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你來自哪裡」暴露了你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你來自哪裡」暴露了你對新技術的接受程度:日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東亞的科技創新早已超過西方。對大多數西方人來說,聽起來像是最近甚至是未來創新的產品,在亞洲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了,尤其是在日本。這些包括:

1.一種可以讓顧客在卡拉ok廳點餐的手持設備。

2.一個安在桌子上的按鈕,顧客通過它來呼叫服務員。

3.大量的自動售貨機出售你能想到的一切商品:酒精、拉麵、內衣、雨傘、大米、報紙、手機等等。

4.在情侶酒店,客人可以在不與他人互動的情況下謹慎地辦理入住手續。

第一次到日本旅遊的遊客常常對無處不在的高科技盥洗室好奇不已,拍個不停。這些裝置並不新鮮;它們自1980年上市以來,市場滲透率超過80%。在物聯網在西方成為一種現象的幾年前,日本人在計程車上使用手機遠程開啟沐浴準備工作。他們還通過手機上的一張卡從商店買雜貨,從自動售貨機買綠茶,支付火車和公共汽車的費用。

來自跨國學術研究的證據表明,日本和韓國的創新採用速度在歷史上明顯快於美國。除了各種市場條件和經濟因素之外,日本人在歷史上比西方人更容易接納新技術的原因還有哪些?

日本的文化對科技的影響

日本文化是建立在一種獨特的信仰和價值觀的混合上,根植於神道教(日本本土的和最古老的宗教)、儒教、道教、禪宗佛教,和各種民間宗教。雖然深入研究每一種哲學的原則已經超出了當前的範圍,但如果不觸及源於這些教導的態度和道德,就不可能真正理解日本人接受新事物的傾向。

像日本這樣的集體主義社會應該注意社會暗示並關注集體的更大利益。在日本,第一代表情符號是由J-Phone(1997年11月)推出的,然後是黑白表情符號(1999年2月)和彩色表情符號(1999年12月)。表情符號給日本人提供了一個完美的工具,可以用一種更有表現力、但更安全的曖昧、不冒犯的方式進行交流。

同樣,自動售貨機為日本人提供了在購買產品時避免與人接觸的便利和舒適。撇開必要性不談,值得注意的是,日本擁有世界上密度最高的自動售貨機,大約每23人就有一台自動售貨機,年銷售額超過600億美元。

在日本,社會交往是由不成文但具體的規則控制的,人們必須遵守這些規則,以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與他人發生衝突。人們期望個人以社會和諧的名義不斷監控自己的行為及其後果。這對日本人來說可能是一種心理上的負擔,所以日本人通常願意與那些不會惹人心煩、不需要道歉的自動化機器互動。

此外,與植根於希臘理性和線性邏輯的西方分析主義思維方式不同,東方辯證主義思維方式歡迎矛盾和歧義。西方人往往喜歡清晰的二分法,而東亞人則能夠通過引入可能影響這種情況的語境因素,在心理上調和矛盾。因此,在日本人的想像中,人與其他物體和生命之間的界限變得更加模糊。

日本擁抱創新的態度

日本企業通過強調改善和完善已經存在的問題,通過創新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社會做出了更大的貢獻。這些創新中的許多都是幫助(SoftBank Robotics的助手機器人Pepper和Nao)或提升(索尼隨身聽)消費者日常生活的技術。日本人往往認為創新和技術是積極和友好的。相比之下,在西方,尤其是在美國,對創新和技術進步的投資則相對較少,常與軍事應用聯繫在一起。

此外,好萊塢電影一致性地將人工智慧技術描繪成人類應該害怕的東西。共同的主題包括獲得高級智能並控制世界的機器人和機器,使用技術監視和控制人類的老大哥政府,以及危及隱私和安全的網路安全入侵。對西方人來說,科技似乎不那麼友好,而且往往令人生畏、不祥。

自從歐洲法院(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下令互聯網搜索引擎尊重人們「被遺忘的權利」以來,谷歌已經收到超過65萬份要求從互聯網上刪除某些網站的請求。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人對與無生命的物體和非常規的生物(包括機器、虛擬生物(如化身和虛擬女友)和機器人)進行互動的抗拒程度較低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個原因也許更有趣,它源於神道教對神、靈、神性或神的信仰,以及萬物有靈論,即萬物(包括人造的東西)都有靈魂,應該受到尊重。這種信念在日本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根深蒂固,可以說是日本人心態的核心基礎。Kami(神道教的神)被認為無處不在——自然、與天氣有關的現象(如下雨和打雷)、生物(如樹木和動物)、地球上的形成(如山脈和河流)或太空中的天體(如太陽和月亮)。

