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5.經有七種立題,又有十二部類阿彌陀經淺釋

5.經有七種立題,又有十二部類阿彌陀經淺釋

佛說阿彌陀經淺釋

一九六九年宣化上人講述於

美國加州三藩市佛教講堂

壹.經前懸談(5)

「經」是一個通名,「阿彌陀」是個別名,所以經有通有別。「經」這一字,是通於諸經的名字;別,就是別於此經,單單這一部經叫這個名字,其他的經就不叫這個名字了。

談起佛經的名字,是很多很多的。因為佛所留下的財產──這種法寶就是佛的財產,也就是佛教的財產,有無量無邊的,有很多很多的,所以這個名字也有很多,有千百種名字那麼多。雖然有千百種名字,但把它總括起來,不超出七種立題。

立題也就是命名,也就是給它起個名字。好像印度有婆羅門、剎帝利、旃陀羅……,這種種的族姓。我們這個世界,人有白種,有黃種,有黑種,有紅種的,有很多種。那麼這個經,總起來有七種立題。這七種立題,我們在這兒聽過經的人,學過佛法的人都知道。你若沒聽過經,沒學過佛法的,就不知道了。

這七種立題就有單三,又有復三和具足一。單三,就是單人給它起個名字,單法給它起個名字,單喻給它起個名字。單人,用這一個人來代表這一部經的名字;單法,用這一種的方法,來代表這部經的名字;單喻,用一種譬喻,因為這種道理很微妙,就這麼講你沒有法子懂,所以舉出來一個比喻,令你明白這個經的意思了。

復三,就有人法立題──單人不圓滿,又要加上法;若單法呢,也不圓滿,所以又要加上個人,這是人法立題。又有人喻立題──單人,這個經的意思也表達不出來;那麼單喻呢,也沒能圓滿,所以就用人喻立題。又有法喻立題,就是法再加上比喻,來說這個經。具足一,就是人、法、喻具足了。所以,這是七種立題的意思。

什麼叫單人立題呢?現在我就告訴你了,就是這一部《佛說阿彌陀經》。「佛」也是個人,是個果人,「阿彌陀」也是個果人。這果人與果人,所以叫單人立題。單用這兩位果人,來代表這部經的名字。

釋迦牟尼佛是能說的佛,阿彌陀佛是所說的這一位佛。因為眾生不知道阿彌陀佛有這種願力,他攝受一切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以金口,宣說這部經。

單法立題呢,就譬如《涅槃經》。「涅槃」就是不生不滅之法,以這個不生不滅之法,來代表這個經的名字,叫單法立題。

單喻立題,譬如《梵網經》。梵網,就是大梵天王前邊掛的網羅幢。這個網羅幢,怎麼叫網呢?就像打漁那個網似的,有很多窟窿,它是用那種最貴重的東西織成的網。羅,它是圓圓的,在大梵天王頭上罩著。就好像皇帝戴那個紅羅傘似的,也都是仿照大梵天王的網羅幢。

這網羅幢沒有什麼出奇,可是這個網的孔上,每一個孔就鑲一粒寶珠。這一粒寶珠是夜明珠,比這個電燈的光還亮。不只是一顆夜明珠,每一個網,每一個孔上,在那孔上都鑲一粒寶珠。這一粒寶珠放光,就照著那一粒寶珠,那一粒寶珠又放光,照這一粒寶珠,這叫光光相照、孔孔相通。交光互映,光和光互相接連到一起;光和光也都不發生衝突,這叫互相和光。

你看這個燈光, 它不是說:「唉,你這個燈光真討厭。我這兒有光,你也有光,真是混帳! 只可以我有光,不許可你有光!」沒有這個分別心,所以光與光是不相衝突。我們人與人之間,有的時候就發生意見了,你和我吵起來,我和你就鬧起來了。那個燈,那個光和光,它是不相衝突的,不會作戰的,不會打仗的。

所以這一部《梵網經》呢,就比喻這個網羅幢。這個網羅幢,上頭是寶珠放光;這一部經,每一條戒律,也好像那一粒寶珠似的放光。所以,出家人怎麼叫三寶呢?就因為他持清凈的戒律,能以對境無心,對境界沒有這種的心,這就是超然物外,和一般的人不同。超然物外就得到清凈,得到清凈就好像大梵天王那個網羅幢一樣的。所以這叫單喻立題。

又有人法立題,好像《文殊問般若經》。「文殊」是位大智慧的菩薩,他的智慧最大,他也最聰明。 只有他這個最聰明的菩薩,才能問這個「般若」的妙義;以大智慧的人,問大智慧的法。「般若」就是一種法,這叫人法立題。

