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南懷瑾老師:普通人修行學佛,需要什麼條件?

南懷瑾老師:普通人修行學佛,需要什麼條件?

南懷瑾老師:普通人修行學佛,需要什麼條件?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普通人修行學佛,需要什麼條件?

修行要先修「資糧位」——兩個資本,一個是有福報、福德資糧,另一個是智慧資糧。資就是資本,糧就是糧食。

有福報沒有智慧,有智慧沒有福報,都沒有資格學佛修行。福德、福報的資糧很難得,佛說的「暇滿之身難得」,難得有空閑的時間。譬如說有些朋友,想靜下來修行,卻要天天上班、忙生意。我笑一下:「你沒有福報,沒有清福嘛。」打坐修行鬧個幾天,也是清福啊。

第二個最難的是智慧不夠,有些學了半天修了半天,沒有真的智慧,那白搞了。

修行第一位是「資糧位」,這個資本先找好,要多行善事、做好人。

在有了資本後,修「加行位」。打坐啊、念佛啊、做瑜珈啦、練身體啦、修戒定慧等,都是「加行位」。什麼是加行?拿句現代話,你本錢夠了,開個加工廠鍛煉鍛煉。加行位,第二位。

加行努力以後,修行了,「見道位」,真正見到空性了。空,不是一句話,有它的境界的。見到了空性,見道位。見道以後,第四位,「修道位」。大家注意哦,我們中國禪宗,五祖告訴六祖兩句重要的話:「不識本性,學法無益」啊。你沒有見到空性,你就白修了。不見空性,修法無益,這個也不是密,六祖也不看經教,所以他是古佛再來,他就告訴你,見道以後是修道位,修菩薩道。最後是「究竟位」,成佛。

摘錄自《南懷瑾先生問答集》



我們曉得做生意要有三種資本,一種是開設的資金,二是貨賣出去貨款未收回時,還要佔一筆資金,第三筆是周轉金。學佛只要兩筆資本就夠了,比做生意划得來。哪兩筆資本呢?就是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資糧就是資本,所以我們中國傳統給朋友寫匾額,寫一個──福慧雙修。慧就是智慧,所以福慧雙修就是佛境界。有些人有福報,又有錢又有富貴功名,但卻沒有智慧;有些人智慧很高,窮得要死,世間福報不好,也沒得辦法。佛境界就是福德與智慧都圓滿,這叫做福慧雙修,智慧資糧圓滿了,福德資糧圓滿了,就成佛。所以大家念經的時候,念到皈依佛兩足尊,就是這個兩足──智慧具足,福德具足。《金剛經》告訴你,真正的福德要怎樣修呢?就是不住相布施。......

那麼,要怎麼樣才能成道呢?要依循行為上的善行成就,福德成就,自然可以成道。所以學佛只有兩種要事,一個是智慧資糧,一個是福德資糧。譬如我們現在研究《金剛經》,以及所有的佛經,都是找智慧,就是儲備智慧的資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找福德的資糧,智慧不夠不能成道,雖有智慧,福報不夠也不能成道。

摘錄自《金剛經說什麼》


「又了相作意,若他所建立作意攝者,以聞他音,及內如理作意,定為其緣。若內增上取作意攝者,唯先資糧,以為其緣,所余作意,前前後後,轉為其緣。」

這一段是結論,做生意是要本錢的,做人要吃飯,也有要兩套的。學佛先要準備修行的本錢,本錢是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沒有資糧修不成的。譬如說,剛剛開始修行,想在寺廟裡修七天,忽然家裡來個電話,媽媽病了,你非回家不可,對不對?再不然,你打坐坐得正好的時候,旁邊一個人放個臭屁,打個長嗝,把你氣死,這都是福報不夠。所以要想修行啊,福德資糧要具備。福報怎麼修呢?平常做人做事,一切善行,念念迴向菩提,這是修福德資糧。第二還要有智慧資糧,要跟隨善知識,於一切經典教理通達,豁然而貫通,開了智慧。福德、智慧二資糧具備了,然後才可以起修。

像你們諸位在這裡,兩種資糧都有,不過你們把兩種資糧都倒到垃圾桶里去了。寶貝都倒掉了,那是損福德的,其果報也不可思議,將來很可怕。我警告你們,我講的話都有憑證的,「莫將容易得,反作等閑看」,這是禪宗祖師說的。這麼好的修行環境給你們,自己不修福德資糧,不珍惜智慧資糧,還在那裡鬧煩惱。你現在固然痛快,其果報不可思議,試試看吧!土話叫做「走著瞧吧」,一個一個果報都要來得,不然佛法就不靈了,那我就不信佛了。佛法因果歷然,一點都不差的,所以說「唯先資糧,以為其緣」。

修行有前因後果,譬如今天為什麼感冒?因為昨天穿少了,這是它的前因,受了涼是它的後果。因為昨天吃壞了,今天拉肚子,是它的前因與後果,「前前後後,轉為其緣」,互相因果。因為今天生病了,所以不敢亂吃東西,不敢亂走,慢慢吃藥,等到明天好了才舒服。尤其修行人,起心動念處,自己錯了一點都不知道,這個因緣種在哪裡呢?最後結賬的時候只有自己吃虧,是自作自受。

摘錄自《瑜伽師地論 聲聞地講錄》


【初聚立於資糧道,次四聚立於暖等四加行位,聖道支立為見道,菩提分立為修道。】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要修行,顯教所講三十七菩提道品缺一不可。這就是行門,自己要隨時嚴格地檢查自己,反省自己,這個具備了,才是學佛的基本。

初步聚立於資糧道,你的修行本錢才算有了。如果自己的思想、行為,馬馬虎虎過去了,沒有配合自己真正的善行在做,資糧道就不夠。換句話說,你要修行,要證道,你的資本也就沒有!這與做生意一樣,沒本錢談什麼?再說,你修行離不開善行這個資糧道,立了資糧道以後,才談得到做功夫。打坐修證那是四加行,所以由打坐作四加行的修持,進一步就會悟道——聖道支立為見道,見性根本之道,所謂明心見性是見道,見道以後修道——菩提分立為修道,最後大徹大悟。這是彌勒菩薩告訴我們的一個程序。

修行的心行基本沒有建立,一來就想走高的路子,走上上道。認為自己已悟道,何必再參禪打坐,這樣枉然浪費一輩子的人太多了。自己並不檢查自己,有沒有發起善心?資糧道有沒有充沛?

摘錄自《如何修證佛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飲食文化:冬天「最厲害」的綠葉菜:驅寒降脂、還是胃病剋星!
《三國志》經典智慧五十則!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