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這兩天小編在辦交接,事情比較雜還沒弄好,吃飯的時候順便玩玩手機,逛逛頭條,突然看到一條很有意思的新聞,在2017年9月份的時候,波蘭突然要求德國支付二戰期間波蘭所有的損失,金額摺合有8.4萬億美元。

波蘭過了這麼多年為什麼突然提起向德國索賠這事兒,咱們暫且按下不表,這事兒也是17年的舊聞了,咱也不再挖墳,何況網上也已經有很多評論,珠玉在前,咱就不獻醜了。不過歷史上德波兩國矛盾之深,比較起俄(蘇)波兩國來說,也是不遑多讓的。

小編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德波恩仇錄。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日耳曼人

德國的民族主體是日耳曼人,而波蘭主體是斯拉夫人,這兩個民族在羅馬帝國時期與凱爾特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也是現今歐洲人的代表民族之一。

普遍認為,日耳曼人發源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其中有一部分日耳曼人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開始向南發展,並且與當時的羅馬帝國大打出手,

公元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領袖阿拉里克率領下,進入義大利圍攻羅馬城。在城內奴隸的配合下打開城門,掠奪而去,此後在西羅馬帝國境內建立西哥特王國。公元476年,羅馬僱傭兵領袖日耳曼人奧多亞克廢黜西羅馬末代皇帝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西羅馬覆滅。

日耳曼各部落在帝國廢墟上建立了許多國家,通過土地集中、公社解體和農民的農奴化,逐漸由氏族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日耳曼各部落中最強大的法蘭克王國,在八至九世紀查理曼大帝的統治下完成了封建化。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查理曼大帝

查理曼大帝死後,王國分裂為西法蘭克(法蘭西)、東法蘭克(日耳曼)和義大利三個部分。9至11世紀,封建莊園制和等級制的建立鞏固了封建主的統治。

在公元10世紀中,也就是德意志國家形成的關鍵時刻,奧託大帝出現了,他在936年即位後,積極打擊封建割據勢力,抵禦馬扎爾人入侵,維護中央集權。並且打入了羅馬,廢黜約翰十二世,立利奧八世為教皇。這也開了由皇帝決定教皇人選的先例,成為歷史上皇帝與教皇長期鬥爭的序幕。

奧託大帝藉助宗教勢力加強統治,不斷擴張,征服了大量斯拉夫人的土地。由他開始的"羅馬帝國"稱號一直傳接下來,到公元1157年,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第一代國王腓特烈一世(紅鬍子,又叫巴巴羅薩)為了顯揚他的國威和武功戰績,竟在"羅馬帝國"之前增加"神聖"二字,從而成為神聖羅馬帝國,並使帝國的勢力和版圖發展到了極盛時期。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波蘭羽翼騎兵

而斯拉夫人則發源於波蘭境內的維斯瓦河河谷。德國東部一些地區自從哥特人和一些別的民族離開之後,在公元6世紀被斯拉夫人佔領逐步佔領,斯拉夫人還向西擴張,遠達波希米亞和易北河流域,建立了大摩拉維亞波希米亞公國。

到了10世紀中葉,以格涅茲諾為中心的波蘭部落逐漸統一了其它部落。皮亞斯特家族的梅什科一世建立了早期封建國家,開始了皮亞斯特王朝的統治,1025年,博萊斯瓦夫一世(992~1025年在位)加冕為波蘭國王,波蘭以一個強大而統一的國家身份登上歷史舞台。

斯拉夫人的擴張同樣遭到了日耳曼人的抵制,雙方攻伐不斷,1028年起,康拉德二世開始對入侵奧得河流域的波蘭人用兵,至1032年,波蘭國王不得不放棄自封的國王頭銜,改稱波蘭公爵,並退出了奧得河流域。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波美拉尼亞地區

