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濮存昕:「全民朗誦」不是空話

濮存昕:「全民朗誦」不是空話

【環球時報記者 張妮】前段時間 ,著名演員濮存昕因一句「我演的東西沒人看」登上微博熱搜,他表示自己不適合娛樂市場。儘管「diss」了娛樂市場的浮躁氣息,仍有不少知名娛樂博主撰長文為其「打call」,直言「如果這個市場不適應濮老師出鏡了,只能說明是市場出了問題」。濮存昕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坦言,「舞台藝術最高境界是和觀眾一起探討,觀眾需要觸動心靈的美感與高質量的演出」。2019年1月3-4日登陸北京保利劇院的《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便是由濮存昕策劃發起的觸及心靈之美的作品之一,也是該演出繼去年首演並全國巡演後的回歸之作。今年的朗誦會上,濮存昕、黃宏、袁泉、宋佳、吳京安、趙曉璐、白岩松、剛強、吳玉霞、娜木拉、白慧謙等朗誦藝術家、青年演員、著名主持人及器樂演奏家悉數登場,為觀眾演繹文學與聲音的魅力。在朗誦篇目選擇上,不僅有當代詩、古體詩、散文、小說,還有戲劇等文學形式,濮存昕還現場演繹了話劇《哈姆雷特》的片段。

「朗誦經典文學,讓我感受到了文學之美、聲音之美,我希望繼續做它的傳遞者,令熟悉者重溫這種美,令陌生者認識這種美。」濮存昕始終不向娛樂市場妥協,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上世紀60年代初,他的父親是北京星期朗誦會的發起人。他小時候就在中山音樂堂看他們演出,朗誦題材五花八門,有《雷鋒之歌》、《猴吃西瓜》、馬雅可夫斯基的《向左進行曲》等。「那時我似懂非懂,但朗誦現場的氛圍深深印刻在我的腦海中,通過聲音給予人美學上的啟迪是巨大的。」濮存昕表示,後來朗誦會沒有了。改革開放後又恢復了。改革開放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思想、個性的解放。「藝術的靈性、直覺,這個民族是有的,缺少這個就沒有跟世界對話的可能性。」

濮存昕認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特別重視的一個環節在當今是缺失的,那就是誦讀。用語言說出來,會幫助大家加深對文學的理解,比光看白紙黑字要好。二者不可偏廢。誦讀詩歌、散文、古詩詞、現代詩、外國詩能加深記憶,對表達能力的提升、思想的觸類旁通、引經據典等都很有幫助。在他看來,要想將來成為有影響力、說服力的領袖人物,必須具備這些能力。「所以,我們號召同學們在課堂上努力舉手發言,提高自由表達能力。辯論會、演講會在大學應該興起了。」

3年前,濮存昕自製了一檔音頻欄目「濮哥讀美文」,目前已收穫近15萬深度粉絲,點擊量達3000多萬人次。憑藉強大的觀眾基礎,線下演出《聽見美·濮哥讀美文朗誦會》場場爆滿。「全民朗誦並非一句漂亮空話,我想通過『濮哥讀美文』的平台切實向這個方向推進,希望定期舉辦朗誦會,邀請普通人參與,在朗誦中與打動心靈的時刻相逢」。濮存昕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的經濟發展、政治文明、社會進步非常快,太需要人的素質相應提高了。「時間去哪了,這是熱門話題。時間在文學裡,時間在閱讀上,時間在朗誦中,生命被這些時間佔有,素質自然就提高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日本解釋本土部署陸基宙斯盾 俄羅斯:不滿意!你就是反中反俄!
聯合國裁定豁免韓朝鐵路對接項目下部分對朝制裁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