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審美極高,斗壇作法的室內設計也不在話下!
故宮博物院庫房中存有一座楠木雕流雲紋屏風,其原本陳設于澄瑞亭斗壇中。斗壇興建於雍正九年,是雍正皇帝設壇禮斗、請神祛邪之所。屏風是專為澄瑞亭斗壇定製的,共九扇,楠木製,寬十米余,高三米余,中間五扇正面滿雕金漆流雲紋,背面為漆木平面,邊緣四扇正背面均滿雕金漆流雲紋,凹形的陳設形式符合北斗七星之斗勺形狀。該屏風原陳設于澄瑞亭中,但澄瑞亭原狀早已無存。
清 楠木雕流雲紋屏風
故宮博物院藏
澄瑞亭外景
澄瑞亭建於明萬曆十一年(一五八三年),整體呈方形,建在一個東西長的矩形水池上,亭內為金龍圖案井口天花,正中有雙龍戲珠八方藻井。有關澄瑞亭的檔案,發現澄瑞亭內原來設有一座斗壇。
澄瑞亭斗壇建造與內飾
瑞亭藻井
雍正九年六月據圓明園來帖稱:「本月初一日,內務府總管海望將做得御花園澄瑞亭改為佛亭……著用造辦處綢緞物料,其飛金木料、銀兩向總理監修處取用,記此。」(澄瑞亭斗壇自正月計劃設立,至六月呈進燙樣,八月核銷報明。關於其建築結構的改動交由總理監修處辦理,而內部裝修則主要交由造辦處。
天一門前的諸葛拜斗石
此後幾個月又不斷為澄瑞亭斗壇製作了眾多法器。十月二十六日「宮殿監督領侍陳福傳:澄瑞亭斗壇內著做紅銅勺匙,紅銅剪燭罐一份,黃銅桌掐四個。」十月二十七日「……宮殿監督領侍陳福傳做澄瑞亭斗壇內用,錫蠟台二對(高一尺)、錫供茶壺一把、錫酒壺一把、錫湯壺一把、錫油勺一把、銅剪燭罐一份、銅筷二雙、銅勺匙(長二寸五分,寬一寸六分)二個、銅鑷子二個、盛硫黃絹盤一個、黃紙盤一個、黃庄緞疏帶一條……」十一月初二日「宮殿監督領侍陳福傳:做澄瑞亭斗壇內用焚紙鐵八卦爐一件」。
清人繪?胤禛行樂圖像冊(十四開選一)
雍正十一年十二月,還對內部陳設有小改動:「二十四日,太監王常貴、高玉交麻耒子佛一尊,傳旨:著照斗壇內現供紫檀木圓龕樣式配龕一座,供在花園斗壇內,欽此。」
中南海萬善殿所供斗母
清 銅鎏金斗母
斗壇作法,最不可少的就是屏風。神像或神主要立於屏風前,屏風相當於靠山,是諸神依靠之處。小斗壇使用小插屏,大斗壇則使用大型屏風。
澄瑞亭內景舊影
舊影中屏風即為現存
故宮博物院庫房的楠木雕流雲紋屏風
雍正八年十月二十七日,雍正皇帝下旨於乾清宮月台上做斗壇一座時,專門強調要於斗壇內做插屏一座,上畫流雲,稱:「爾在月台上板房一間,將呈過的拆卸斗壇搭在此板房內,周圍具要走得人則可……左邊做一玻璃紅日,右邊掛一玻璃白月,俱徑一寸二三分,下畫流雲,上畫祥光,暫供用。」插屏裝飾玻璃日月和流雲,這與澄瑞亭的屏風形制是一樣的。澄瑞亭斗壇寬約七米,自然就使用了這扇巨大的楠木雕流雲紋屏風。
本文來自文藏APP簽約雜誌《紫禁城》
原文作者:王子林(作者系:故宮博物院宮廷部研究館員)原文來源:《紫禁城》2018年12月刊《設壇禮斗 氤氳繞屏:斗勺屏風與澄瑞亭斗壇》(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紫禁城》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