而雙方其中一個爭奪的重點便是波美拉尼亞。波美拉尼亞一詞的原意為「海岸」,地理上看是一片遍布冰磧湖的低地(波美拉尼亞湖區)。對於當時主流的種植農業來說,屬於鳥不拉屎、種啥啥死,沒有半毛錢農業價值的地方。

但是在政治以及軍事上來講,擁有波美拉尼亞就擁有寶貴的出海口,可以順利完成波羅的海南岸地區德意志化進程,對於波蘭來說,擁有出海口就不再是一個內陸國家。

10世紀後期,波蘭大公梅什科一世征服了波美拉尼亞,獲得了寶貴的出海口。1038年,波蘭發生非基督教徒起義,該地曾一度獨立,不久後重歸波蘭。1138年,它成為波蘭的一部分。

但是在博萊斯瓦夫三世(1102年至1138年在位)死後,由於王公、貴族和教會封建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和城市的興起,全國分裂為幾個公國,波蘭進入封建割據時期,達200年之久。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波美拉尼亞

1181年,波美拉尼亞西部與德意志貴族結盟,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從1181年到1806年,西波美拉尼亞都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領土。

1170年波美拉尼亞的索比斯勞公爵在普魯士地區建立了第一個殖民地——這就是位於如今的但澤附近的奧利瓦修道院,但在1224年該修道院被古普魯士人焚毀。

當時波蘭的康拉德公爵企圖向北邊的庫爾蘭地區擴張,結果被當地的原住民普魯士人暴打,他不但沒能擴張領地,他原先的領地反被普魯士人攻佔了一部分。康拉德很鬱悶,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康拉德向條頓騎士團求援,希望騎士團幫助他征服原住民普魯士人。

條頓騎士團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先後從腓特烈一世、康拉德公爵、教皇處獲得兩份黃金詔書一份合約總共三份書面承諾,此後條頓騎士團對普魯士地區發起了長達近200年的東征運動,佔領了東波美拉尼亞,並且在這一過程中先後建立托倫、馬林堡、庫爾姆、埃爾平等要塞, 征服了普魯士人居住的地區,並迫使其信奉基督教、使用德語。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條頓騎士團

到1285年,條頓騎士團終於完成了征服工作。在這片土地上他們建立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騎士團國,普魯士是騎士團國的中心。從兩個方向蠶食波美拉尼亞的德意志人,終於完成了對波羅的海南部沿海地帶的全控制,接下來他們的重心,將是如何做大波羅的海經濟的問題。

而此時的波蘭由於分裂已經失去了波羅的海出海口大片土地,淪為一個悲催的內陸國家,為了重新獲得出海口,在當時的海上貿易分一杯羹,瓦迪斯瓦夫一世於1320年1月20日在克拉科夫加冕為國王,從而結束了波蘭長達兩個世紀的分裂狀態。

1331年9月波蘭與條頓騎士團的戰爭再度爆發,在同年9月27日普沃夫采戰役中,他把條頓騎士團打得慘敗。在外交方面,他努力加強與匈牙利的友好關係,並與立陶宛結親。 在1370年時,波蘭一躍成為中歐的盟主,經常出面調停各國的戰爭。

到了1385年,波蘭王國和立陶宛大公國於在克列沃簽訂聯盟條約,1386年波蘭國王的女兒海德維希嫁給立陶宛大公,波蘭與立陶宛聯合,此後對扼守其出海口的條頓騎士團發動了一連串的進攻。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條頓戰爭

1410年7月15日,條頓戰爭爆發,格倫瓦德之戰,條頓騎士團傷亡8000餘人,被俘14000餘人,騎士團大團長馮·容金根等多數首領陣亡,條頓騎士團從此一蹶不振,波蘭由此逐漸收復失地,並獲得格但斯克等城鎮和波羅的海出海口,阻止了條頓騎士團的東侵。該戰役鞏固了波蘭-立陶宛大國的地位,戰役的勝利也是斯拉夫民族和波羅的海民族團結戰鬥的象徵。

