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用藥方法不當,藥物也會成「殺手」

用藥方法不當,藥物也會成「殺手」

氣管異物是兒童常見的意外傷害,多發於3 歲以內的孩子。當然,生活中的異物除了堅果類,還有一種特殊的異物,那就是藥品,孩子在生病期間如果藥品的使用方法不當,藥物也會變成「異物」。比如近幾年熱門的泡騰片事件。在很多人眼中,泡騰片不僅是居家必備的良藥,還是需要時就來一片的營養補充劑。但是你知道嗎?服用的時候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要了命。

用藥方法不當,藥物也會成「殺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泡騰片需崩解結束再服用

一位患兒的媽媽由於孩子生病,心情很焦急,想孩子早點好起來,也沒有看說明書,想當然認為孩子以前也吃過口服的普通小片劑,這次藥品除了尺寸大一點,其他方面和以前吃的藥片沒有兩樣。她以為泡騰片也是片劑,直接從泡騰片的盒子里拿出一粒藥片,塞進寶寶嘴巴,讓孩子吞服,就像咱們成年人吃藥片那樣。在喂完葯後,習慣性地輕輕拍著孩子後背。

但是過了十幾秒後,孩子的手腳突然抖動起來,緊接著開始劇烈地咳嗽,嘴邊也慢慢變成了青色。看著孩子表情異常,搖晃他的身體也沒有反應,年輕的媽媽一下子懵了,感覺孩子肯定是噎著了。送到醫院後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搶救無效而死亡。

一般來講泡騰片都是需要放入水中沖服的,這種劑型很適用於兒童、老年人以及吞服藥丸困難的患者。但如果直接放入口中,安全隱患就隨之而來,特別是對小孩子。因為這類藥片在化解時需要大量水,然後產生大量二氧化碳,讓藥片崩解。

如果孩子在服用時,藥片直接進入喉嚨,沒有足夠的水讓它完全崩解,崩解後的裂片類似普通異物一樣,如果正好卡在氣管,很容易導致兒童窒息。這個悲劇帶給我們很多思考:如果父母在給孩子喂葯前仔細看了說明書,就完全可以避免悲劇的發生。

強行灌藥警惕窒息

不僅僅是泡騰片,嬰幼兒用片劑丸劑類藥物也得慎重。雖然口服給葯是治療小兒疾病最常用的方法,但是小兒服藥不同於成人,孩子們服藥被動,對服藥的依從性比較差,一哭二鬧三灌藥,往往是患兒劇烈哭鬧時,家長強行把葯灌入孩子口中,讓孩子對服藥產生更加恐懼的心理。

而且,小兒身體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其咽部神經與肌肉運動不協調,常導致吞咽功能不全。此種情況下,吞咽藥物時可能使部分藥物進入呼吸道,造成器官、支氣管異物阻塞,影響孩子的有效呼吸,易發生吸入性肺炎,甚至是導致窒息死亡。

如果藥物為片劑或丸劑等有形製劑,患兒不易吞服,特別是小片劑,哭鬧誤入氣管,落入下呼吸道,不僅起不到治療效果,而且易造成局部纖維化、組織壞死甚至遷延不愈。

另外,片劑很多是成人的規格,兒童使用時,要分成若干份,分葯的時候會造成藥品的污染,也不能保證準確的劑量,尤其是一些緩釋劑型和腸溶製劑,分開後可能還會影響藥物的效果。

因此,把藥物製成滴劑、顆粒劑、口服液,在很大程度上既減輕了家長喂患兒服藥的壓力和小兒服藥的恐懼心理,又防止了小兒服藥時意外情況的發生。如果某種藥物沒有兒童專用劑型,請一定在醫生或藥師的指導下使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當心「每日堅果」變「每日黴菌」,聞到這種味道千萬別吃!
鼠疫基本得到控制,但仍需保持警惕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