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極簡史:兩宋花鳥畫發展

極簡史:兩宋花鳥畫發展

作者/竹鼠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簪花仕女圖.唐 你可以看到畫里的狗,鶴,花都是人物的襯托)

在五代以前,花鳥這種東西大部分是人物畫的附庸。,沒形成什麼單獨的體系。例如唐代《簪花仕女圖》裡面作為裝飾的鮮花,或者幾隻畫角落裡玩耍的小狗小貓之類的。直到到了五代北宋時期,花鳥畫才開始逐漸取得了和山水畫同等的地位,成為了正式的一類畫科,飛速發展起來。今天咱們就來看看這花鳥畫到底在兩宋時期取得什麼樣的進步。

和山水畫類似,由於北宋時期整體上脫胎於五代時期,故而在北宋初時,不管是花鳥畫的大致流行派別,還是畫法,形態等種種,都沒有完全擺脫五代時期的整體風格。宋初花鳥畫承接了五代後蜀宮廷畫家黃筌與五代南唐畫家徐熙的風格,畫法,形成了以「徐黃」兩大派別。

北宋著名的美術家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曾說:「諺云:黃家富貴,徐家野趣。」由此我們可以很清晰的把握這兩大畫派的畫風。所謂「黃家富貴」,自然就是說黃筌代表的黃體了。這位黃筌是四川成都人,這個地方五代的時候有一個割據政權叫蜀,我們叫它後蜀。黃筌在這個後蜀備受優待,不僅僅終身為宮廷畫家,服侍皇帝,在官場上還平步青雲,最後憑著畫家這個身份甚至當上了戶部尚書,御史大夫,這是自古以來未曾有過的優待,所以這位也算是一位奇人。也正因為他如此受宮廷寵渥,他可以時常的出入宮禁,奉旨作畫,而他的畫也不免受到他作畫環境的影響——他的花鳥畫被後人評價為「翎毛骨氣尚豐滿而天水分色」,也就是說他畫中的花鳥魚蟲啊,個個兒的體態豐滿,表情細細刻畫,精神氣兒十足,看上去就是氣質非凡,十分靈動的那種富貴樣子。例如現藏於故宮博物院的他的一幅《寫生珍禽圖》,這圖裡大大小小畫了20來種鳥蟲,每個都輕描輪廓,形態各異,十分富有生命力。正是因為黃筌久在宮廷,看到的都是富貴美好的景象,皇家豢養的珍禽異獸,迎合的呢,也是皇家喜歡的那種以富傲人的審美心態,所以黃派的畫,除了逼真,抒情之外,「富貴」兩個字才是它真正聞名於世的特點。

(寫生珍禽圖局部.宋.黃筌 故宮博物院)

說完了黃家富貴咱來說說「徐家野趣」。徐家野趣鼻祖南唐徐熙是個大戶人家的公子爺,然而卻很不願意進入官場,非常放達,喜歡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故而一生都沒有入仕,自己安享田園生活。所以他在生活中所見都是自然景色,毫無修飾的那種,如《畫史》所說他的畫里「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鳥,淵魚。」他是看到什麼畫什麼,自然而然的,畫法也就更加隨性一點,洒脫一點。他的畫,以落墨畫法畫出,意思就是以墨的本色寫生花蕊鳥羽,之後再添色,這樣的話就會有一種「色不掩墨」的感覺,墨本身那種淡淡的,細細的朦朧美感,就像是一層薄霧一樣勾勒出花,鳥的本體,十分飄逸,十分迎合文人的審美。正是因此徐派才能在文風逐漸濃厚的宋朝流行起來。

(竹雀雙兔圖.遼 徐熙真跡已經失傳,唯有徐派風格畫作可以作參考)

雖然徐黃二派都是宋初有名的畫派,然而顯然黃家的畫法要更勝一籌。在北宋初,甚至說中後期,宮廷里都是主要流行黃家的畫法,以上帶下,則廣大在野畫家也都喜歡畫「黃家畫」,以至於後來徐家的徐崇嗣,也就是徐熙的孫子,都不得不開始效仿「諸黃之格」,一時間黃家畫派主宰了北宋畫壇,成為作畫的標準典型。這箇中原因其實也好了解,黃家畫迎合的是皇帝的審美,皇帝自然就喜歡黃家畫,皇帝喜歡,大家就畫這樣的畫,久而久之習慣了,自然就成了標杆了。

(山鷓棘雀圖.宋.黃居寀 台北故宮博物院/畫家是黃筌第四個兒子)

