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地球最後的夜晚》衝破了文藝片的桎梏,卻走向了口碑斷崖

《地球最後的夜晚》衝破了文藝片的桎梏,卻走向了口碑斷崖

這是一次能夠預見的票房反噬,從這部文藝劇情片將「一吻跨年」作為最大宣傳點開始。

《地球最後的夜晚》在2019年還未到來之前是萬眾期待,預售破1.59億,創造「文藝片票房新紀錄」。

卻還沒熬過零點,就已經低分滿滿。上映幾天後,出品方華策影視甚至股票跌停。

不少人是懷著一顆浪漫跨年的心而來,結果只是開了個電影鐘點房睡上了一覺。

關於電影,芭姐作為普通觀眾,已經用自己的方式對電影的浪漫做了解讀——電影很美,只是不適合接吻。

而今天,拋開電影內容本身,芭姐很想再聊聊這部片子以外的東西。

《地球最後的夜晚》豆瓣評分7.0,貓眼評分2.6。這看起來很有落差感的評分,粗糙劃分來說可能就成了文青與普通觀眾的欣賞分界線。

就如導演畢贛本人所說:「沒有看不懂的電影,想懂不會不懂。」

但造成《地球最後的夜晚》口碑斷崖式下滑的原因,絕不是歸咎於看不懂電影這一點。

所謂的一吻跨年是什麼?可能大家想像中的畫面都是零點時分,在某個地標建築下,男女主角相遇,情不自禁地相擁接吻,這時候煙花沖向夜空,這一刻浪漫到極致。

而《地球最後的夜晚》的浪漫,卻不是大眾想像中的浪漫。

你可以說它曲高和寡,也可以說它故弄玄虛,但這是一部影片在不同人眼中的不同具象。

基於作品本身的評價,不論是好是壞都值得尊重。感受到「被騙」才是讓觀眾憤怒的原因。

「一吻跨年」是典型的商業愛情片的宣傳噱頭,尤其是在這辭舊迎新,一年當中儀式感最重的時期。

大家的跨年活動還是太少,而看電影不失於一個好的選擇,只要能達到正常期待的滿足,也會是一個比較圓滿的體驗。

《地球最後的夜晚》看片名以為是科幻片,宣傳起來又彷彿是愛情片,看完後才知道原來是一部文藝片。

有的人就說了,所謂的「跨年之吻」只是宣傳打造的一個噱頭,宣發物料還有海報預告片其實都是意識流文藝片的質感,宣發不過是順水推舟,並不存在什麼欺騙。

可大家都在誤會了,宣發卻順著這波潮流,完全是一個放任的路人心態。

正是這樣的順水推舟,讓「欺騙」這個雪球越滾越大。

放任的理由可能是為了尋求更高的票房,也可能是讓大家看到一部確實還不錯的文藝片,讓小眾的出口變得更大。

就算一直是文藝片意識流的宣傳,大家也依舊只能看見「一吻跨年」這個看起來有些俗氣老套、卻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買單的點。

為什麼?因為這樣的一個庸俗的套路,用在意識流文藝片的宣傳中就是一次賭博式的兵行險著,就算它的吸引力巨大。

所謂宣傳營銷,的確是要找到作品中能夠放大發散的吸引點,但《地球最後的夜晚》這次卻錯了位。

因為再好的廣告,不從產品本身出發,宣傳效應就不僅僅只是誇大,而成了欺騙。

信任的建立從來都是需要時間與真實,但信任的坍塌卻只需要一次錯位宣傳。

錯位營銷的方式其實是對內容有極大傷害的,因為掛羊頭賣狗肉的事只能做一次。

就算你的作品做的還不錯,遭到的反噬也是巨大洶湧的。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畢贛的一首散文詩,本身需要觀眾進行主觀理解的部分佔比更大,可以算得上是「雅」。

一吻跨年、X音營銷、台詞被挑揀出來成了「甜言蜜語」。一系列的宣傳營銷上突出浪漫甜蜜,操作商業且通俗。

雅俗共賞之間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而不是自造溝壑。

舉個例子:

我是為了吃熱騰騰的紅燒牛肉而來,結果你端上桌的是一頓素齋,我不滿投訴,你卻和我說我不懂健康飲食的幸福。

而另一方呢,本就是為了追求這份素齋的口感,結果清靜的餐廳內擠進了一堆「不知品鑒」還在吵吵鬧鬧的人。

看著自己喜愛的食物被貶得一文不值,一時都不知道是心疼還是心累。

無論是哪一方都沒有得到100%的滿足感,反倒是被口水之爭阻礙溝通理解,這一刻連食物是否真的美味都已經不重要。

說白了,本就眾口難調,而《地球最後的夜晚》從影片本身來說更談不上是能讓普羅大眾都能夠get到點的作品。

錯位宣傳掙來了關注度、卻將雅俗之間的溝壑越挖越深,大家井噴式的憤怒和失望也在所難免。

如果所有人都能懂文藝片,那麼電影作品也不需要那麼多類型片的劃分了。

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做給懂的人、或者是想懂的人看的。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 」票房口碑都兼得的少之又少,在其中能把握住輕重的更是需要深厚功力。

畢贛拍出了一部稱得上優秀的文藝片,但他沒有做出一部雅俗共賞的作品,或者說他也並沒有這個打算。

《地球最後的夜晚》作品本身的目標受眾應該是一二線城市中有一定藝術素養的觀眾。

而宣傳定位無論從slogan還是行動上都在向眾人表明:這可能是一部不晦澀文藝的浪漫愛情片。

也難怪會有一批所謂跟風湊熱鬧進電影院的觀眾,對於他們其實並沒有理由去苛責。

文藝片確實需要一個宣傳突破的出口。

「上映難產、發行困局、關注稀少」是目前國產藝術/文藝電影面臨的「三座大山」,藝術電影如何走向市場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難題。

《地球最後的夜晚》從預售票房來看是成功的營銷,但宣傳營銷不應該僅僅局限於最大化的票房。

「將藝術電影如此現象級地商業營銷,無異於營銷方引導觀眾在錯誤的時間,看了一部錯誤的電影,這給電影以及片方本身帶來了不良的後果。」——清華大學副教授梁君健。

《地球最後的夜晚》是一次商業藝術電影的操作模式。而這一做法確實讓更多人看到和關注到了文藝片。

但這巨大影響之後的「後遺症」究竟是好是壞,是會讓觀眾開始接觸並看到電影的另一種可能性?還是會讓更多人對文藝片的內容失去信任?

芭姐還是心懷期待。隨著國產電影市場的日趨成熟,電影類型劃分更為清晰,電影製作的工業化及對有才華的青年導演的扶持。

票房和口碑都將要且都應該是作品在說話,宣傳營銷不過是錦上添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芭莎 的精彩文章:

超酷生活方式來襲!這才是年輕人衷愛的新潮流!
女人真的可怕!為了瘦臉寧願被「電擊」!

TAG:時尚芭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