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監管倒逼學習類軟體發揮正向作用

監管倒逼學習類軟體發揮正向作用

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嚴禁有害手機軟體進入中小學校園的通知》,要求開展全面排查,凡發現包含色情暴力、網路遊戲、商業廣告及違背教育教學規律等內容的手機軟體要立即停止使用。《通知》還要求按照「凡進必審」「誰選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雙審查」責任制,並逐步建立學習類手機軟體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等。

《通知》印發之後,得到了公眾的普遍叫好。一段時間以來,學習類手機軟體問題頻發,涉黃屢禁不止、暗藏遊戲、商業廣告泛濫、發布成績排名加劇應試焦慮、缺乏護眼措施、隱私安全堪憂等諸多問題頻發。不僅讓家長憂心忡忡,也嚴重危害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互聯網+教育有助於打破優質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尤其是為鄉村地區的孩子提供了了解外界的窗口,彌補教育鴻溝。一些學習類手機軟體,聲稱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精準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從而提供個性化輔導服務。這也切中了減輕中小學生學業負擔的主題。但在實踐中,除被媒體頻頻曝光的涉黃、暗藏遊戲等問題外,一些手機軟體實際上淪為了校外培訓的線上版,成為了刷題工具,與其所宣揚的教育初衷背道而馳。

作為一個新事物,這些問題的出現或許是必然。學習類手機軟體的發展是互聯網資本驅動的結果,資本的湧入催生了一個又一個手機軟體的誕生,並展開了一輪輪燒錢遊戲。但是大浪淘沙之後,活下來的自然要回報資本,達成流量的商業化變現。與此同時,不管是相關部門還是社會公眾都缺乏足夠的應對經驗,這就給了一部分手機軟體打擦邊球的空間。學習類手機軟體野蠻生長的亂象呼籲嚴格的監管,這既是為青少年營造潔凈網路空間的要求,也是及時跟上在線教育發展腳步,使在線教育沿著健康、規範的軌道發展,真正助力基礎教育改革的要求。

加強對學習類手機軟體的監管,並不是要把它們一棍子打死。《通知》在要求嚴禁有害手機軟體進入校園的同時,還強調要進一步完善內容要求、審查標準和監管辦法等,逐步建立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對在線教育企業來說,嚴管是愛,「帶病」生存發展必然無法行穩致遠,並且將損害在線教育的發展根基。政策出台對於行業發展來說,短期或許是陣痛,但長遠看卻會形成優勝劣汰的環境,為在線教育營造健康發展空間。

《通知》主要針對的是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然而嚴禁有害手機軟體進校園並不難,管住校園只是管住了一端,難的是校園之外的管理。家庭才是學習類手機軟體的重要使用場景,防止有害手機軟體對青少年的侵害,尤其需要加強家長對孩子成長的管理。家長要多留心孩子使用手機軟體的情況,更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做好使用手機的榜樣。逐步建立學習類手機軟體使用管理的長效機制,完善學習類手機軟體內容要求、審查標準和監管辦法等,同樣需要網管、文化等相關部門攜手合作,共同尋找既切合在線教育發展特點,又能最大限度發揮在線教育正向功能的治理之道。

(作者系本報記者)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10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秉承工匠精神 深耕思政工作 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美術館青年藝術家提名展(2018)開幕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