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我們喜歡撓痒痒的感覺?它可能是笑的原始刺激

為什麼我們喜歡撓痒痒的感覺?它可能是笑的原始刺激


笑聲可以傳遞很多信息

笑聲可以傳遞很多信息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0日消息,從表面上看,撓痒痒是完全沒有意義的。然而,大多數人和一些動物都覺得這一舉動非常有趣。


  「癢是最寬廣、最深奧的科學課題之一,」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神經科學家羅伯特·普羅文(Robert Provine)說道。他的研究範圍包括各種各樣的「奇妙行為」,比如打嗝、打呵欠和放屁,瘙癢也是其中之一,但這有什麼與眾不同呢?


  簡而言之,撓痒痒並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普羅文教授說:「它與身體的防禦機制,以及自我和他人意識產生過程中發揮作用的神經過程有關。」與其他複雜的人類行為一樣,通過研究與我們親緣關係較近的動物,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撓癢行為的理解。

  瘙癢可以分為兩種,分別是knismesis和gargalesis。Knismesis是一種較為原始的反應,是在輕柔接觸皮膚表面時觸發的輕微不適感。這一反應很普遍。「我認為包括蜥蜴、昆蟲甚至幾乎所有生物都具有某種形式的體表防禦行為,」普羅文說道。動物需要抵禦身體免受昆蟲和寄生蟲的侵擾,無論是通過快速抓撓或輕拍耳朵的方式。Knismesis所描述的就是這種反應。


對人類來說,撓痒痒是非常好玩的事情

對人類來說,撓痒痒是非常好玩的事情


  相比之下,Gargalesis是哺乳動物特有的一種現象。這是一種力道較大的撓癢行為,會引起發笑反應。因此,Gargalesis與玩耍聯繫在一起,而玩耍正是哺乳動物的特點之一。


  從根本上說,瘙癢涉及到與觸覺和痛覺有關的神經纖維,但不止於此。在2004年一篇關於瘙癢的綜述中,皮膚科醫生薩繆爾·塞爾登(Samuel T Selden)寫道:「與發笑有關的瘙癢可能更應該被視為一種社交行為,而不是一種反射。」在哺乳動物演化歷史的某一階段,撓痒痒變成了一件很好玩的事。


  「撓癢是笑的原始刺激,」普羅文說,「事實上,在我心目中,『假裝撓癢』應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笑話了,也就是『我現在要撓你……』這種威脅要撓癢的行為。這是你對人類嬰兒和黑猩猩唯一能講的笑話。」


  英國朴茨茅斯大學的心理學家瑪麗娜·達維拉-羅斯(Marina Davila-Ross)也可以為此提供佐證,因為她曾經給黑猩猩撓過癢。


  瑪麗娜招募了一批動物園管理員和母親,分別給黑猩猩和人類嬰兒撓癢。她希望能找到人類和類人猿發笑之間的聯繫。「我們使用了(笑聲的)聲學數據,類似於遺傳學家使用基因數據來重建演化關係,」瑪麗娜說道。


動物管理員正在給一頭年幼的倭黑猩猩(學名:Pan paniscus)撓癢

動物管理員正在給一頭年幼的倭黑猩猩(學名:Pan paniscus)撓癢

  這項研究的結果發表於2009年,似乎證實了人類發出笑聲的方式源自於我們與類人猿的共同祖先。在瑪麗娜的研究中,大猩猩和倭黑猩猩發出的聲音更像人類,而其他與人類關係更遠的猿類發出的聲音在缺乏語境的情況下無法被識別為笑聲。她建立了這些聲音的「家族樹」,展示了從簡短的咕嚕聲到人類發出的咯咯笑聲和鬨笑聲的演變過程。


  這項研究不僅追溯了笑聲的演化歷史,而且也追溯了撓癢行為的演變。「猿猴不會因為觀察其他猿猴玩耍或做好玩的事情而發笑,」瑪麗娜說,「它們不會在脫離行為語境的情況下發出笑聲。」


  猿猴需要在主動與同伴玩耍時才會覺得某件事情好笑。對所有年幼猿類(包括人類)來說,撓癢是一種非常好玩的打鬧。這種玩鬧會讓你上氣不接下氣,而正是這種急促的呼吸導致了我們所知的笑聲。