但是不久,也就是1410年9月,波蘭軍隊受挫於馬林堡的堅城之下,被迫退兵,條頓騎士團迅速收復了被波蘭佔領的大部份堡壘,普魯士人重新回到了騎士團的統治之下。

1410年10月10日,波蘭國王雅蓋沃二世組織了一支新的軍隊在科羅洛沃戰役中再度擊敗條頓騎士團。此時的條頓騎士團希望組織軍隊繼續進行戰爭,但是由於戰爭消耗巨大,雙方最終進行議和,在多倫討價還價之後,簽署了第一次托倫合約。

條約中規定,騎士團要在四年內分期支付6百萬格羅申(德國古貨幣單位)給波蘭,波蘭則釋放在格倫瓦爾德俘虜的騎士團人員。若在某一付款期內未能按額支付,則當期須額外支付72萬格羅申。所有賠款總值約為85萬英鎊,相當於當時英格蘭王國10年財政收入。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1573年,波蘭立陶宛聯邦第二次選舉

巨額賠款這給騎士團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加上各種無法解決的領土爭端,雙方在1414年再次爆發大規模戰爭,史稱「飢餓戰爭」最終在教皇的干預下餘1422年簽訂《梅爾諾海和約》,才算解決了爭端。

1440年,53位貴族和19個城市在馬林堡建立了旨在反抗騎士團專橫統治的普魯士聯盟。1453爆發十三年戰爭, 戰爭開始後,普魯士聯盟求助於波蘭國王卡齊米日四世,並提出條件,同意將普魯士併入波蘭王國。波蘭同意支持普魯士聯盟,與騎士團的戰爭隨即爆發。

戰爭與1466年結束,以波蘭-普魯士聯盟勝利而告終,雙方簽署了第二次托倫和約。條約的結果是瓦爾米亞成為波蘭王國下轄的自治區,由瓦爾米亞主教統治,東普魯士改稱普魯士公國,是條頓騎士團的領地,但臣屬於波蘭王國,成為波蘭的附庸國。

由條頓騎士團演變而成的普魯士王室在波蘭國王之下開始逐漸取得了一些特權,例如發行獨立的貨幣、獨立的公議會、獨立的軍隊和獨立的德語習慣法。普魯士拒絕在其境內任命主教和派出代表參加波蘭公議會。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波蘭立陶宛邦聯

但是很快波蘭與普魯士又爆發了教士戰爭,但是相對來說歷史影響並沒有十三年戰爭來的大。十三年戰爭後,波蘭從德意志人手中收復了富庶的東波莫瑞,獲得了寶貴的出海口,極大刺激了波蘭糧食的出口,貴族莊園紛紛建立勞役制莊園,從事商品糧食的生產,城鎮開始出現手工工場。

亞蓋洛王朝時期的波蘭政治清明,國力強盛,在中東歐歷史舞台上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波蘭從此開始了一段被波蘭史學家稱"黃金時代"的極盛時期。

而此時的條頓騎士團已經走向了幾乎山窮水盡,路德的宗教改革使騎士團再一次走上歷史的分水嶺。

1510年條頓騎士團大團長薩克森的腓特烈死後,當時的條頓騎士團為了東普魯士,邀請了霍亨索倫家族成員、 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一世的侄子阿爾布雷希特作為自己的大團長,希望可以藉助這門子親戚關係。

阿爾布雷希特的如意算盤是使條頓騎士團擺脫波蘭的控制,並將東普魯士從波蘭割走。由於騎士團本身無力與波蘭抗衡,他試圖尋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的庇護,但並無成效。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阿爾布雷希特

同時,一些騎士團成員在波蘭領土上的肆意妄為導致波蘭於1519年向騎士團開戰;東普魯士地區在戰爭中受到重創,1521年雙方簽訂了一份四年停戰協定。

由於害怕再次遭到波蘭大軍的打擊,阿爾布雷希特於1522年出席了查理五世皇帝主持的紐倫堡帝國議會,以尋求德意志王公們的援助。但是德意志王公貴族可不願意為了這麼一門遠房親戚去得罪強大的波蘭。

