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鈞:翻譯家黃杲炘的「工匠精神」

李鈞:翻譯家黃杲炘的「工匠精神」

文學翻譯需要精益求精、從容含玩的工匠精神。在這方面,上海譯文出版社編審黃杲炘先生的翻譯成就和專業精神令人敬佩,也給人們留下了重要啟示。

一是直奔經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翻譯喬叟《坎特伯雷的故事》,是因為「喬叟為英詩之父」,喬叟創製的格律詩主宰了此後600年的英語詩壇,既為英詩從民謠進一步發展開拓了道路,也為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詩歌奠定基礎,為英詩的發展與繁榮做好準備。黃杲炘反覆校譯菲茨傑拉德的《柔巴依集》,不僅因為它是英國翻譯文學經典和「英國文學的瑰寶」,讓人們讀到了英詩「定型詩」的絕句經典,還因為它對工業革命、達爾文進化論和加爾文主義進行了審美反思。黃杲炘先生的其他譯著如《華茲華斯抒情詩選》《丁尼生詩選》《英國敘事詩四篇》《英國抒情詩100首》《美國抒情詩一百首》等,也都取自英語經典作品,其精雕細琢的譯作也成為中國當代翻譯佳作。

二是不惜工本,精益求精「做品牌」。黃杲炘堅持不做「重組」改譯,「不會自以為有本事錦上添花、畫龍點睛,所以也不會弄巧成拙,弄成了畫蛇添足或佛頭著糞。我覺得,自己譯名家作品,不過像一隻牛虻叮在千里馬身上或屁股上,叮得牢一點,就可以隨它多跑一陣,不會被甩下,哪有添油加醬的底氣?」他選擇了文學翻譯最困難的詩歌翻譯,而且認為譯詩就像鑽石的研磨琢型,只有下得雲窗雪案深工夫,才會恆久遠、永留傳。他說:「詩歌最講究形式。任何民族的詩歌中,最經典最具有傳統特色也最為人們熟悉的,總是格律詩。」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他在翻譯外國格律詩時絕不譯為自由體,更不增減行數、變換節數,而是嚴格尊重原詩形式、節奏與韻律。他制定了自己的譯詩標準並具有明確的建設意識和品牌意識:「我應當有『品牌意識』,把這『獨家經營』的品牌『做大做強』。」凡此種種,讓人覺得黃杲炘身上具有某種程度的完美主義強迫症,也許正因如此,才成就了一個傑出的翻譯家。

三是執著一事,耐得孤獨寂寞。文學翻譯者是藝術的搬運工,時常被人忽視,因此翻譯家往往很是寂寞。黃杲炘用數年時間翻譯《坎特伯雷故事》,這樣的「良心之作」最終以最高票獲得第四屆優秀外國文學圖書一等獎……文學翻譯是如此辛苦,但黃杲炘堅執無悔,「世事滄桑心未冷」,40年後不僅成為英詩翻譯大家,更深入到譯學比較研究的堂奧,其《英詩漢譯學》獲得中國大學出版社圖書獎首屆優秀學術著作獎一等獎,成為文學翻譯學研究的重要著作;他還從比較文學角度發現了聞一多、徐志摩、朱湘、余光中、穆旦等人詩作的外國資源……

黃杲炘先生新著《譯路漫漫》(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總結了他50年的翻譯經驗,其「譯學主張」賡續並弘揚了嚴復以來的翻譯理論,從「英詩漢譯」的鏡像中折射出現代中國翻譯雙甲子歷史的經驗和教訓;黃先生忍受著「眼科絕症『視網膜色素變性』」和「書寫痙攣」症,默默筆耕五十年,無愧為文學翻譯界的一個里程碑式人物,堪稱具有工匠精神的翻譯大師。願中國的文學翻譯工作者以黃杲炘等前輩為榜樣,多一點沉潛往複、從容含玩的工匠精神,多一點超越時代和地域的經典意識,使文學翻譯真正成為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專業學科。(有刪節)

來源:中華讀書報2017年10月18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方克強:《20世紀希臘神話研究史》序言
《詩說中國》作者大生上「宸冰讀書」了,掃碼看直播看他說了啥!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