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CES 2019:英特爾10nm整軍待發,產能足夠否?

CES 2019:英特爾10nm整軍待發,產能足夠否?

CES 2019:英特爾10nm整軍待發,產能足夠否?

source:paixin.com

英特爾於CES 2019展宣示多項運算技術,主要在改變全球科技產業運算面貌。在英特爾諸多重要發布內容中,不乏看到以英特爾10nm技術為出發點的產品線,象是針對行動計算機和伺服器的處理器,代號同為Ice Lake,針對5G無線接取與邊緣運算的5G SoC(代號為Snow Ridge)。此外,針對連網應用、AI與封裝技術,英特爾也有提及。

10nm整軍待發,關鍵應在產能足夠與否

眾所皆知,英特爾14nm推出已有相當長一段時間,10nm量產時程自過去首次發布以來不斷推延,加上2018年出現產能短缺問題,都使市場與投資人對英特爾投下不信任票,甚至也出現股票大跌情況。此情況並沒有動搖到英特爾於2018年營收表現,依其成長態勢,英特爾年度營收應可寫下有史以來最高紀錄。

回到10nm與產能問題,英特爾在2018年產能之所以出現短缺,某程度上與Apple基頻晶元全數改采英特爾方案有很大關係,導致到目前為止不少入門級或消費型筆電機種仍有缺貨問題存在,不過英特爾也相當努力解決產能不足問題,希望2019年能將此問題有效緩解。

但進入到10nm製程後,英特爾至少就有三大產品線需要10nm製程的奧援,英特爾也很清楚各市場終端需求為何,所以將5G SoC與行動PC所需的Ice Lake作為2019下半年重點,伺服器處理器則移至2020年,一來是因應伺服器產品的生命周期較長,其次也可避免10nm產能有限問題,造成部份需要10nm製程的產品線受到擠壓。


除了10nm製程,另一個關鍵仍是封裝技術扮演重要角色

代號Lakefield產品線是採用英特爾先進封裝技術而成,2018年就有相關消息傳出,概念上雷同於Arm在這幾年倡導的big-Little架構,讓同是x86架構,但肩負不同工作負載的CPU進行協同工作。

Lakefield採用的封裝技術是採取3D堆棧作法,將一個10nm的CPU置於上層,4個22nm的Atom CPU置於下層,以在系統應用層級,進一步落實面積、功耗與性能達到最佳化目標。

不過,談到異質架構的3D封裝堆棧關鍵,恐怕是TSV(硅穿孔)技術,儘管英特爾並未特別提及,但若要進一步動用異質堆棧的TSV技術,即便在2019年進入投產,恐怕也會有良率有限,進而造成產能不足的問題發生。

但換個角度來看,若良率有辦法克服,英特爾反而能挾其IDM廠商優勢,快速在諸多運算市場上拓展疆土,對Arm陣營乃至於台積電來說,恐怕不是相當樂見的消息。

文丨拓墣產業研究院 姚嘉洋

註:本文為拓墣產業研究院原創內容,歡迎轉發或分享。禁止非授權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如需轉載請後台回復「轉載」或留言獲取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拓墣產業研究院 的精彩文章:

GM汽車大規模關廠,集中資源往零排放汽車發展
第一例基改嬰兒,科學上的成功還是科學的悲哀?

TAG:拓墣產業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