空手而回、算盤落空的阿爾布雷希特回到了德意志,當時正在進行宗教改革,在宗教改革倡導者,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創始人馬丁-路德的倡議下,阿爾布雷希特決定對騎士團進行世俗化改革,並且迎取了同樣是路德宗教徒的克里斯蒂安三世的女兒為妻。

他將騎士團改組為普魯士公國,切斷了與教廷的聯絡,他自己為普魯士公爵,並且對波蘭稱臣納貢,此時的騎士團已經沒有一塊自己的領地和軍事力量,騎士團內部以及德意志的天主教會即便再不滿,也只能任由阿爾布雷希特擺布,最終,騎士團淪為一個修道慈善組織。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

此時的普魯士依然只是波蘭的附庸,此後由於神學爭端問題,阿爾布雷希特被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二世剝奪實權,並於兩年後,也就是1568年去世,其子阿爾布雷希特·腓特擔任攝政。

阿爾伯特·腓特烈死後無子,普魯士公國遂由其長女之夫、勃蘭登堡公國的約翰·西吉斯蒙德(屬 霍亨索倫家族)繼承,建立了勃蘭登堡-普魯士公國。此舉為霍亨索倫王朝日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17世紀後半期,波蘭開始走下坡路。波蘭的農奴制此時進入了危機階段,1648年赫梅利尼茨基領導的哥薩克在烏克蘭舉行民族起義。統治階級的內部也分崩離析,1652年,波蘭的貴族共和制由於自由否決權的確立(所謂自由否決權就是議會提出的提案只要有一人不同意,那麼這條提案這輩子都通不過),把自己給作死了,全國逐漸走向無政府狀態,國家對外防禦力量減弱,遭到了所有鄰國(瑞典、俄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的進攻。

從1648~1720年,在波蘭的國土上一直進行著戰爭,1654年,沙俄對波蘭宣戰,兼并了第聶伯河以東的烏克蘭。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第一次北方戰爭

1655年,瑞典對波蘭爆發了第一次北方戰爭,瑞典與勃蘭登堡結盟後侵犯波蘭,趕走波蘭國王約翰二世·卡齊米日,取得初步勝利,但不久俄國、丹麥和奧地利對瑞宣戰,勃蘭登堡大選侯 弗里德里希·威廉又背棄瑞典加入聯盟,瑞典又跟丹麥幹了一架,最終於1660年4月23日在波蘭王國王家普魯士省但澤附近的奧利瓦簽署《奧利瓦條約》。

通過《奧利瓦和約》,勃蘭登堡取得對普魯士公國的主權,建立勃蘭登堡—普魯士國。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為普魯士王國國王,兩國正式合併。腓特烈三世改稱普魯士王國的腓特烈一世,並且不再向波蘭稱臣納貢。

由於分贓不均,很快在1700年爆發了第二次北方戰爭,又稱大北方戰爭,波蘭的國家實力被不斷削弱。到了1714年,之前作為中立勢力參加波美拉尼亞戰役的勃蘭登堡-普魯士於1715年夏天向瑞典宣戰,正式加入聯盟。

此時的波蘭不斷衰落,據劉祖熙的《波蘭通史》介紹,經過1655~1660年的戰爭,波蘭全國人口減少了1/3,降到600萬到700萬。到17世紀末,人口逐漸上升,經過新的戰爭,到1725年,人口又降到700萬。戰爭的破壞和農民的貧困化引起了農業生產的急劇下降。戰後農業產量僅為戰前的40%。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腓特烈·威廉一世

而此時的普魯士正在不斷崛起當中,在腓特烈·威廉一世的帶領下,施行極端的軍國主義政策。他大大加重賦稅,把普魯士軍隊從3.8萬人增加至8.3萬人(占人口的百分之四),由此普魯士成為歐洲第三軍事強國。