一位潛水者正在給黑斑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tukula)撓癢

一位潛水者正在給黑斑石斑魚(學名:Epinephelus tukula)撓癢


  「『哈哈』的笑聲就是我所說的打鬧時費力喘息聲音的儀式化結果。如果你給一隻黑猩猩撓癢,它的笑聲就是一種喘氣聲,」普羅文說道,「這是黑猩猩表明『我是在玩,不是在攻擊你』的一種方式。這是有關笑聲來自哪裡的最清晰案例之一。」


  對於靈長類這樣的社會性動物來說,撓癢是一種以可控方式增強友誼的良好方法。普羅文認為,人類笑聲也起源於此,儘管相比其他靈長類動物,人類的笑聲要複雜得多。


  人類在1000萬到1600萬年前從類人猿中分離出來。這種撓癢-發笑機制在人科物種中普遍存在,表明其至少已經存在了這麼長時間,甚至可能更久。儘管發笑和撓癢並不在大多數研究日程的主要位置上,但有限的研究似乎表明,人類與一些關係較遠的哺乳動物之間也具有某種相似性。


  有一天,動物行為學家帕特里夏·西莫內特(Patricia Simonet)觀察到,她的狗——名字叫「古道爾」,取自靈長類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Jane Goodall)——正在把辦公椅旋轉起來。從古道爾發出的聲音來看,它覺得這件事情非常有趣。西莫內特開始思考,用「笑」來形容這一行為是否準確。後來在一次會議上,靈長類學家珍妮·古道爾建議,西莫內特應該驗證一下這種現象。以下就是西莫內特的具體嘗試。


倭黑猩猩母親正在給幼崽撓癢

倭黑猩猩母親正在給幼崽撓癢


  西莫內特發現,與黑猩猩一樣,小狗的這種類似笑聲的「強烈喘息聲」也與玩耍有關。這種聲音的錄音甚至還能用來緩解其他狗的壓力。


  幾年前,西莫內特報告稱,圈養的亞洲象在玩耍時會發出「平靜的呼吸聲」。雖然她在當時還沒有用「笑聲」來形容這些聲音,但在思考新發現的「狗的笑聲」時,她還是將二者聯繫了起來。


  「大象似乎會互相撓癢,」普羅文援引肯亞大象專家喬伊斯·普爾(Joyce Poole)的證據說道。也就是說,要驗證這些動物的撓癢和發笑行為是否與人類相似並不容易。「這需要一位勇敢的研究者深入一群歡蹦亂跳的厚皮巨獸中,刺激它們,」普羅文說:「這將會非常危險。」


  要研究類似撓癢這樣的複雜行為,先在較小尺度上進行研究可能更為合適。


  對哺乳動物的研究幾乎都是從老鼠開始的,撓癢研究也不例外。以科學的名義給老鼠撓癢已經持續了20年。2010年,精神生物學家雅克·潘克塞普(Jaak Pankseppand)和他當時的本科生傑弗瑞·伯格朵夫(Jeffrey Burgdorf)合作發表了一篇論文,引起了不少爭議。


  潘克塞普先是發現了老鼠在玩耍時發出的高頻噪音,人耳聽不到這種聲音。之後,他忽然想到這種聲音可能與人類在玩耍時發出的聲音存在遙遠的聯繫。帶著這一想法,他向伯格朵夫提出了一個無法拒絕的提議:「來和我一起給老鼠撓癢吧。」


  當時,世界還沒有準備好迎接會笑的老鼠,科學界產生了相當大的阻力。然而,從那時起,很多研究開始用「異種特異性的撥弄方式」(即撓癢)來研究這些嚙齒類動物的積極情緒。


大多數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怕癢的

大多數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是怕癢的

  「只在撓癢和其他積極情境(比如玩耍和性交)下產生的特定叫聲被證實,而且由於與人類撓癢過程的相似性,引出了相當數量的研究,」在瑞士伯爾尼大學研究老鼠被撓癢時面部表情的盧卡·梅洛蒂(Luca Melotti)說,「研究表明撓癢會刺激老鼠大腦中與積極情緒(如快樂、幸福)有關的區域和神經通路,這一點與人類相同。」