日本兒童從小就被教導要善待一切,包括泰迪熊、石頭甚至垃圾。一個人應該同情生活中的所有事情,永遠不要踢、扔、踩或粗暴地對待它們。這種同理心延伸到了日本人與土地的關係。在建造任何新建築之前,神道教牧師會舉行奠基儀式,或稱為Jichinsai,以表達對土地及其當地監護人的敬意。

這種萬物有靈論信仰的另一個值得注意和更現代的表現是日本獨特的擬人化傾向,即擬人化無生命物體的傾向。對於日本工人來說,在工廠里為器取名字的現象並不罕見。例如,一家製造商將其生產的一款機器人命名為「Nobunaga」,這是日本一位著名封建領主的名字。同樣,吉祥物通常是企業實體的品牌和營銷的組成部分。日本郵政擁有一個由泰迪熊組成的社區,這些泰迪熊的名字包括Posu-Kuma、Posu-Milk和Posu-Toast,故事是這樣的:它們快樂地在森林裡的一家郵局工作。

同樣的,在這種文化背景下,與機器人和想像中的人互動並不是什麼不尋常的事情,而且可以被認為是現存萬物有靈論行為和信仰的延伸。Konami於2009年首次發布的Nintendo DS遊戲LovePlus讓日本單身男性可以和虛擬女友一起參與所謂的「真正的情侶度假」。Henna酒店是一個以優化經營效率為核心的科技前沿酒店。酒店使用多語種恐龍機器人幫助客人入住房間。機器人手臂存儲客人的物品,還有一個虛擬現實卡拉ok室,客人可以在這裡唱出他們的心聲,周圍有5萬名虛擬粉絲。最近,為了緩解日本老齡化社會日益加劇的壓力,以及由此導致的對佛教僧侶葬禮需求的增加,一款佛教葬禮機器人在一個行業展會上亮相。

亞洲文化與科技

把所有亞洲文化都統一化未免過於簡單化了。然而,東亞文化在信仰和價值觀上的某些共同之處,根源於其相互交織的歷史和哲學思想流派。正如日本有無數的「神」一樣,中國和韓國文化中也存在著各種形式的「神」。此外,東亞哲學,如道教、儒學和佛教的教義,側重於一個人應該如何在地球上生活,因此往往有一個更實際的,而不是超凡脫俗的重點。

東亞哲學的一個重要宗旨是與自然和生活中的萬物和諧相處。人們被期望具有靈活性和適應性,並隨時間和自然力量的流動而進化;抵制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變化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與自然格格不入。因此,對於東亞的消費者來說,採用新奇的技術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就像在衣櫥里添置一雙時髦的鞋子。

中國快速崛起擁抱科技

幾十年來,日本在東方軟實力方面一直佔主導地位,憑藉可愛風(Hello Kitty)、汽車(雷克薩斯和豐田)以及科技和娛樂(索尼、任天堂(Nintendo)和口袋妖怪(Pokemon))等品牌在亞洲和世界各地發揮著影響力。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鄰國經常從日本了解當前和未來的市場趨勢以及最新的電子產品。然而,最近,格局開始發生變化。日本和美國的發達市場發展得更為緩慢,但中國消費者對新技術的接受速度正開始加快。

過去,中國市場還沒有足夠的基礎設施和資源來開發一個無處不在的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數字平台,普通消費者也負擔不起消費技術。大眾也沒有機會擁抱從大型台式電腦過渡到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和手機的轉型。

今天,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政府大力推動中國成為一個數字原生國家,是其快速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隨著移動設備變得更加便宜,數字連接和在線平台得到改善,中國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轉向智能手機購買商品和服務。

因為沒有受到過時方式束縛的傳統的基礎設施,流程和業務,市場環境也有助於快速採用。此外,阿里巴巴和淘寶在市場上的絕對主導地位,導致用戶對其平台的接受產生了巨大的網路效應。它們的規模有效地推動了創新,加速了跨越式效應。2017年,以阿里巴巴的支付寶和騰訊的微信支付為主的中國移動支付規模超過美國40多倍,達到驚人的15.4萬億美元。