直到一個叫崔白的人出現,黃家畫一家獨大的氣勢才稍微弱了那麼一點。這位崔白是熙寧,

元豐時期的人,脾氣頗像徐熙,文人性子,雖是宮廷畫家,然而性子懶散的不行,一點兒也不像他的同事們那麼唯命是從。他的畫跳脫出了黃家畫的精細工筆感,散發出一畫家自己的情感,他的畫不太在乎背景啊環境啊,縱深啊構圖啊什麼的,他把最重要的精力放在花鳥的情態上,體現生物它本身的動作,生氣,去掉了人工的痕迹。比如他的《寒雀圖》,現在藏於故宮博物院,乾脆背景只有一段老樹樹枝,其他空間概不交代,筆畫靈活,十分具有「野趣」的特點。

(寒雀圖.宋.崔白 故宮博物院)

受到他的影響,這一時期的花鳥畫開始由「寫生」逐漸的轉變為了「寫意」。寫生自然就是要求逼真 而寫意就是要藉助畫來表達自己的情感。而花鳥畫這種畫比較畫的是自然生物,神情姿態各有定數,你又不能為了抒情而曲解它們的形態,於是乎大家找上了兩種東西,一個叫竹,一個叫木。為什麼呢?你看動物它自己有想法,你畫它的時候不免受它的動嘴干擾,植物就不一樣,只要你把握基本的生長特點,就不必拘泥於細節問題,怎麼畫你可以自己看著辦。比如北宋有個湖州畫派,專門畫竹子,所以也叫湖州竹派。它的代表人物文同,就是做到了「竹如我,我如竹」這種境界,藉助竹子展現心胸想法。再比如大文豪蘇軾有一幅名畫叫《古木怪石圖》,石是石,木是木,雖然是這兩樣東西,但是紋理刻重,墨色很重,很好的表達了蘇軾心裡的那種鬱悶,煩躁的情緒。

(墨竹圖.宋.文同)

從這兒開始,北宋畫壇就亂了套了。怎麼呢,大家都開始以畫抒情,然而人各不同,怎麼可能有一樣的心情呢?於是大家各畫各的,畫牡丹的鸞鳳的,噢,這必然是「使之富貴」了,高興;畫四君子的,噢這是「使之幽閑」,這是文人吶;畫古柏的,噢這是「歲寒磊落」,這是正人君子啊。一時間,以畫見人,甚至於不再是什麼難事了。

而在嚴謹肅穆的宮廷畫院里,又是另一回事。

(四羊圖.宋.陳居中 故宮博物院)

宮廷畫家們一如既往的採取黃家畫的畫法,精工細作展現花鳥姿態,作畫一般形象準確,色彩明亮,來迎合皇室審美。到了宋徽宗時期呢,由於這位藝術家皇帝要求畫院不僅要「形似」,還要有所創新。於是乎此時宮廷畫里的鳥獸也不同於以往,出現了一些更人格化的特點。例如陳居中畫的《四羊圖》里的老山羊就體現出了一個家庭家長的威嚴特點。

南宋是一個很奇怪的時期,所有畫到了南宋都要學會由奢入儉,由精細變得簡約起來。山水如此,花鳥亦同。整體風格上是慢慢平淡了。例如前期有一類人,他們以梁楷為主,受到了佛教禪意的影響,畫作自如簡潔,不加以點綴,好似一二墨筆隨意勾勒

(猿.宋.牧溪,牧溪本身就是一位和尚)

到了後期,出現了白描花卉畫,這類畫清新雅秀,畫面比南宋前期還要簡潔不少,其主要代表是趙孟堅,這是一位宗室畫家。

(水仙圖局部.宋.趙孟堅)

那為什麼南宋的畫就這麼簡潔呢,有的人覺得是因為南宋的人都越來越佛了,大好江山丟了一半,偏安南方,倒也舒服自在,喝酒煮茶,恬淡安然多好啊,自然心態越開越平和,畫也一樣。然而,南宋畫里出現了個異類——它叫墨龍畫。這種畫和其他花鳥不一樣,就畫龍,畫墨龍,文獻記載能畫墨龍的畫家有一位叫做「董羽善」的非常出名,他畫的龍,氣宇軒昂,豪情萬丈,在重墨著色的雲霧裡上下翻飛,怒目圓睜,充滿了氣魄和霸氣,風格雄壯,筆法老辣,頗有傲視群雄的意思。

(墨龍圖.宋.陳容 廣東省博物館)

也許,這就是在那些安於躲在江南的小朝廷里,為數不多的還懷有抱負的勇士們,看著北面的故土,期待著收復家園的勇士們。可悲的是,在那樣的大環境下,他們也只有以少數人的身份,在畫中一展豪情了吧。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王安石與司馬光之爭的導火線
嘉靖皇帝與他的道長們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