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京明皇宮遺址出土「大內侍衛」銅牌,銅牌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南京明皇宮遺址出土「大內侍衛」銅牌,銅牌上寫著這樣一段話

我們都知道,能擺放在國家博物館中的寶貝,沒有一樣是簡單的,可是在這裡,卻有一件看似普通的銅牌,很多遊客都不知道,它究竟珍貴在何處。其實,在明朝的時候,它比命還精貴。因為在當時,不管是誰,只要擁有它,權力都會爆棚,可以說幹什麼都沒人敢阻攔,但唯獨不敢做一件事。那到底是什麼事兒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揭秘之前,小編需要先說一下這件銅牌的來歷,而說起它的來歷,那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地方——明皇宮,這可不是北京的故宮,而是它的「老大哥」——南京故宮。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大明,定都南京,於是集全國之力修建明皇宮,前後共耗時二十多年,佔地面積也超過100萬平方米(北京故宮才70多萬平方米),它也就被譽為是「世界第一宮殿」。後來,永樂皇帝朱棣繼位,不久便遷都至北京故宮,在接下來的幾百年間,南京明皇宮就在戰亂中毀於一旦,現在只剩下了南京明皇宮遺址。

2015年,南京明皇宮遺址附近(南京市中山東路),有建築項目在施工,因為規劃面積出現錯誤,所以在施工的過程中,挖掘機挖到明皇宮的遺址。於是,建築隊的領導趕忙打電話聯繫到了南京市文物局,讓他們安排專家們過來勘察和保護。

很快,考古專家們開車趕到施工現場,發現已經挖出來大量的磚石,經過仔細的辨析,確定是挖到了明皇宮的城牆地基。於是,專家們就開始收拾這「爛攤子」,可萬萬沒想到是,竟會發現了一件寶貝。

當時,考古專家小隊的成員,正在仔細的清理被挖出來的磚石瓦礫,準備將其全部轉移,並進行妥善的儲存和保護。可是一位專家在翻動一塊城磚的時候,發現下面好像有東西。於是,他就用隨身攜帶的小鏟子,挖開周邊的泥土,然後仔細一看,發現原來是一塊圓形的銅板,有手掌那麼大,而且上面還鑄有銘文。

專家小心翼翼的將這件銅板拿了起來,並用抹布擦乾淨上面的泥土。經過仔細的辨認,才發現銘文為「凡遇直宿者懸帶此牌,出皇城四門不用」,另外旁邊還有「校尉」二字。專家們雖然不能斷定這塊銅牌的來歷與文物價值,但直覺告訴他們,這東西應該不簡單,於是就將其帶回南京的文物管理所,開始了一番深入的研究。

經過幾個月的討論、查證和鑒定,專家們最終確認了它的身份,竟是一塊明皇宮守衛的腰牌。

據史料記載,明皇宮有一套健全的守衛制度,而且還極為嚴格,畢竟住在皇宮內的是皇帝皇妃,所以在守衛安全方面做得十分到位,而其主要的執行部隊,就是御林軍,並且在御林軍內部,也有嚴格的等級和分工,而這件腰牌上的「校尉」,就是御林軍中的官職之一,主要負責查崗和值夜班。

從腰牌中的「出皇城四門不用」幾個字可知,當時的校尉還是有相當的權力,可以在任何時間內,自由出入四個皇城大門,而且還無人敢問,無人敢攔,無人敢跟。不僅如此,即便是皇宮的核心禁區,校尉也可以任意走動,查崗或者是夜巡。但這些權力的前提,則是校尉必須要擁有這塊「特權」腰牌,否則他也和普通士兵軍官一樣,在皇宮中寸步難行。

但是小編要說的是,金剛罩和鐵布衫都有死穴,又何況這塊腰牌呢,根據《大明律》記載:「凡棄毀制書……夜巡銅牌者斬」,意思就是說,如果持有者丟失了這塊腰牌,那就要掉腦袋了,所以也說明了,手上的權力越大,那麼暗地裡的危險也就越大。

因此,小編推測,在明皇宮遺址發現的這件銅腰牌,也許就是當時某位校尉遺失的,而且搞不好這背後還有一條人命。所以說,當時的腰牌持有者本事再大,也不敢把它弄丟,若真的不小心丟了,那就回家把脖子洗乾淨等著挨刀吧…

如今,再看南京的明皇宮遺址,我們已經很難去想想,它曾是一處比現在北京故宮還有宏偉的宮殿,但是通過這件腰牌,我們還是能體會到當時嚴格的守衛制度,進而在腦海中,浮現出御林軍披星戴月夜巡時的場景,他們是威風八面,還是膽戰心驚,也許不同的讀者,會有不同的理解。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這座陵墓出土一個怪青銅器,一開始以為是筆架,其實錯得離譜了
馬王堆漢墓發掘了40多年,可還有一個「瓜」謎至今無解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