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音樂劇里的現代版斯嘉麗

音樂劇里的現代版斯嘉麗

2018年底,《亂世佳人》英文版音樂劇被搬上北京展覽館劇場的舞台。新版斯嘉麗嗓音迷人,模樣酷似經典電影版的飾演者費雯·麗。自瑪格麗特·米切爾的原著小說問世,這已是斯嘉麗的第五個版本。

記者/傅婷婷

音樂劇里的現代版斯嘉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018年英文版音樂劇《亂世佳人》中的「美國南方美人」斯嘉麗


從電影到音樂劇

和4個小時的經典電影版本相比較,音樂劇主要在兩個方面做出了改編。導演弗朗茲·莫雷爾(Frantz Morel)在接受本刊採訪時說:「英文版音樂劇《亂世佳人》在參考法文版(2003)的基礎上,更注重了講故事的方式。我認為在這個版本中關鍵呈現的是黑奴解放以及斯嘉麗作為一個19世紀60年代的獨立女性為了生存而奮鬥的故事。英文版更像是一杯豐富的雞尾酒,整個團隊有法國人、美國人、義大利人、巴西人,當然還有中國人,多文化的融合成就了整部作品的獨特性。」

當年電影《亂世佳人》開拍前,1400多位演員參加了斯嘉麗角色的試鏡,如今費雯·麗飾演的斯嘉麗已深入人心。在這次英文版音樂劇選角中,製作方對飾演斯嘉麗的演員有幾個期待:身高最好在1.65~1.75米,擅長女高音花腔,如果和費雯·麗的外貌接近最好,最好演過四大音樂劇。最後鎖定了40多個演員,當瑞秋·戈爾德(Rachel Gold)出現時,製作方即認定她是最合適的人選。戈爾德畢業於密歇根大學音樂劇專業,曾擔任百老匯名劇《劇院魅影》的女主角。

製片方在尋找「玩世不恭的瑞德」時,也有幾條基本的參考標準:男高音,身材魁梧,最好是「正中有邪、邪中有正」的調調。經過了100多人的篩選,選中了埃里克·布里亞利(Eric Briarley)。布里亞利也有演出美國音樂劇的底子,從某種程度上說也符合人們對這個角色形象的期待。這部音樂劇的中國引進方、北京九維文化的董事長張力剛說:「斯嘉麗的歌最多,獨唱和對唱共十餘首,這本來就是一部斯嘉麗的戲。瑞德則有點爵士腔,這是他內心自由、蔑視規則,但是又很油滑的個性。艾希禮和梅蘭妮是老派的紳士和淑女。」

在音樂劇中,瑞德對斯嘉麗的愛通過一首《Her》表現:「女人的花招對我完全無效,不論是她們眨動的睫毛還是微笑。可是為什麼,每當她一出現,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望向那邊?」即使觀眾已經熟知大致的劇本,瑞德飽滿的嗓音以及他和斯嘉麗愛情的重新演繹仍然值得人們跑到劇院。

音樂劇里的現代版斯嘉麗

斯嘉麗和黑媽媽

在舞台上詮釋斯嘉麗之美的,還有她的九套衣服,其中三套綠色連衣裙,三套黑色喪服。在衣服的細節中,體現著斯嘉麗的性格和成長的過程。

三件綠色的衣服,一件是她參加十二橡樹莊園烤肉野宴時穿的綠色塔夫綢衣服,這件衣服把斯嘉麗綠色的眼睛襯得更美,在那場宴會上,她見到了他的心上人艾希禮,他愛的卻是梅蘭妮。一件是她在塔拉莊園的棉花田中工作時,穿著的白襯衣和綠色的裙子,她生活破敗時仍努力維持著莊園的運作。最後一件是去見瑞德時所穿,她為了保住塔拉莊園,去亞特蘭大監獄探訪瑞德前,用母親的苔綠色天鵝絨窗帘做的一條裙子,這次她希望能夠在瑞德那裡拿到一些錢來拯救自己的莊園。斯嘉麗對綠色的迷戀,意味著她和父親一樣熱愛著塔拉莊園,因為愛爾蘭被稱為「翡翠國」,有大片的綠地,綠色是愛爾蘭的標誌性顏色。在小說中,父親傑拉爾德對斯嘉麗唱起過走調的《綠衣服》——這首愛爾蘭歌曲說的是英國統治愛爾蘭之後,不準過聖帕特里克節,也不準穿綠衣服。父親很愛母親,但是對於白手起家的他來說,土地比愛情更重要。這一點也體現在音樂劇傑拉爾德的演唱中:「為了她,我甚至能忘記你母親的面容。」斯嘉麗繼承了父親的這一點。斯嘉麗的綠衣服不僅代表著美麗,還是斯嘉麗叛逆性格的外現。綠色象徵著物質、獨立、自由,對自己血統的回歸,也象徵著一個女人捍衛的事業。在小說中,對這種捍衛是挖掘它的局限和多面性,而在現代的語境下,這種捍衛則成為了獨立女性的特質。

