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做早教,不如加強這一項教育

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做早教,不如加強這一項教育

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做早教,不如加強這一項教育

一句「孩子的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困住了千千萬萬的父母,孩子剛一歲半甚至可能更早,就被父母送去了早教班。0-3歲時期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爸爸媽媽和家人的陪伴。如果強行讓孩子離開媽媽,離開自己熟悉的家人,去獨自面對陌生的早教。給他們心理上帶來的打擊是巨大的,孩子沒有安全感,顯得焦慮、情緒低落。這些對於孩子未來性格的養成,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除了這點外,試問哪個孩子長大後可以記得自己三歲時發生的事?過早得給孩子接觸知識,反而會造成他們產生厭學的情緒。

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做早教,不如加強這一項教育

三歲前的孩子,大腦發育還在初始階段,記憶力也不會特別深刻。這個時候給他們教導一下學科知識,轉眼他們可能就會忘記。雖然他們對於新事物會有一定的好奇心,但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他們的好奇心就會下降,原本儲存起來的知識也就慢慢忘了。誰也不會記起來自己三歲時學了什麼唐詩,誰也不知道自己三歲時能不能完整的唱一首兒歌。在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報早教班,不如好好樹立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做早教,不如加強這一項教育

朋友小茗是個獨立自信的職業女性,早年結婚後沒多久就要了孩子。夫妻二人的經濟條件也不錯,產假結束後,小茗就上班了。因為不希望老人參與到孩子的養育中,給自己和家庭帶來困擾。孩子便交由保姆照顧,小茗每天2個小時的哺乳假都會回家看看孩子。漸漸地她發現保姆也很專業,所以就放心的把孩子全權交託給保姆。等到孩子一歲多,小茗和保姆商量讓孩子上早教班,由保姆負責接送。因為在大多數孩子已經會說話的時候,她的寶寶還只會「啊」「啊」發音。

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做早教,不如加強這一項教育

可是上了早教班,孩子依舊沒有多少進步。小茗開始懷疑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疾病,就帶著孩子去看了醫生。但是醫生表示孩子並沒有問題。這讓小茗困惑不解,為什麼孩子遲遲不會說話,還和自己不夠親近。一次偶然的情況,她和保姆一起去接孩子,孩子走出早教班第一個擁抱的竟然是保姆。這個時候她才想到,自己的錯誤在哪

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做早教,不如加強這一項教育

三歲以前的孩子,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需要的不是物質也不是早教班,而是父母的陪伴。三歲前孩子的親疏關係是建立在「誰和自己相處的時間最久,誰照顧自己最久」的基礎上的。即便是孩子的父母,如果長時間的分離,只會讓親子關係變得生疏。讓三歲前的孩子離開他們認為最親近的父母,會讓他們的內心孤獨,感覺自己被拋棄了。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這種性格的孩子很容易叛逆,不願意和父母溝通交流,拒絕聽從父母的教導。

孩子三歲前,與其給他做早教,不如加強這一項教育

早教允諾的教育成果,激發著無數家長的熱情與遐想。其實現在很多早教機構不夠規範,更像是一個兒童遊樂場。他們很多時候只不過是保姆的另一種形式替代,雖然教育成效比保姆高出了很多,但是無法替代父母的引導作用。親子專家指出,在寶寶四個月到三歲前,是他們樹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如果寶寶在此時得到了充分的安全感滋潤,那麼長大後的他們就會更加自信、堅強。否則他們終生都會有一種性格缺陷,這種缺陷會給他們帶去焦慮和缺乏自信的性格弱點。國外心理學方面的專家就曾指出,孩子沒有在嬰兒時期建立安全感,那麼他們的一生中都會缺失和他人建立友善、密切關係的交際能力


一分鐘認識我,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

我家三個寶寶,來自於醫學世家,現在專註小兒護理、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領域,平時喜歡用漫畫記錄我們的生活。希望能和你成為朋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丫丫媽說育兒 的精彩文章:

五年懷孕四次,每次胎寶都沒能保住,醫生檢測到真正的原因
醫院做孕檢檢查,你要知道怎麼「套路」醫生,才能知道想要的答案

TAG:丫丫媽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