中國和日本在土地面積上的顯著差異導致了物流和分銷網路的巨大差異。在中國,電子商務和無人機送貨技術發展迅速,在某種程度上是必然的。例如,對於生活在偏遠農村的人們來說,定期讓無人機交付他們在京東訂購的產品,正迅速成為一種常態。

另一方面,儘管日本人對科技感興趣,但他們還沒有完全趕上電子商務的潮流。日本的電子商務和移動技術基礎設施非常發達,但消費者仍傾向於選擇實體店的實際參觀和購買體驗。日本消費者堅持質量,因此他們覺得有必要在購買前親自仔細檢查產品。事實上,世邦魏理仕(CBRE)最近的一項調查發現,80%的日本零售商沒有經歷過展廳效應。此外,考慮到日本先進的公共交通系統和全國各地零售的密度和擴散,日本消費者能夠很容易到達實體商店。

展廳效應指消費者將實體店僅當作樣品展示廳的一種行為:消費者在實體店只是看和比較商品,並沒有當場購買的意圖。

中國已經奠定了進一步創新的基礎。隨著阿里巴巴等公司專註於開發身臨其境、無縫技術,在數字和實體零售領域架起橋樑,中國有望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科技前沿市場之一。不久之後,西方企業將向中國尋求靈感,或許就像它們模仿或進口日本的創新一樣。

美國零售應向東方學習

美國和亞洲對新技術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和態度。然而,最近,美國消費者對科技設備的興趣和參與一直在提高。從智能音箱的市場滲透率可以明顯看出,美國消費者越來越喜歡與機器人和機器互動。事實上,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消費者目前擁有智能揚聲器,這一數字預計將上升到近50%。此外,與以前相比,消費者現在使用語音助手的方式更加吸引人,完成的任務也更多。

隨著消費者需求的變化,許多美國企業都落後了。更多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創新和技術前沿的企業表現良好,而許多傳統的零售業務 - 如Sears和JC Penney--正在苦苦掙扎。數字原生企業以及其他不受傳統基礎設施或商業模式束縛的新興企業正在迅速擾亂各種零售模式。

為了將實體店和數字店連接起來,耐克在洛杉磯推出了名為「Nike Live」的零售概念,銷售限量版商品,並提供「得來速」(drive-thru)服務,顧客可以在這裡遠程提貨。Carvana是一家創新的汽車零售商,它利用其投幣式自動售貨機改變了美國消費者購買汽車的方式。Carvana的模式旨在利用這樣一個事實:千禧一代和80後樂意接受在不與他人交流的情況下購物,甚至是購買大宗商品。通過流媒體技術,健身自行車品牌Peloton讓消費者可以在舒適、方便的家中虛擬地參加健身課程。

有趣的是,美國年輕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和偏好似乎越來越接近亞洲消費者,而不是美國老年消費者。具體地說,美國的年輕消費者對科技更適應,他們比年長的消費者更關心品牌故事和購物體驗;此外,年輕消費者的支出繼續增長。考慮到消費者的這種變化,而像Carvana和Peloton這樣的公司仍然只佔美國零售總額的一小部分,是一件不幸的事。

現在是零售商創造一個技術驅動、體驗式的零售環境的時候了,他們可以從簡單地觀察和學習東方開始。他們不必為了創新和迎合年輕消費者而千篇一律。事實上,要想巧妙地取得成功,他們可以——而且很可能必須——採納一些在東方存在了幾十年的創新。然而,他們也必須記住,在使用人性化技術時,亞洲和西方消費者之間存在真正的文化差異。西方企業必須在充分人性化的技術和不太人性化的技術之間取得微妙的平衡,前者能讓消費者放心,後者則不會讓這種互動引起擔憂。與此同時,如果美國消費者不想被排除在未來的零售圈之外,他們需要克服與科技的親密關係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前瞻經濟學人APP 的精彩文章:

股價大跌!蘋果下調Q1營收預期 iPhone銷售疲軟怪中國果粉不給力
2018年中國風險投資大事件回顧:位元組跳動當選最強獨角獸 小米成年度規模最大IPO

TAG:前瞻經濟學人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