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作者:千尋麻麻

本文|東西兒童教育(eastwest_edu)

前幾天,有朋友問我:「孩子不愛在課堂上發言,是性格內向的原因嗎?有沒有什麼方法改變?

這個問題,一下子把我的思緒拉到了一年前。

一年前,娃讀幼稚園中班,期末的家長會上,老師告訴我:「孩子聽課很認真,跟同學相處也很融洽,就是上課時不愛發言,很少主動舉手。」

老師的評價讓我有點吃驚,我家孩子不屬於性格內向的孩子,相反,她最大特點就是活潑開朗、善於表達,這樣一個孩子,怎麼會變成課堂上的「小啞巴」呢?回家後,我試探性地問孩子:「你在課堂上喜歡回答老師地問題嗎?」

她想了想說:「會的就舉手,不會的就不舉手咯。」我表示疑惑,幼稚園的授課內容好簡單嘛,而且,平時放學回家問她學了什麼,她總是能講得頭頭是道。

於是再問:「能不能告訴媽媽,真有那麼多你不會的嗎?」

見逃不過去了,娃才囁囁說出真相:「舉手說錯了怎麼辦嘛,老師同學會笑我的。」

孩子的回答點醒了我。

之前,我一直把功夫用在增強她的實力上,學校閱讀課上的繪本我會提前給她講,數學思維課的內容也會幫她預習,想著她只要肚裡有貨,自然就會踴躍回答問題。

現在發現並不是這樣。想讓孩子當眾講話,除了肚裡有料,心態調整也很重要。

換位思考一下就很容易理解。

我還記得我小學時競選班委的場景,緊張得不行,感覺像被什麼東西扼住了喉嚨,發音很困難,氣也喘不勻,等了很久才說出話來。

沒準備嗎?恰恰相反,我在家對著鏡子練習了幾十遍,演講稿都背下來了。可臨到頭,還是緊張。

長大後,學的東西多了,慢慢明白了箇中原因。

害怕當眾講話很正常,除了表演型人格外,多數人都害怕當眾講話。

在美國,針對三千名美國居民對「最恐懼事物」的調查研究表明,當眾講話以百分之四十一的高比例位居第一,比死亡更讓人害怕。

社會心理學家馬修·利伯曼在他書里講述了人為什麼會害怕當眾表達觀點:與性格關係很小,有很多內向的人擅長演講,也有很多外向的人懼怕演講。與心態關係很大,害怕是因為擔心講不好,被人嘲笑、拒絕。

孩子也一樣,不願意舉手回答問題,與性格內向外向的關係並不大。真要說與性格有關,那就是自尊心強,自我要求高的孩子這個問題更嚴重,他們比一般孩子更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千尋就屬於後者,她是個對自己有要求的孩子,做手工時,常常是我覺得可以了她還不滿意,平日看,對自己要求高是好事,沒想到這背後也暗藏Bug。

不過,孩子有這個Bug不可怕,因為性格不好改變,心態卻是可以改變的。

改變心態,讓孩子敢於在很多人面前表達自己觀點,我做了三件事,效果還不錯,在這兒分享給大家。

幫孩子區分「想像」與「真實發生

回想自己從上台緊張到面對眾人侃侃而談的變化,原因很簡單,就是講得多了,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人自己想像出來的。想像中的嘲笑、拒絕大概率不會發生。

孩子比大人更善於想像。我猜,在千尋的小腦袋裡,一定把當眾表達的後果誇大了好幾百倍:天吶,我說錯了,好多同學都在笑我;老師也會覺得我是個小笨蛋吧……

結果就是,越想越不敢嘗試。

我們要做的,是幫孩子區分「想像」和「真實發生」。

最好的做法,是創造當眾講話的機會,讓孩子多嘗試。嘗試後,記得適時引導:

「寶貝,你看,大家都很支持認可你,沒有人嘲笑你。」

「你害怕的,是想像出來的場景,不是真實發生的事哦。」

這些話看似簡單,卻能幫孩子意識到讓自己緊張的不過是「想像」,而這些想像90%都可能不會發生。不要小看語言點化的力量,如果我們不說,孩子是很難主動去「覺察」的。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陪孩子在模擬遊戲中演

