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糖丸爺爺」顧方舟:用剛滿月的兒子試藥,一生只為這一件事!

「糖丸爺爺」顧方舟:用剛滿月的兒子試藥,一生只為這一件事!

2000 年,74 歲的顧方舟在中國消滅脊灰證實報告上簽字後,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

1962年,顧方舟牽頭研製成功糖丸減毒活疫苗。自1964年「脊灰」糖丸疫苗全國推廣以來,「 脊灰 」的年平均發病率從1949年的4.06/10萬下降到1993年的0.046/10 萬,使無數兒童免於致殘。

2000年,時年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在「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隨後,世界衛生組織宣布中國為無脊灰狀態。然而為了這一天,顧方舟奮鬥了42年。

研製脊灰活疫苗 他用剛滿月的兒子試藥

脊髓灰質炎又稱小兒麻痹症。1955 年,其在江蘇南通大規模暴發,全市 1680 人突然癱瘓,大多為兒童,466人死亡,隨後在中國迅速蔓延。1957年,31歲的顧方舟臨危受命,帶領研究小組來到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正式開始進行脊髓灰質炎研究工作。

當時,美蘇都研製出了「脊灰」疫苗,分為活疫苗和死疫苗兩種。死疫苗工藝成熟,能確保已經感染病毒的患者不發病,但不能阻止「脊灰」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且費用昂貴;活疫苗高效、便宜,但安全性尚待研究。

顧方舟認為,疫苗研發須符合中國國情,死疫苗雖可直接投入生產使用,但國內無力生產;活疫苗成本只有死疫苗的千分之一,研究人員要敢於擔負起活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1959 年年底,國家採納了顧方舟的建議,中國脊髓灰質炎活疫苗的研究工作展開。

《顧方舟傳》記錄,在疫苗研製的《顧方舟傳》記錄,在疫苗研製的Ⅰ期臨床試驗階段,為了檢驗疫苗對人體是否有副作用,顧方舟曾冒著癱瘓的危險,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過去,他發現自己的生命體征沒有出現異常,於是又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讓自己剛滿月的兒子服用疫苗,證明疫苗對兒童同樣安全。

在顧方舟的感召下,同事們也紛紛給自己的孩子服用了疫苗。測試期結束,孩子們的笑臉依舊燦爛,顧方舟和同事們喜極而泣:努力沒白費,疫苗是安全的!

1960 年,顧方舟帶領團隊研製出脊髓灰質炎活疫苗。這一年的 12 月,首批 500 萬人份疫苗生產成功,在全國「脊灰」暴發城市推廣,疾病流行高峰紛紛削減。

他發明的糖丸 成功解決了疫苗運輸問題

面對日益好轉的疫情,顧方舟沒有大意。他敏銳地意識到,為了防止疫苗失去活性,需要冷藏保存。但當時中國尚無疫苗冷鏈運輸,這為疫苗覆蓋到中國中小城市、農村和偏遠地區增加了難度。而且,液體疫苗裝在試劑瓶中運輸也不方便。

在服用時也有問題,家長們需要將疫苗滴在饅頭上,稍有不慎,就會浪費,小孩還不願意吃。怎樣才能製造出方便運輸、又讓小孩愛吃的疫苗呢?顧方舟突然想到,為什麼不能把疫苗做成糖丸?

經過一年多的研究測試,「脊灰」糖丸疫苗研製成功了。糖丸疫苗在保存了活疫苗病毒效力的前提下,延長了保存期——常溫下能存放多日。為了讓偏遠地區也能用上糖丸疫苗,顧方舟還想出了一個「土辦法」運輸:將冷凍的糖丸放在保溫瓶中。

這些發明,將糖丸疫苗迅速撒落在祖國的每一寸土地。1965 年,全國農村逐步推廣疫苗,從此脊髓灰質炎發病率明顯下降。1978 年我國開始實行計劃免疫,病例數繼續呈波浪形下降。

奮鬥幾十載 他讓中國進入「無脊灰狀態」

此後顧方舟繼續從事著脊髓灰質炎的研究。1981 年起,顧方舟從「脊灰」病毒單克隆抗體雜交瘤技術入手研究。1982 年,顧方舟研製成功「脊灰」單克隆抗體試劑盒,在「脊灰」病毒單克隆抗體雜交瘤技術上取得成功,並建立起三個血清型、一整套「脊灰」單抗。

1990年,全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規劃開始實施,此後幾年病例數逐年快速下降,自1994 年9月在湖北襄陽縣發現最後一名患者後,再沒有發現由本土野病毒引起的脊髓灰質炎病例。

2000 年,「中國消滅脊髓灰質炎證實報告簽字儀式」在原衛生部舉行,當時已經74歲的顧方舟作為代表,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這位為脊髓灰質炎的防治工作奉獻了一生的老人,在其自傳《一生一事:顧方舟口述史》中說,他這一生,只做了這一件事——消滅我國脊髓灰質炎。但在業內看來,顧方舟的貢獻遠不止於此。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介紹,我國乙型肝炎能有「奇蹟般的下降」,有賴於疫苗特別是嬰幼兒疫苗的使用,顧方舟教授在決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綜合新華社、中新社、《光明日報》《新京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 編輯 || 楚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保健時報 的精彩文章:

新媽媽總腰腿痛試試艾灸
你知道每天應該吃多少堅果嗎?我國成年人堅果平均攝入量不足

TAG:保健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