當時強盛的波蘭立陶宛聯邦已經淪落為俄羅斯的保護國(或稱屬地、附庸國),而所謂的自由選舉,實際上是由俄羅斯沙皇挑選波蘭立陶宛聯邦君主,而且沙皇還操縱波蘭的大部分內政。例如以俄羅斯大使命名的列普寧瑟姆時期,大使以非正式的方式主持國會。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波蘭的衰敗給了正在崛起或者已經崛起的普魯士、俄羅斯、奧地利天大的機會。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腓特烈大帝

在腓特烈大帝的倡導下(1772年),以及法國人不斷從中搗鼓,波蘭被第一次瓜分。當時奧地利和1764年新近與普魯士結盟的俄羅斯處於武裝衝突邊緣。為了自身利益,腓特烈二世用波蘭的土地去滿足兩國對土地的慾望。

普魯士武力兼并了所謂的波蘭-普魯士,即是西普魯士。從此他自稱為腓特烈大帝、普魯士之國王(k?nig von Preu?en)。而不是像其兩屆前任,稱自己為普魯士里的國王(k?nig in Preu?en)。

波蘭因此失去約50%人口和1/3國土,德維納河、德魯特河和第聶伯河以東的土地都併入俄國的版圖。普魯士取得物產豐富的羅亞爾普魯士省以及大波蘭地區北部。奧地利得到維斯圖拉河以南的小波蘭地區、西波多利亞以及後來名為加利西亞的地帶。

這是第一次瓜分波蘭領土。18世紀80年代,波蘭中小貴族和新興的資產階級代表又一次掀起愛國革新運動。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波蘭愛國者受革命影響希望收復失地,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並於1791年5月3日通過《五·三憲法》。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瓜分波蘭

波蘭的改革運動,遭到了鄰國尤其是俄羅斯的敵視。葉卡捷琳娜二世以防止「雅各賓瘟疫」蔓延為借口,策劃波蘭親俄的大貴族發動叛亂,並於公元1792年5月派10萬大軍對波蘭進行武裝干涉。10萬俄軍長驅直入波蘭,佔領華沙,波蘭戰敗。普魯士借口防止法國大革命蔓延,也進軍波蘭。1793年1月23日,俄、普兩國在彼得堡簽訂瓜分協議,第二次將波蘭瓜分。

1794年3月24日,波蘭民族英雄科希丘什科領導波蘭人民在克拉科夫舉行民族起義,屢勝俄軍,4月佔領華沙和維爾塔,建立革命政權,公布農民解放宣言。11月,俄軍在普、奧配合下,將起義鎮壓下去。

俄普奧三國為了剷除波蘭剩餘勢力所帶來的動蕩,決定以"將獨立的波蘭徹底抹去"的方式解決問題。1795年10月24日三國代表再次簽訂瓜分條約,將剩餘的波蘭聯邦國土全部瓜分,為第三次瓜分波蘭。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華沙大公國

此後波蘭人為了復國又抱上了拿破崙的大腿,建立了華沙大公國,東布羅夫斯基建立了波蘭軍團,波尼亞托夫斯基成為了拿破崙二十六元帥中的一員。

可惜拿破崙和他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遭到了幾乎全歐洲的反對,遭遇了接連七次的反法聯盟,拿破崙儘管勝多敗少,但是法國單薄的國力依然扛不住反法聯盟不斷的車輪戰,自然也沒辦法繼續保護華沙大公國。

百日王朝期間,也就是1815年5月22日,在反法聯盟的壓力下,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一世正式放棄華沙大公的稱號,華沙大公國被俄普奧再次瓜分。

公國西部的波茨南省和比得哥煦省合併為波森大公國,加上格但斯克和托倫併入普魯士;奧地利得到塔爾諾波爾和維利乞卡鹽礦區;克拉科夫及附近地區成為克拉科夫自由市,由俄普奧三國共同保護;華沙公國剩下的大部分土地建立波蘭王國,國王由俄羅斯沙皇兼任。