  瑪麗娜在研究中注意到,年輕的猿類最享受撓癢。「很容易給一隻年幼的猿猴撓癢,」她笑著說道,「它們根本不想停下來,你很難擺脫它們。」


  在老鼠身上也是如此。梅洛蒂和其他許多研究者注意到,年輕的老鼠最享受被撓癢的過程,並且常常會追著實驗者的手,希望能繼續撓癢。很難不把這種行為與愛玩的幼兒聯繫起來。


  「如果更加原始的靈長類動物也表現出這種情緒反應,」潘克塞普和伯格朵夫寫道,「那就說明靈長類動物大腦中演化出這種愉悅情感的時間要比普遍認為的早得多。」


  如果撓癢和發笑普遍存在於人類和嚙齒類的共同祖先身上,那就可以將這種行為的源頭推到8000萬年前。不過,瑪麗娜仍然認為,在討論老鼠、狗和其他任何非人動物「發笑」的問題時,我們應當十分謹慎。


  「我會很小心諸如此類的表述,」瑪麗娜說,「在做出這些結論之前,必須先進行系統發生學的分析。」她更傾向於使用「正向發聲」(positive vocalisations)這一術語,認為人類的笑聲也屬於這一範疇。


  「我的猜測是,和黑猩猩一樣,笑聲是玩耍打鬧時費力的呼吸聲,」普羅文說,「嚙齒類動物也可能是這樣,但我認為還沒有人驗證過。」我們很難研究老鼠的超聲波發聲,更不用說製作出某種「家族樹」,就像瑪麗娜對猿猴所做的研究那樣。「距離人類越遠,將所有屬性等同看待的難度就越大,」普羅文補充道。


  儘管科學家在把人類特徵應用在動物身上時都非常謹慎,但普通大眾的想法就簡單多了。可愛的動物視頻在互聯網上十分流行,其中就包括各種動物被撓癢的反應。「Youtube上有大量逗笑的視頻,人們給貓頭鷹、企鵝、狐獴甚至魚類撓痒痒,」梅洛蒂說,「雖然其中一些視頻很可能展示了動物對撓癢做出了反應,並且從中獲得了快樂,但作為科學家,我建議謹慎對待這些解讀。」


  國際動物救援組織(International Animal Rescue)發起的「撓癢是折磨」(Tickling is Torture)行動揭示了一個令人警醒的故事。懶猴是一種主要分布在東南亞的小型靈長類動物,看起來十分可愛。在互聯網上,給懶猴撓癢的熱門視頻達到了數百萬的觀看次數。然而,這些視頻不僅會鼓勵對這些瀕危動物的非法貿易,而且懶猴本身也不會因為撓癢而感到愉悅:它們看似可愛的反應其實是恐懼。


  「在一些視頻中,動物表面上似乎很樂意做某種不尋常或不自然事情,但真實情況往往不是如此,」該行動的領導者菲利·肯寧頓(Phily Kennington)說,「我們應該運用我們的批判性判斷,在被這些可愛表現帶偏之前,我們應該質疑所看到的一切的真實性。」

  事實是,我們很難準確評估動物的感覺。


  即使是我們喜愛的貓和狗,可能也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喜歡被撓癢。畢竟,人類的撓癢不是一種簡單明了的行為。對不同的人來說,撓癢可能帶來愉悅,也可能帶來痛苦。撓癢可以挑逗起情慾,也可能成為一種折磨的形式。


  在研究人類時,普羅文等科學家至少可以詢問受試者各種問題,包括撓癢時的感覺,他們希望如何被撓癢等等。但是,在研究動物時,一切就沒這麼簡單了。好在研究者越來越關注追求動物的快樂。


  「過去十年來,有一種研究動物情緒中積極一面的趨勢,」梅洛蒂說道。在歷史上,這一領域的研究十分有限,已有的研究只關注極少數物種:大部分是老鼠,其次是狗和類人猿。


  研究撓癢和發笑等行為似乎有一點深奧,但這也有實際的用途。在和博士導師一起給老鼠撓癢之後,伯格朵夫利用所學到的知識來開發治療心理障礙的方法。了解動物的快樂也有助於改善它們的生活,特別是在圈養條件下。


  除此之外,從撓癢研究中得到的一大收穫是,動物是複雜的生物體,能夠表現出與人類相當的積極情緒。理解這一點可以讓我們明白人與動物的關係,也明白作為人的意義。(任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人類抗艾37年 你對艾滋病有多少了解?
媒體:如果賀建奎道歉有用 還要警察幹嘛?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