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再談練習太極拳經常會問的8點需知

再談練習太極拳經常會問的8點需知

文|網路 編輯|禪音

太極拳入靜放鬆音樂

純音樂

00:00/

1、練拳為什麼面向南?——按現代氣功理論,面向南練功能與地球的磁力線方向一致,利於內氣的順行。

2、練拳前能吃東西嗎?——練拳前不要過飢、過飽,早起必須排清二便,憋尿不利於氣沉丹田。練完不可即坐或即卧,也不宜立即大量進食,須步行片刻,以調和氣血,天涼時及時穿上外衣。

3、練太極拳是否一定要配合呼吸?——不是的。練太極拳呼吸是有講究的。起吸落呼、蓄吸發呼,但要拳煉到純熟時,呼吸自然配合動作,初學者要以「自然」二字為最高原則,不要勉強行深呼吸,否則有害無利。

這裡提到「不要勉強行深呼吸」是指不要作不適當的強迫性腹式呼吸,更不要遷就動作而打亂自然呼吸的生理規律。當然由於練太極拳速度均勻而緩慢,作相應的深長細勻的呼吸,還是需要的。當練到一定程度以後,練拳的人就會自然掌握「拳勢呼吸」規律。初學太極拳者不要操之過急,否則常會產生頭暈、心悸、胸悶等等弊病。如「功夫純熟,氣血調勻,百病消除。千萬不可自作聰明,如舌頂上齶,氣沉丹田等。功夫到後,自然氣沉丹田而行百脈,此乃自然之理,不可以人力強求。」

4、每天練拳的時間多長為好?——按各人的時間和體質條件而定。老拳師有這麼一說:「一遍不忘、二遍熟、三遍四遍長功夫」。弱者每天練三遍,能長期堅持必有效果,若練二遍或三遍最好中間不要打頓,以利於內氣的連續運行。一日功一日練、一日不練十日空、十日不練百日空、百日不練一場空。對於以武功為目的者,要求就更嚴了,最好每天連續練三小時,堅持三至五年,便能沉住些功夫。

5、為什麼在昏暗中練拳不穩?——是因為人們在做平衡動作時,兩眼能隨時測定自身與周圍的距離,並把得到的信息,通過神經傳送給大腦,這對前庭器官掌握好身體的平衡動作非常重要,而昏暗環境中「雙目測距」的功能難以充分發揮,就會影響身體平衡,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這種現象可以消失。就會影響身體平衡,不過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這種現象可以消失。

6、練拳是否要先求形似再求神似——形似是練太極拳的姿勢,初學者必須要姿勢正確,若姿勢不正確、要領不掌握,神似無從說起。有人外形練得很像,但沒有追求內在的東西,仍然無異於太極操,要達到形神兼備。

7、太極拳的奧妙是什麼?——「練拳與對敵,總不離一虛一實。虛能實,實又能虛,人不知我,我獨知人,妙在其中矣。全部太極拳之精華奧妙,總在此虛實二字之妙用。從練拳方面,馬步之虛實,肩肘掌指之虛實,身形轉換之變化,亦含虛實,處處分清,自然運用自如。」

牢牢抓住「太極」兩字的含意,太極即陰陽,虛實亦寓於陰陽含義之中。拳論說:「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能分清虛實,虛中有實,實中寓虛,就能抓住太極拳練法的關鍵。當然,要做到虛實分清,掌握虛實的變化,不是字面上理解那麼簡單,要通過長期練習才練得出真功夫。

所以說:「字面易懂,功夫卻難。」。「練拳離不了松肩墜肘,氣沉丹田,尾閭中正,虛靈頂勁。」。

(1)、松肩墜肘:松肩,肩處不用力。墜肘,肘不是往下用壓力,肘尖處轉下而已。

(2)、氣沉丹田:呼氣吸氣時小腹一縮一脹地呼吸。

(3)、含胸拔背:不是作成彎腰駝背之形,故必以「尾閭中正」之原則校正之。含胸就是胸微微鬆動,後背自然有點拔起;胸中不但微松,更有開合寓內。

(4)、虛靈頂勁:練拳本來是緩慢勻速的,為防止因此而致無精打彩,所以又要虛靈頂勁,提起精神,以輔助之,使練太極拳者樣樣完備。

8、 太極拳怎樣練法?——「太極練法,以心行氣,不用濁力,純任自然;筋骨鮮折曲之苦,皮膚無磋磨之勞。不用力何能有力?蓋太極練功,沉肩墜肘,氣沉丹田。氣能入丹田,丹田為氣總機關,由此分運四肢百骸,以氣周流全身,意到氣至,練到此地位,其不可限量矣。先師雲,極柔軟然後極堅剛,即此之謂也。」

總而言之,想把太極拳練好,就得要「循規蹈矩」地習練,要做到前進不凸,後退不凹,左轉不缺,右轉不陷,從而達到無內無外,無物無我,這就是太極。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練習太極拳怎樣保持尾閭中正?
為什麼有些人練拳多年水平仍不高?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