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昌齡與李白雙雙被貶,互贈對方一首千古名作,這一次李白輸了!

王昌齡與李白雙雙被貶,互贈對方一首千古名作,這一次李白輸了!

明代文人胡應麟曾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七言絕,太白、江寧為最。」太白即李白,江寧即王昌齡,胡應麟認為大唐最會寫七絕的兩位詩人是太白與江寧,然而王昌齡被稱為「七絕聖手」,而李白則是盛唐煙霞肆虐的「始作俑者」,當兩個七絕頭牌不期偶遇之後,又會碰觸怎樣的火花呢?

開元年間,正遊歷川蜀的李白抵達旅遊勝地巴陵,恰逢王昌齡亦在江邊歇腳,二人本就傾慕已久,此時邂逅更是一見如故,於是迅速發展成為緻密好友。更巧的是,兩位大咖都是帶著一層灰暗的色調而來,都剛剛經歷了被貶謫的痛苦。

王昌齡時值貶謫嶺南地帶,路遇巴陵,十分惆悵;而李白世稱「謫仙人」,他自己也無奈認可了這個稱號,足以說明李白一生的仕途並不順利,尤其是早期急於揚名立萬的李白,碰了不少壁。巴陵一遇,同樣不幸的兩位同道中人言路大開,二人把酒言歡,促膝長談,一席酒、一終夜、一首詩,好似相見恨晚!

可惜時光像馬蹄一般達達不休,王昌齡與李白到了分別的日子,重情重義的李白拿起了筆,寫下一首千古聞名的離別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這首詩是李白的七絕典範,歷來為讀者所稱道,相信大家也都再熟悉不過。李白通過奇特的想像,將自己為王昌齡牽掛的心與天上明月完美銜接,陪伴著友人遠赴夜郎,這樣寫的高超之處在於李白將人的短暫的情感延伸為明月永恆的光輝,更加體現了他與王昌齡之間深厚的友誼。

別人寫離別往往情真意切、催人淚下,而李白的離別卻充滿動人的想像,更有使人振奮的力量!然而王昌齡贈送給了李白一首名詩,雖沒有這首此寄流傳度廣,但是卻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李白!

《巴陵送李十二》唐·王昌齡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

這首詩雖不出名,但卻隱喻了大內涵。首先,李白的離別固然奇特,但王昌齡的離別也不正經!明明是送別之作,卻全然不提友人,也沒有與送別相關的意象,比如折柳什麼的,反而通篇都是肅殺的秋日景象,王昌齡這是在搞什麼呢?

要想弄清楚詩意,主要是「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雲」一句的理解。第一種解讀方式:王昌齡借秋景表現離別之情。山巒起伏亘長,卻望不見秋城的樣子,暮色蒼茫下水邊野草叢生,只留下水中雲彩的倒影漾漾。這樣兩幅凄涼的景象,自然襯託了與李白分別的悲傷的感情。

第二種解讀方式:規勸李白。秋城指長安,王昌齡此句說長安難尋,意思就是仕途不易;蒹葭化用《詩經》名篇《蒹葭蒼蒼》,蒹葭與雲都是虛幻縹緲的東西,代指功名利祿,王昌齡此句是說功名利祿最終都是一場「空」。所以整一句連接起來,王昌齡是在規勸李白:長安難尋覓,功名俱浮雲!

兩首互贈詩相比較,李白的雖然流傳度非常廣,讀來朗朗上口,但不免略顯直白,而王昌齡之作則採用更加高超的手法表現離別,不管是借景抒情還是規勸李白,都起到了不錯了作用。而且從思想境界上來看,王昌齡比李白看得透徹,他早就超然了,而李白雖然也有超然的詩作,但那已是多年之後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歷史 的精彩文章:

詩經十句最美情詩,這才是愛情該有的狀態,至純至靜,分外美好!
辛棄疾最霸氣的一首詞,或許你能倒背如流,但你至少讀錯了三句!

TAG:解憂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