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強大精神力量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觀點提示
信仰、信念、信心,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築牢厚實的精神根基。
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新時代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發出了新的宣言書、動員令、最強音。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最壯麗的氣象,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最鮮明的旗幟。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改革開放便永無止境。信仰、信念、信心,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為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築牢厚實的精神根基。
堅守信仰:為改革開放指明方向
信仰是一種超越,具有神聖性。馬克思主義因超越時代而成為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深刻改變了世界與中國。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視為信仰,奉作理想信念的靈魂,定為立國立黨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人爭當馬克思主義的忠誠信奉者與堅定實踐者。只有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復興號」巨輪才能始終沿著正確航向破浪前行。
改革開放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聚合的完美結晶。行動要突圍,思想先破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一次偉大覺醒。正是這一偉大覺醒孕育了我們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在改革開放偉大征程中,我們黨以馬克思主義關於政黨建設的思想來深刻把握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以馬克思主義關於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思想來深刻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以馬克思主義關於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思想來深刻洞察時代潮流,以馬克思主義關於堅守人民立場的思想來深刻體悟人民群眾的期盼和需要。40年的光輝歷程證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真理性在改革開放中得到了充分檢驗,為改革開放提供了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使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蹟。
馬克思主義是改革開放永無止境的重要法寶。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所信奉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永葆美妙之青春,正因為在不斷回答時代之問、實踐之問、人民之問中不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的偉大社會變革不是簡單套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設想的模板。中國共產黨人既堅持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又堅持用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尤其是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實現的歷史性跨越,來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所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最新成果。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思想創新永無止境,唯有一以貫之地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並把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發展視作神聖職責。
堅定信念:為改革開放鋪就道路
信念是一種意志,具有執著性。最堅定的信念須由信仰支撐。中國人民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有志不改、道不變的堅定。「道」在中華文化中表意執著的信念,獨特的文化傳統,獨特的歷史命運,獨特的基本國情,註定了中國人民必然要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道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春節團拜會上所指出的改革開放40年闖出的「一條新路、好路」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康庄大道,這條道路根植於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一次偉大革命。正是這一偉大革命推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其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實踐形態。改革開放所鋪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猶如燈塔,其光明指引中國人民「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所鍛造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猶如火炬,其烈焰照亮巍巍中華;所鑄就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猶如利劍,斬斷束縛思想的桎梏、砍倒遏制發展的藩籬、劈開阻隔流動的壁壘;所孕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猶如樂章,其旋律激蕩泱泱神州。40年的光輝歷程證明,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
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再出發的必由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產生,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壯大。今天,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推進改革開放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絕不亞於40年前。就此,習近平總書記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使改革開放更能順應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更能契合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時代潮流。改革開放40年積累的「九個必須堅持」這份寶貴經驗,賦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鮮明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進入新時代,只有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改革開放才能一如既往地行走人間正道。
堅強信心:為改革開放把握命運
信心是一種預判,具有目標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絕非鏡中花、水中月。作為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最大公約數,中國夢凝結著無數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嚮往,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美好前景。最堅強的信心源自最堅定的信念,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越堅定,對實現中國夢的必勝信心就越堅強,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福祉就越燦爛。
改革開放開啟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以中國夢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40年砥礪奮進,偉大的中國人民書寫了地球上最成功的脫貧故事、復興故事、圓夢故事,繪就了一幅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歷史畫卷,譜寫了一曲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奮鬥讚歌,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世界的格局為之一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是中國和世界共同發展進步的偉大曆程。2018年11月18日出版的美國《紐約時報》驚呼:「世界曾以為由它來改變中國,中國所取得的如此壯觀的成功卻改變了世界。」40年的光輝歷程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是在時代轉折點上決定當代中國命運乃至世界命運的關鍵抉擇。
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激蕩著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事業之所以偉大,不僅因為這種事業是正義的、宏大的,而且因為這種事業不是一帆風順的。進入新時代,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擺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破解邁向偉大夢想征程中的問題,唯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別無他途。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決心,來自13億多中國人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以及所匯聚的洪荒偉力,來自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來自永遠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主心骨的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來自統籌社會革命和自我革命「兩個偉大革命」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
「三信」合力:為改革開放凝神聚氣
石可破而不可奪其堅。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革命,偉大的革命呼喚偉大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改革開放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未來必定會面臨這樣那樣的風險挑戰,甚至會遇到難以想像的驚濤駭浪。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信仰決定方向,猶如引領航向的燈塔;信念決定道路,猶如破浪前行的舵盤;信心決定命運,猶如乘風蓄力的帆幃。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讓信仰、信念、信心在作為改革開放這部輝煌歷史創造者的億萬中國人民胸膛澎湃,所激蕩的精神力量以磅礴之勢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偉大的中華民族身處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與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歷史交匯點,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就要將改革開放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命運、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途、同馬克思主義的遠景緊密聯繫起來,就要把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相統一,且高度統一於中國共產黨的領導。40年來,方向與道路輝映,道路與命運互證,就因為始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在黨的領導下,堅守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堅強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改革開放這條正確之路、強國之路、富民之路必將越走越寬,改革開放這次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偉大革命必將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蹟,改革開放這項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將續寫「我們時代的偉大故事」。
(作者繫上海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院研究員、中德教育研究與協作中心總幹事)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10日第5版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