除了引導孩子區分「想像「與」真實發生「,我還會在家裡,用模擬遊戲的方式讓場景再現,陪千尋演習。

首先,她扮觀眾,我來做演講的主角,模擬重點不是場景,而是心態變化的重現。

我假裝自己好緊張,「怎麼辦,講錯了,別人都會笑我吧,會不會很沒面子,天哪,好害怕……」

剛開始,孩子看我表演笑得前仰後翻,漸漸她會安靜下來,發現:咦,媽媽講的跟我好像。

接著,我開始結結巴巴地演講了。中間,我會自言自語地插入畫外音:「沒有人笑我啊。」

娃這個調皮鬼會故意搗亂:「你講的什麼啊,講得一點都不好聽。」

不過這正是我想要的「情節」呢,待她笑完,我會摸摸自己的頭和身體,說:「哎呀,雖然有人覺得我講得不好聽,我還是講完了,好像也沒發生什麼壞事啊,一切都還好……」

然後,再調換角色,我來扮觀眾,她來講。

別看我們這模擬遊戲玩得嘻嘻哈哈,一點也不嚴肅,效果卻很好。

一場遊戲,就是一次實景演習。演習中,千尋漸漸熟悉了當眾講話的過程,也了解了這個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事,內心的可控感慢慢增強,恐懼、緊張自然就減少了!

隨之而來,是孩子在學校的變化,老師說,這位小朋友主動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越來越多了,好欣慰!

讓孩子從故事中獲得鼓勵

孩子的變化還得益於我們家的傳統項目:親子閱讀。我選了日本作家蒔田晉治的繪本《在教室里說錯了沒關係》給她講,這本書非常適合用來鼓勵不愛舉手發言的孩子。

生動的文字再現了孩子的真實感受:「我感覺心臟撲通-撲通,身體熱烘烘,站起來,腦子突然一片空白!」

最後孩子發現,讓自己緊張害怕的東西都是想像出來的,事實是:在教室里說錯了沒有關係!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圖片來源於該繪本內頁

你瞧,好形象,小朋友低著頭,猶豫不決,後面大大的背景上,有一個巨型鐘錶。

彷彿能聽到「時間一分一秒地溜走」,交錯的指針箭頭表現出了小朋友心中的糾結——要不要舉手呀?要是說錯了怎麼辦?不舉手……可是挺想說說自己的想法呀……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圖片來源於該繪本內頁

終於緊張地緩緩舉起手,而下一秒,老師立刻就說:「好,某某,你來回答這個問題!」

啊?!天吶!老師這句話彷彿轟鳴的雷聲。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圖片來源於該繪本內頁

我的心臟撲通-撲通,身體熱烘烘,站起來,腦子突然一片空白!結結巴巴說了些什麼,自己都聽不懂。好不容易鼓足勇氣舉起手,卻說得語無倫次,不知所云……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圖片來源於該繪本內頁

坐下以後,發燙的身體變涼,腦子也清醒了。

才想到,哎呀!剛才要是這樣說就好了。真是好懊惱呀!

有了這樣令人懊惱的經歷,小朋友會怎麼辦呢?是不是今後索性不要舉手回答問題了?有過這種經歷的很多孩子,在那一瞬間真的會這樣想。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圖片來源於該繪本內頁

機智的作者用射箭來比喻這個過程。

就像練習射箭一樣,誰能上來就命中靶心呢?經過多次射不中的練習之後,掌握了技巧,穩定了心情,射出去的箭才會越來越靠近靶心呀。

回答問題也是這樣。沒有人一開始就能說得很棒,沒有人一開始就能命中答案。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圖片來源於該繪本內頁

又用通俗易懂地諺語鼓勵孩子,「仙人打鼓有時錯」:神仙打鼓也有打錯拍子的時候,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在家話多,在學校不敢發言,這麼做了之後,變身發言小能手

圖片來源於該繪本內頁

教室原本就是讓我們學習的地方,別害怕說錯,別笑別人說錯,安心地舉手表達吧!說錯了不會有人笑你,不會有人瞧不起你,更不會有人罵你。

相反,說錯了才有機會更正你,當你怎樣都想不通時,老師會絞盡腦汁來教你。

所以,雖然說錯了,不是也很好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別以為帶孩子看電影是好事,其實錯得很離譜!
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擁有高度的專註力,並且用到學習中來呢?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