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金墉辭職折射世行改革困境

金墉辭職折射世行改革困境

世界銀行行長金墉1月7日宣布,他將在2月1日辭職。金墉這屆任期還有3年多時間,他的辭職讓人充滿聯想。

韓裔美國人金墉並非金融科班出身,而是和金融沒有任何關聯的醫學出身。他的經歷很光鮮,是哈佛大學博士和醫學教授,曾擔任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顧問等職務,但缺乏金融從業背景,被稱為「金融素人」。儘管如此,他在2012年還是被奧巴馬提名為世界銀行行長,理由是「讓發展的專家來領導世界最大的發展機構」。

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屬於西方主導全球經濟治理的兩大機構,原則上世界銀行行長由美國人擔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則掌握在歐洲人手中。因此,世界銀行行長這個職位,被認為是傳統秩序的代表,要在全球治理中體現美國的利益。

金融專業的缺失,也導致金墉出現「領導力危機」。金墉為此專門學習了金融專業知識,但制約金墉領導力的並非所謂的專業知識,畢竟世行行長無須事必躬親,他也有極強的學習能力,掌握必備的金融專業知識並非難事。金墉在世界銀行行長任上出現的最大挫折是推進改革失敗,導致他本人對繼續執掌這個機構失去了信心。世界銀行內部組織架構繁冗,執行力不足,且是各種利益的糾葛體。2012年金墉執掌世界銀行以來,他主導的改革包括消減世界銀行員工福利,加大對印尼、印度尼西亞和尚比亞等亞非發展中國家的投資。

要確保世界銀行正常運轉,必須要有長袖善舞的功夫。金墉削減世界銀行員工福利,導致內部怨聲載道,改革自然難以推進,而且削弱了自己的領導力。金墉力推世界銀行對第三世界的投資,也觸及到了西方利益,尤其是動了美國的蛋糕。在此情勢下,金墉在世界銀行投資方向的努力也難以如願。

上世紀末的亞洲金融危機中,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亞洲國家的救助是附帶政治條件的,即進行符合西方要求的改革。此外,世界銀行投融資渠道也因為程序繁雜而備受詬病,而中國主導的亞投行,得到了包括多個西方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的響應。亞投行倒逼之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近年來也被迫改革並加強和亞投行的合作。金墉任內的世界銀行改革,也是順應了全球經濟治理的新形勢,然而世界銀行積習太重,且受美國制約,每項改革都步履維艱。其實,不管是金墉還是後繼者,除非因循固守世界銀行的官僚作風,要在世界銀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都會面臨強大阻力。

誰會是金墉的繼任者?主要是美國屬意的人選,或者說是特朗普喜歡的人。繼任者面臨的問題是,世界銀行屬於多邊主義框架下的全球治理機構,但是特朗普主義的特點是「美國優先」,一切以美國利益為出發點。可見,繼任者面臨著比金墉更大的改革壓力。如果世界銀行不改革,作為全球治理機構的影響力就會繼續削弱,改革不僅要去掉官僚主義和效率不高的慣性,而且要積極融入到全球治理中去。而這,不僅難以得到世行內部的支持,也會遭遇來自美國的阻力。

金墉走了,無官一身輕,但世界銀行的困局猶在。

(來源:北京青年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半年的雨12天下完
少點功利心讓家委會回歸初衷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