三套黑色的戲服設計體現了斯嘉麗成長中心境的變化。第一件是在第一任丈夫去世時所穿,剛結婚不久的她當時還有著少女的活力,並無太多悲傷,甚至想帶上一頂漂亮的帽子,黑媽媽(斯嘉麗的奶媽,一直陪伴斯嘉麗成長,也是劇中美國南方黑奴群體的代表人物)認為不得體而制止了。第二件,是她第二任丈夫去世的時候所穿,黑色的面料上稍有亮閃閃的裝飾,代表斯嘉麗在悲傷中仍然有蓬勃的活力。第三件,是她在父親和女兒去世時所穿,這一件是全素的黑色,這時的斯嘉麗已經不再是過去的她。音樂劇的這些細節從側面體現了斯嘉麗從一個女孩成長為一個成熟女性的過程。

17英寸的腰圍一直是斯嘉麗引以為傲的地方,從電影版到音樂劇,這個數字已不只是一個具體的數字,而成為了「性感」的代名詞。在音樂劇中,自由的嗓音在「束腰」裝飾束縛之美的對比下,讓斯嘉麗多了一層魅惑。美國藝術史學者戴維·孔茲(David Kunzle)曾談及「束腰」的斯嘉麗,「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解放的、爭強好勝和性感逼人的女人的幻想,她用典型女人的蜂腰和蓬鬆襯裙作為性鬥爭的武器」。

斯嘉麗成長中的轉折,在第一幕的結尾一首《我發誓》中完成。在這一幕中,這個漂亮而任性的女孩子正帶著心上人艾希禮的妻子梅蘭妮逃亡,關鍵時刻一直追求她的瑞德也離開她去參軍,離開時送了她一把槍。在路上,面對逃兵的搶劫,斯嘉麗扣動了扳機,並且發誓要成為一個堅強活下去的女人。就這樣,在電閃雷鳴的大雨中,斯嘉麗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自己的情敵。伴著斯嘉麗的哭聲,她的唱腔更加厚重,一個女人的無助和堅決同時展現出來。她咬牙切齒、斷斷續續地唱道:「我發誓,以上天之名,我再也不會去愛。我發誓,我千瘡百孔的心,會如鐵石般堅硬。我發誓,哪怕說謊、欺騙、偷盜,我也不會下跪。我發誓,我會變得陰暗、狂暴、冷酷無情……以上天為證,以上天為證,我一定會渡過難關。當一切過去,以上天為證,我絕不會再次挨餓。」正是這場戲,讓觀眾看到斯嘉麗終究和與南方一同死去的梅蘭妮是不一樣的。

導演弗朗茲·莫雷爾評價說:「有人認為斯嘉麗像一個男人,我總是和這個觀點對抗,雄心不僅是男人才能擁有。難道因為她是一個女人,就不能被允許實現她的目標嗎?就必須隱藏她所擁有的強大的天性嗎?斯嘉麗對自己非常誠實,並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個女人而忘掉自己的志向。從這個角度說,斯嘉麗是一個真正的現代意義上的獨立女性。」

