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民國「南北武林宗師」的葉問與宮羽田,誰更厲害?
作者:金滿樓
民國武術大師中,以詠春拳而聞名的葉問出道較晚但知名度最高,這似乎應歸功於這些年來不斷推陳出新的功夫片。
以事實論,詠春拳在近代南北拳派中的歷史並不算長,其最初名聲也不顯著。
其中原因,主要是其傳承一向有門檻,如葉問師爺梁贊即不願多教人,詠春拳當時又被人稱為「少爺拳」甚至「娘們拳」,因富家女子也會練以防身。
葉問生於1893年,廣東佛山人,其年少時家境優渥,七歲時師從詠春拳第三代傳人陳華順學習拳法並成為其關門弟子。
從身材上看,葉問並不見佳但其天賦極高,這倒與詠春拳的特點頗為適應。
詠春拳講究「來留去送」、「甩手直衝」,格鬥時注重保護身體中心線,並以最快的速度反擊敵人進攻,所謂「捨己從人、後發先至」,並不以力氣而以速度見長。
葉問習武時為佛山貴公子,學成後以自我修鍊為主,四十歲前收徒極少。
日本侵入廣東後,葉問為避戰亂而至香港,後定居於此。
戰後,由於生活窘迫,葉問在港廣受門徒,詠春拳由此廣泛流傳,發揚光大。
在此過程中,葉問門徒中出了一個名滿世界的功夫明星李小龍,其對詠春拳乃至葉問聲名的顯著提升也是不爭的事實。
李小龍的功夫注重實戰技擊,在投入詠春門下後,葉問並不反對他繼續練習其他拳法。
因為他深知,一個拳派要想生存下去靠的就是自己的實力,習武者只有在實戰中才能不斷地完善與強大。
正如電影《一代宗師》中說的:「功夫,就兩個字,一橫一豎。錯的,倒下;對的,站著」。
葉問所持的開明態度,對李小龍創立「截拳道」影響至深。
二十世紀是個朝代更迭、劇烈變幻的混亂年代,從1900年拜入師門到1972年病逝於香港,葉問既是時代的參與者,也是時代的觀察者。
所幸的是,葉問擁有寬廣的胸襟與不懈的韌勁,他既不桎梏於傳統,也不汲汲於名聲,經過多年的人生磨礪與際遇後,葉問最終選擇俠隱於市,了卻江湖。
在其後半生,葉問以一人之力,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一代宗師」,可謂名至實歸。
至於《一代宗師》中的北派代表人物宮羽田,其原型是曾任大內侍衛總管的宮寶田。
宮寶田生於1870年,山東乳山人,其少年時在京城某糧店為人幫傭,後拜在八卦掌尹福門下。
經過5年的勤學苦練後,尹福之師、八卦掌掌門董海川認為宮寶田天資卓越,是習練八卦掌的奇才,於是決定親授其八卦秘宗和八卦拳譜,宮寶田由此成為正宗八卦游身連環掌的第二代傳人。
學成不久,宮寶田入宮為侍衛,庚子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時,宮寶田與眾侍衛護送慈禧太后、光緒皇帝逃往西安,由於其辦事得力,期間被賜「黃馬褂」一領。
清廷即將覆亡之際,宮寶田見國事日非,後辭去宮中差使並返回山東老家。
宮寶田身長體瘦,面目蒼黑,習練格鬥,精悍異常,有「猴宮」之美稱(又稱「宮猴子」)。 宮寶田的八卦掌以「硬掌」聞名,「動作剛猛、多穿點,尚直勁,出手講究『冷、脆、快』,富強抖力」。
除八卦掌外,宮寶田還擅長輕功,其綽號「宮猴子」即由此而起。
回到家鄉後,宮寶田廣傳八卦武技,門徒遍布整個膠東半島,其成名弟子有上海王壯飛、廣西姜勝伍、台灣劉雲樵等。
在第三代傳人的努力下,八卦掌在大陸與台灣地區開枝散葉,廣為流傳。
1943年,宮寶田因病去世,終年73歲。
附:民國四大武林宗師
八極拳:李書文(1862-1934)
據真實史料記載,李書文一生比武從未落敗,花甲之年猶能下場比武。其大弟子霍殿閣做過末代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和警衛官,最後一個弟子劉雲樵在國民黨政府警備隊服役,當過蔣介石侍衛隊教官和警衛。
形意拳:尚雲祥(1864-1937)
尚雲祥年輕時曾為大太監李蓮英護院十年,後在其師李存義設在北京的沛城鏢局、保定的萬通鏢局主持鏢局。1931年受二十九路軍軍長宋哲元之邀,以形意五行刀技教練士兵「血戰喜峰口」痛殺日寇長中華志氣。武林中有句話叫做「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一年打死人」。
八卦掌:宮寶田(1870-1943)
宮寶田先師承八卦掌宗師董海川弟子尹福,後董海川覺得天資難得,遂以親授武功。宮寶田年輕時武功和勇名就已上達天聽,27歲時被光緒召入宮,據說先後任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的近身侍衛,清廷最後一任大內侍衛總管,加封四品帶刀侍衛。
詠春拳:葉問(1893-1972)
葉問是「詠春拳王」梁贊的高足陳華順(人稱華公)的關門弟子,以一人之力,把詠春拳推廣到世界各地,故被門人推舉為「一代宗師」。但他最為名揚海外還是在於晚年收了一個比他更出名的關門弟子李小龍。影片中梁朝偉飾演的正是葉問。


※明治維新前,日本人看洋人就像看猴子,並報之以石頭與刀劍
※陳光甫辦銀行時,連開幕嘉賓都請不起,這算哪門子銀行家?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