了,但讓人徒感悲哀。

4.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拯救大兵瑞恩》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二戰真實故事的改編。斯皮爾用拍紀錄片的方式來拍攝了影片開頭二十分鐘的登陸場面,可謂逼真至極,幾乎還原了戰場的腥風血雨,重現了諾曼底登陸的恢弘場面。震撼之餘,想到的是是士兵們內心永遠無法磨滅的陰影和無法治癒的傷痛,留給人們的是對戰爭殘酷的反思,留給觀眾們的是震撼與感動。

5.奧利弗·斯通 《野戰排》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剪輯,最佳音響四項大獎

正如海報所示,電影並非純粹的以戰爭為主題,而是深入到戰爭的側面和背後,揭示戰爭對人的影響。如果你要看場面宏大,緊張激烈的戰爭也許你會失望,電影中都是一個個小戰鬥串起來,打打停停,沒有英雄,沒有對錯,只要人性的體現。

作為名導Oliver Stone的代表作和成名作,本片根據其自身真實經歷改編,很多人認為該作是最真實最出色的越戰電影,參加過越戰的老兵也認為電影真實的還原了越戰的真實面目。

6.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硫磺島的來信》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硫磺島戰役日方視角的戰爭片,應該和老牛仔的另一部美方視角的《父輩的旗幟》連著看,只不過後者主題不在戰爭,對戰爭的描寫也比較少。

這部電影就像是《血戰鋼鋸嶺》和《帝國的毀滅》的結合,有如前者一樣對戰爭的真實描寫,如何腥風血雨如何慘絕人寰;有如後者對納粹的寫實風格,沒有對哪方有任何的美化和醜化,只是真實的還原,並反應駐守在硫磺島的日軍作最後的抵抗的日子。

把《硫磺島》和《旗幟》都看了後,便可知東木為何被封神。

7.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現代啟示錄》

戰爭片,我最欣賞這七部

以夢幻的筆法雕琢人性的瘋狂

《現代啟示錄》的瘋狂幾乎延續了整個影片,科波拉從一開始就將影片拉進了一種癲狂。主人公威勒德上下顛倒的頭部特寫、越南的叢林,呼嘯的直升機、爆炸的火焰,甚至最後出現在柯茲創造的審判台旁的巨大石像反覆疊化,彷彿一團濃稠的爛泥連同主人公的軀體一起被攪入他業已混亂的記憶中,科波拉將影片的開頭和結尾疊印在一起,使人物陷入無法逃脫的輪迴中,音樂反覆迴響著「這就是結束,我的朋友」,「所有的孩子都是瘋子」…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