可以說,曾經的小弟如今踩到了自己頭上,這對波蘭人來說絕對是一件巨糟心的事情,而更加糟心的還在後面。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凡爾賽條約簽訂現場

好不容易熬到了一戰結束,簽署於1919年6月28日的凡爾賽條約第87至93條和小凡爾賽條約正式地在國際領域中,將波蘭確立為獨立主權國,承認波蘭獨立。

其餘內容還包括並給予波蘭海岸線。把原屬波蘭的領土歸還,包括西普魯士、波森省、部分東普魯士及部分上西里西亞;東上西里西亞予捷克斯洛伐克;但澤由國際聯盟管理,稱為但澤自由市。割讓尤本及薩爾梅迪給比利時;克萊佩達地區給立陶宛(1923年)。

《凡爾賽條約》對德國施行的是近乎掠奪式的懲罰,所有兩戰前的德國政府,都拒絕根據《凡爾賽條約》下的德國東部邊界,德國最高統帥部甚至考慮廢除停戰協定,,在東方重燃戰火,,但最終理智地停止那樣做, 只是對此提出了強烈抗議,但是對波蘭的仇恨算是埋下了。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希特勒

因此一戰後,德國實際上並沒有給波蘭多少好臉色,而波蘭自己卻玩的樂呵,凡爾賽條約還沒簽署的1919年1月23日到2月5日,波蘭就和新獨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就切欣地區歸屬問題發生了邊境衝突, 史稱捷波戰爭,波蘭獲得切欣東部。

1919年1月1日,波蘭入侵立陶宛,佔領維爾紐斯,雙方一直打到1927年。最終由於波蘭人筋疲力盡不得不從立陶宛撤軍,總算平息了這場戰爭。

1933年,希特勒上台。但是波蘭出於對法國世界陸軍強國以及英國皇家海軍的信任,對希特勒與德國要求有代價取回但澤走廊的要求置之不理。不過1934年1月26日,德國和波蘭還是在柏林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同年2月24日生效。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德國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3月15日,德國吞併捷克斯洛伐克,3月16日,希特勒宣布成立波西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這樣,德國就佔領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此時也沒閑著,順道一起跟著從捷克斯洛伐克身上撕下一塊肉,佔領了切欣地區。

但是希特勒從來不指望波蘭能幹什麼好事情,也從來沒有打算跟波蘭真正結盟,他簽訂的條約不過是緩兵之計。1939年4月28日,德國以波蘭承擔援助英國的義務是準備在英德衝突中"參加對德侵略"為由,宣布廢除該條約。

1939年9月1日凌晨5時45分,德軍入侵波蘭,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但是邪門兒的是,從1939年9月當德軍進攻波蘭時到1940年5月德國真正進攻法國之間,這麼長一段時間裡西線基本沒有發生什麼戰事,幾乎沒有放過一槍。

在1939年9月17日,蘇聯繼德國之後從東面收復寇松線以東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1939年9月18日,蘇軍與德軍在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會師,蘇、德兩軍以皮薩河—那累夫河— 維斯瓦河—桑河一線為界瓜分了波蘭。9月28日,德國攻陷華沙,波蘭滅亡。

德波恩仇錄--波蘭為何與德國勢同水火

蘇德會師,正式瓜分波蘭

此後的事情便不需要再多講,波蘭再次在德國人的鐵蹄下顫抖,340萬猶太人只有20萬倖存。由於德軍對對抗的波蘭起義軍停止嚴酷的報仇,並牽扯到無辜平民身上,波蘭人口損失達600萬,佔總人口的30%,波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人口損失比例最高的國度。由於在波蘭停止了屢次戰役,波蘭的城鎮像被鐵籬掃過一樣,全部化為廢墟。

而且波蘭在被德國蹂躪的時候,周邊鄰國就沒有一個出手的,同盟的英法在西線當起了吃瓜群眾,立陶宛直接凍結了波蘭的財產,也是可憐的很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