人喻立題,就好像《如來師子吼經》。如來說法,就好像獅子吼似的。這獅子是獸中之王,獅子一吼,百獸皆懼,所以說:「獅子吼,無畏說,百獸聞之皆腦裂;香象奔波失卻威,天龍寂聽生欣悅。」這獅子一吼,百獸皆懼,其他的獸類都嚇得屁滾尿流的,不知怎麼樣就趴那兒,連起都起不來了。無形中又把尿也不知道怎麼樣就撒出來了,又放屁呀,什麼毛病都來了。被獅子一吼,就嚇得這個樣子。因為它嚇得太厲害,百獸皆懼,所以才說,佛說法就像獅子吼。

「無畏說」就是無所恐懼。「百獸聞之皆腦裂」,那一切的獸類,一聽,它們的腦就嚇得爆了。香象,那個大笨象本來很定得住的,很有一點威風的,但是一聽獅子吼,它也沒有威風了,它那種好像很有力量,大勢力的樣子也沒有了,這叫「香象奔波失卻威」,它就跑了,沒有威風了。「天龍寂聽生欣悅」,這個時候,天龍八部聞到這個法,可都歡喜了。這部《如來師子吼經》,是人喻立題。

又有法喻立題,就好像《妙法蓮華經》。「妙法」是法,「蓮華」是喻,這是法喻立題。

具足一,就好像《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方廣」是成佛的妙法,「佛」就是一個果人,「華嚴」是以萬行的因華,莊嚴無上的果德。所以這是具足一──人、法、喻,都具足了。這是七種立題的大概意思。

經有七種立題。那麼總起來,又有十二部經。這十二部經,是分出來十二部分。這十二部經,包括全部的《大藏經》。所謂分出來這十二個種類,也叫十二部類。這十二部類是什麼呢?

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

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

論議共成十二部。

「長行重頌並授記」第一部就是「長行」,就是由經上邊到這個經下邊,中間沒有斷開,這叫長行。第二部叫「重頌」,就是重複把經義用偈頌再說一遍,也就是把長行重說,令人容易記憶,這是重頌。還有「授記」,就是先佛給後佛授記。雖然後來的佛沒有成佛,那麼這個先佛預先給他授一個記別號,給他授決,就是決定你可以成佛,這叫授記。這是三部了。

「孤起無問而自說」,又有一部叫「孤起頌」。就是在一部經中,這孤起頌和前邊的意思也不相合,和後邊的意思也不相合,在這兒單獨地來說出一個道理。好像《金剛經》上有幾個偈頌,就是孤起頌。又有一部叫「無問自說」,這一部《阿彌陀經》就是「無問自說」。因為這一部經,一切的聲聞不明白這個道理,一切的菩薩也沒有到這種境界。

一般的人說:「念佛這個法門,是給老太婆說的。那麼有智慧的人,不需要學這個法。」實際上,這是一個錯誤的觀點。你不念佛,你盡打妄想,盡想東想西,想南想北,這一些私慾雜念,又有什麼用呢?你若能念佛,就可以把你這個妄想都趕走了。你有一刻時間念佛,一刻時間就不會打妄想;你一天到晚都是念佛,你一天到晚都不打妄想。什麼叫妙呢?能令你這個妄想不起了,不打妄想,這就是妙,這就是妙法。對治你這個妄想,對治你這個散亂,對治你這個貪心,對治你這個瞋心,對治你這個痴心。

一句彌陀萬法王,五時八教盡含藏;

行人但肯專持念,似入寂光不動場。

「一句彌陀萬法王」,這個萬法中的王。「五時八教盡含藏」,不管是五時,是八教,都在這一句彌陀裡頭。「行人但肯專持念,似入寂光不動場。」這幾句話是我在十七歲那時候說出來的。那麼你能以念佛,比你盡想那些個壞主意,好得多!所以這一部 《阿彌陀經》,是最高的一種境界,菩薩都不能請問。不是他不能請問,就因為他們不了解念佛的妙處,所以要釋迦牟尼佛不問自說。沒有人請問這個法,釋迦牟尼佛就向大家來宣布,來說這個法。所以不問自說這個法,都是妙法。那麼有問而說的,是不是妙法?也一樣是妙法,所以都叫無上甚深微妙法。

「因緣譬喻及本事」,「因緣」也是一部,佛說種種的因緣。「譬喻」,這又是一部。「本事」 是一部, 或者講某一個菩薩的本事,或者講某一個佛的本事,或者講釋迦牟尼佛過去的本事。

「本生方廣未曾有」,「本生」又是一部,就是在今生的事情。「方廣」,方是四方,廣就是廣大,這也是屬於一部。還有,「未曾有」 也是一部,這未曾有怎麼又有了 呢?因為以前未曾有,現在是有了,這叫未曾有,也是一部。還有「論議」也是一部。以上所說,這是十二部經大概的意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217.這樣的五種法師,可以得到佛用他的衣來披覆之法華經淺釋
你若有好奇心,奇怪的事情就出來誘惑你

TAG:宣化上人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