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生最男人的一戰不是赤壁之戰,這場戰爭也只是在戰略上勝利,在戰術上也並未勝利
一、背景交代
劉備:一生顛沛流離,從袁紹的十八路諸侯到公元223年,自己憂鬱而死在白帝城,縱觀劉備的一生,大半生生都是在逃亡之中度過的,後面二三十年,因為有了諸葛亮的輔佐,才好過很多,但是自己兄弟又作死,搞的荊州這個戰略要地被孫權佔領。
雖然在這一生,很是落魄,但是還是有那麼一場仗打的比較好的
這裡說的不是赤壁大戰,赤壁大戰是周瑜的功勞和劉備沒什麼關係的。
也不是說的小戰鬥,什麼博望坡啥的,這些都是不起眼的。
今天要說的就是漢中定軍山之戰。
這場戰爭可以說是劉備在這顛沛流離的一生最輝煌的時刻。
雖然這場戰爭雙方在戰術上,可以說是一平手,在一定意義上,劉備軍在戰術上還處於劣勢。
但這一仗,贏得了戰略上的勝利,讓蜀地有了堅實的屏障。
也是這一仗,劉備稱王,成為漢中王。
為什麼不成為成都王,重慶王什麼的,獨獨就成漢中王。
可見漢中對於蜀漢來說是多麼的重要。
但是漢中為什麼對於蜀漢那麼重要,其實大家都有自己的見地,我也說說我的一家之言吧!
二、漢中之所有重要的原因
地理位置的重要
大家都知道,現在漢中是屬於陝西管轄,這個劃分是在元代統治後,元代處于軍事上和政治上的考慮,才將漢中劃歸到陝西行省的。
因為中國曆來基本上都是以秦淮線的地理線做為劃分的標準,但是這樣就很容易形成一個地方依靠地勢的險要自成一體,和中央政府對抗。
如果將漢中劃歸到陝西行省的話,就直接將這個風險降到最低了。
漢中在秦嶺的那邊,有個漢中盆地,相對四川盆地比較小,但是漢中和四川是山川相連的,沒有秦嶺的阻斷,況且從漢中走今天的廣元,可以直插到成都。
進入四川自古以來就比較難,因為蜀漢北有秦嶺的阻斷,西有高原的阻擋,東有三峽的攔截。
所以說從北方攻入四川,漢中就成了不二之選了,漢中對於蜀漢就相當於潼關對於關中一樣重要。
曹魏可以沒有漢中,但是蜀漢不可沒漢中。
戰略地位的重要
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才導致戰略地位的重要,但是這個戰略地位還是有所區分的,對於曹魏來說,漢中可有可無,但是對於蜀漢來說,漢中不能有失。
前面已經介紹了漢中地理位置,如果漢中有失,則蜀漢的北大門完全洞開,曹魏隨時可以發兵滅掉蜀漢,因為益州沒有了屏障。
但是對於曹魏來說,如果有了漢中,則可對蜀漢形成一種威脅的態勢,但是如果沒有蜀漢,關中有秦嶺作為屏障,不用擔心蜀漢的用兵。
漢中的傳統風俗習慣都和四川相近,難免四川的老百姓都跑去漢中,也是很難說的。
因為劉備進入益州之時,天下大勢已經非常明朗,如果益州的官員想要投奔魏國就直接進入漢中,也是不可不防的。
所以說漢中對於蜀漢來說,戰略地位是相當重要的,漢中在則蜀漢安,漢中失則蜀漢亡。
後面的鄧艾滅蜀就完全可以看出了。
三、說在最後
在諸葛亮的戰略版圖中,對益州和漢中也說的很透徹,漢中是門戶,荊州是戰略要地,要爭天下就要拿下荊州,配合益州,天下唾手可得。
但是如果此時在益州,那麼漢中就是一保命符,如果漢中丟失,則蜀漢危。
劉備死後,魏延鎮守漢中十幾年蜀漢無虞,為諸葛亮整理內務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鄧艾滅蜀,也是採用了包抄迂迴戰術。
部分人馬圍困漢中,才有了鄧艾的迂迴成都之計。
綜上而言,漢中對於蜀漢來說就是最後的一道大門,如果這道大門被打破了,那麼家就會被破的。


※父親是唐太宗,妻子是女皇武則天,「老實人」李治扮演什麼角色?
※此讖言讓司馬懿害怕不已,推測出結果後說:請此人吃飯,趁機殺掉
TAG:一刀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