音樂劇里的現代版斯嘉麗

斯嘉麗和瑞德,這一幕也是電影版《亂世佳人》經典海報的場景


被耽誤的黑媽媽的一生

與斯嘉麗的「明天又是嶄新的一天」對比,黑媽媽的一生似乎不再有太多的「明天」。

「黑奴解放」的主題是法文版音樂劇和英文版音樂劇都重點強調的部分,作曲家吉哈德(Gérard Presgurvic)十分重視這一主題,在英文版中,在原來的基礎上對講故事的方式做出了調整。體現美國南方黑人生活的典型代表,就是斯嘉麗的奶媽「黑媽媽」。

在這一點上,音樂劇和小說有很大的不同。在米切爾的原著中,美國南方的黑人和白人和諧地生活在一起,最典型的是黑媽媽在斯嘉麗生活中的權威性和重要地位。黑媽媽「雖是黑人,但行為準則和自尊心卻和她的主人(指斯嘉麗的母親)一樣高尚,甚至更高」。音樂劇則直擊黑媽媽作為「黑奴」的內心世界,展現她勞苦的一生。在《生而為奴》中,她唱道:「神啊,你在哪裡?神啊,為何如此?你知道我們並非堅不可摧,我們還要苦等多少年歲?這片土地,被人們稱為人間天堂。但每天的生活,都像在地獄中一樣。」

此外,在原著英文版小說中,黑人有很多有趣的方言。在音樂劇中作曲家以黑人音樂風格呈現,靈歌是他重點借鑒的元素。黑媽媽的演唱也頗具感染力。黑媽媽的嗓音和表演讓「黑奴解放」的主題有了更好的藝術表達。在2003年法文版音樂劇中,多梅尼克·馬格魯瓦爾(Dominique Magloire)飾演黑媽媽,在英文版中她繼續飾演這一角色。導演弗朗茲·莫雷爾評價說:「她的嗓音令人驚艷,時隔多年,繼續飾演同一個角色是有趣又有挑戰性的,演員也許會因為年紀的變化而無法繼續出演。但是擁有了更多的生活體驗之後,演員也找到一個新的方式來詮釋角色。從這個角度來說,黑媽媽並沒有老去。」

米切爾對南北戰爭時期美國南方獨特的文學提煉,很大程度上來自經歷過內戰的長輩給她的「後記憶」(Post-memory)。復旦大學學者張瓊在中文版小說序言中評論:「在美國,《亂世佳人》為重新理解內戰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據,甚至,它也從價值和倫理觀點上顛覆了斯陀夫人的作品《湯姆叔叔的小屋》。」在電影版中,斯嘉麗的黑人奶媽的飾演者哈蒂·麥克丹尼爾(Hattie McDaniel,1895~1952)憑藉此片成為了奧斯卡獎歷史上第一位獲獎的黑人女演員。然而,由於喬治亞州的種族隔離制度,麥克丹尼爾無法參加影片的首映式。從小說到電影,總有人指責作品有美化南方蓄奴制的嫌疑。張力剛說:「米切爾的小說中,呈現的是黑人和白人互相需要,彼此和諧相處。音樂劇的作曲家吉哈德的想法,是人人生而平等、黑人是自由的理念。」時代的變遷,令改編的音樂劇和原來的文本形成對同一主題不同的闡釋。事實上,在不同版本之間,人們對作品的理解和包容程度也體現著時代的變遷。

在音樂劇的結尾處理上,斯嘉麗對艾希禮的愛情幻滅,發現自己愛的是瑞德。瑞德卻決定離開,斯嘉麗說:「瑞德,如果你走了,我該怎麼辦,我該去哪兒啊?」瑞德說出了那句在美國電影協會評選的「百佳電影台詞」排行榜上名列榜首的台詞:「坦率地說,親愛的,我根本不在乎。」愛情隨風而逝,二人對唱卻彼此遠離。斯嘉麗想起父親的話:「斯嘉麗,只有土地可以長存。」她疲憊而悲傷地自言自語:「還是留給明天去想吧……不管怎麼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一個獨立的女人,最後被束縛於或者說解救於這片土地之上。

小說有兩個中文譯名,《飄》更接近原著描述的狀態,《亂世佳人》則聚焦於小說中的人物。時光隨風而逝,佳人或許不再,但是人們「飄」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或許,這也是這部作品的母題歷久彌新的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