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術後營養,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術後營養,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大家都知道,手術是一種創傷性治療手段,手術創傷會引起機體一系列內分泌和代謝變化,從而導致體內營養物質消耗增加、營養狀況水平下降及免疫功能受損。對於大家關心的術後營養的一系列問題,河南大學附屬鄭州頤和醫院營養醫學中心專家給您解答。

術後營養,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術後營養物質代謝有哪些變化?

1. 蛋白質代謝

為了保證機體的不斷需要,肝外蛋白質和肌蛋白分解加強,保證血糖的供應,尿氮排出量增加,使機體呈負氮平衡狀態.總氮丟失量與創傷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如甲狀腺大部分切除術時蛋白質丟失量75g/d,大範圍手術時蛋白質丟失可達187.5g/d。蛋白質缺乏的患者全身血容量減少,抗體生成障礙,機體免疫功能受損.傷口水腫時癒合延遲,易合併感染。

2. 脂肪代謝

為保證能量供應,大範圍術後1-2天,每天消耗脂肪可達 200g,脂肪分解過度可引起必須脂肪酸的缺乏,導致細胞膜通透性的病理性改變,使機體細胞再生和組織修復能力降低。

3. 碳水化合物代謝

手術創傷引起患者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升高,導致胰島素抵抗,使胰島素作用降低,進而出現術後早期的血糖升高,這種高糖症不僅保證了大腦組織必需的能量供應,而且滿足了外周神經、紅細胞、白細胞、吞噬細胞及腎髓質等組織細胞的應激需要,是對機體的保護性反應。

術後,一般有可能會有失血、發熱、物質代謝紊亂、消化吸收功能降低等情況發生,甚至可能有感染等併發症。那麼,營養支持的目的就在於儘快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促進機體恢復,最大限度的減少併發症的發生。


二、術後營養治療

營養支持原則:原則上以腸內營養為主,膳食多從要素營養製劑開始,經普通流質、半流質、軟食逐漸過渡至普食。通常採用少食多餐的供給方式,必要時可由靜脈補充部分營養素。

1. 胃腸道手術:對於胃腸道手術患者可採用以下治療方案

(1)術後腸道功能恢復前,可採用腸外營養支持。

(2)術後早期可選用要素營養製劑,逐漸增加菜汁、果汁、牛乳、稀粥、爛麵條等,由流質過渡到普食。

(3)腸道功能初步恢復後,宜選用高蛋白、少渣食物,如蛋類、肉類、乳及其製品等。烹調方式宜選用蒸煮燉等,使食物易於消化。

新近的一些研究指出,胃腸術後早期即可開始腸內營養。術後小腸的蠕動、消化功能在術後幾小時即可恢復正常,只要餵養管能保證置入空腸,術後第一天即可開始腸內營養。

2.非胃腸道手術:對於肝膽脾等非腸道手術患者,宜選用

(1)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瘦肉、蛋類、乳類及其製品等;

(2)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新鮮蔬菜、水果,如芹菜、白菜、油菜、菠菜、蘋果、橘子、大棗、獼猴桃、香蕉等。


三、忌(少)用食物

圍術期患者忌少食生冷、油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併發症患者更應考慮忌食相應的食物。

胃腸道術後患者或其他手術術後胃腸道曠置一周以上的患者,在開始經腸營養支持時應避免使用添加纖維的要素製劑或天然食物,以免刺激胃腸道引起腹瀉。尤其是處於高度應激狀態的外科術後(如腦外傷術後)患者,經腸營養初期給予膳食纖維可能誘發消化道出血。


四、圍術期患者一日參考食譜

術後營養,並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

如果以上內容還不能滿足患者的需求,可以聯繫營養醫學中心,由臨床營養師給您提供專業精準個體化的營養支持。諮詢電話: 0371-56570428

(鄭州頤和醫院 邢璐 供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剛出生的寶寶是「鏡面人」,罕見!合併腸旋轉不良,更少見!
關於如何遠離「手機脖」?你可能忽略了這一點!

TAG: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