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冷戰「黑騎士」:德國「山貓」裝甲偵察車(3)

冷戰「黑騎士」:德國「山貓」裝甲偵察車(3)

總體結構

從總體上看,該車與二戰 國的Sd.Kfz234裝甲車頗有幾分相似,都是8×8驅動。8個輪子兩側布置相同,都具有複雜的8輪轉向機構,都是4人車組,都具有前後獨立的駕駛艙,主要武器都是20毫米口徑的機關炮——甚至配用的機槍都是MG系列(外觀也很相像)。該車為全焊接鋼結構。駕駛艙在前部,炮塔居中央,動力艙後置,無線電操作員兼後駕駛員面向后座。車體和炮塔的正前面可防20毫米炮彈,側面能夠抵擋12.7毫米機槍射擊,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蘇制 B M P - 2等代表性步兵戰車也僅能在正面抵擋12.7毫米機槍。該車戰鬥全重為19500千克,車長7.743米,車寬2.980米,車高(至機槍滑軌頂2.905米)至車體頂2.125米,火線高度(機關炮水平)2.342米,車底距地高至車體0.440米(至軸0.580米),輪距2.540米。

冷戰「黑騎士」:德國「山貓」裝甲偵察車(3)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駕駛員位於車內左前方,其頂部是一個向左開啟的艙門,艙門前安裝3具潛望鏡,視界約為130度,通常中間的一具可以換成被動式夜視潛望鏡。最初,該夜視鏡為主動紅外夜視鏡,需要在車體前部安裝紅外光源,這種設備容易被紅外熱像儀等設備偵察到,因此在後期改為微光夜視鏡。

炮塔為萊茵金屬公司的電液/手動雙驅動TS-7型炮塔(從外形上看非常類似於HS-30裝甲車的炮塔),採用全鋼裝甲焊接結構,炮塔正面為間隙裝甲,側後為單層裝甲。炮塔中的車長位於左側,炮長位於右側,由於炮塔較小,因此兩人分置火炮的左右兩側(按照北約的習慣,左側為車長,右側為炮長),且相當擁擠,兩者各有1個向後開啟的艙蓋,並各有1個用於 20毫米火炮瞄準的PERIZ-11A-1瞄準鏡。在炮塔頂部,車長艙門上安裝有環形槍架,可以安裝7.62毫米通用機槍或其他輕武器及設備——比較典型的包括:探照燈、榴彈發射器等。

無線電操作員兼後駕駛員面向後,和發動機並列,坐在炮塔後部,其單扇艙蓋上有3個潛望鏡,中間1個可換為被動式夜視潛望鏡。值得一提的是,跟當時德國國防軍眾多的主戰武器(如「黃鼠狼」步兵戰車)安裝「倒打」武器 不同,儘管無線電操作員也擁有較為良好的視野,但並未配備相應的武器,這一設計與「山貓」的定位相關——畢竟「山貓」是以潛行偵察為主,真的被對方發現,基本也是邊打邊跑,很少出現原地不動、被動挨打的情況。

冷戰「黑騎士」:德國「山貓」裝甲偵察車(3)

與之對應的,BRDM-2的車體採用全焊接鋼裝甲結構,可防輕武器射擊和炮彈破片,但由於車重相差實在太大,該車(防護鋼板正面10~14毫米,側後僅為2~7毫米)並不具備全面防護12.7毫米重機槍的能力,其正面憑藉較大的傾角僅能應對7.62毫米穿甲彈,防護能力較之「山貓」差了一大截。戰鬥室兩側各有1個射擊孔,為擴大乘員觀察範圍,在射擊孔上裝有一套突出車體的觀察裝置。BRDM-2的車體內部,駕駛員在車體前部左側,車長位於右側,二者前面都配有裝防彈玻璃的觀察窗口,總體來看要比「山貓」寬敞得多。為進一步加強防護力,在防彈玻璃外側上部加設裝甲鉸鏈蓋。作戰時,鉸鏈蓋放下,車長和駕駛員通過水平安裝在車體上部的晝用潛望境觀察周圍地形。車體尾部沒有開後門,乘員只能通過位於車長和駕駛員身後、車體上部開設的兩個圓形艙口出入(該艙蓋鉸接於車體,可向後90度轉動),這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是非常危險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中英珠江口海戰(上)
德國機械化戰爭理論的探索與實踐(4)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