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哲宗親政後,為何立馬掀起批髮式貶官潮?因為祖母和他有代溝

宋哲宗親政後,為何立馬掀起批髮式貶官潮?因為祖母和他有代溝

各位讀者上午好!子淵這段時間給大家說了不少北宋軼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有一位粉絲在私信中問子淵,說北宋時期的「元祐奸黨」是怎麼一回事。說起來,這件咄咄怪事其源頭只是因為統治者祖孫之間存在代溝,結果卻導致整個大宋「官不聊生」。

宋哲宗趙煦坐像軸

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鬱悶了整整八年的宋哲宗終於心情舒暢起來,這是因為他頭頂上的那片「烏雲」終於遠去,其祖母太皇太后高正儀的薨逝,讓他終於可以掌握天下所有權力,八年的隱忍生涯也就此結束。元豐八年(公元1085年)二月,宋神宗趙頊駕崩,由於神宗死前並未冊立儲君,朝中各派勢力為此四處活動,最終由高太后抱著年僅十歲的神宗長子趙煦登基。由於高太后貪戀權勢,因此在她臨朝稱制時期,趙煦僅僅是一個擺設。雖然高太后本人對年幼的趙煦很愛護,後世對其評價也很高,甚至稱她是中國歷史上的「女中堯舜」,但二人關係卻並不是太和睦。

北宋官員劇照

究其原因,高太后是一個典型的傳統長輩,她不懂得賞識教育與尊重孫子趙煦,和後者存在嚴重代溝,這對正在成長中的哲宗來說極為不利。高氏臨朝稱制時,其御座與哲宗龍椅相對,商議軍國大事時,朝臣大都面朝高氏奏報,絲毫不理會年幼的哲宗,連對他的例行彙報都沒有,正當青春叛逆期的哲宗自然會認為這是對他這個少年天子藐視與羞辱。再加上高氏「望孫成龍」心切,對年幼的趙煦抱有殷切期望,不僅為他找來名儒程頤、大學士蘇東坡、宰相呂公著、司馬光等人執教,還為他量身打造了一整套學習課程,這令哲宗反感透頂,但畏於高氏的「廢立」大權,他不得不每天做一個好孫子,老老實實地刻苦學習。

北宋皇后畫像

更過分的是,高氏為了讓自己的皇孫成為像太祖、太宗那樣的一代雄主,甚至不惜派人監視趙煦,防止其「早戀」。在將哲宗宮中所有年輕貌美的侍女統統調走後,她把自己宮裡的年長侍女派來過來,照顧哲宗的日常起居。更令人詫異的是,高氏在哲宗繼位之初,甚至要和他睡在一個房間里,以便嚴加看管這個皇孫,如此做法自然令哲宗更加反感。

今人仿建的宋皇宮

時光流轉,哲宗趙煦暗無天日的生活終於熬出了頭,於是他立馬變得鮮活起來,先是將曾經依仗高太后而數次藐視自己的朝臣全數收拾了一番,該削職罷官的就削職罷官,該流放邊荒的就流放邊荒,雖然宰相司馬光、呂公著等人早已入土,但趙煦並不打算放過他們,二人不僅被追貶與削奪死後恩封,還險些被哲宗命人劈棺戮屍,好在有人勸諫說「發人之墓,非盛德事」,此事方才作罷,但二人的後代卻還是跑不了,被迫頂罪流放嶺南。至於蘇軾、呂大防、梁燾等人,先後被貶至嶺南、瓊州蠻荒之地,黃庭堅貶至涪州,劉摯、劉安世則被先後貶往新州。他們中的許多人被貶時已垂垂老矣,一些人在半路上就因舟車勞頓而死。

宋徽宗趙佶與蔡京

這種批髮式的貶官,自然引起了北宋官場的「官不聊生」,然而這只是「牛刀小試」。徽宗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蔡京為相後,為討好宋哲宗趙煦之弟徽宗,他在德殿門外立起一塊「黨人碑」,在其上鐫刻司馬光、呂公著、蘇轍、蘇軾、黃庭堅等太皇太后高氏重用的309人,統稱為為「元祐奸黨」。這些人輕則貶放遠地,非經朝廷特許,不得擅自回鄉,重則由後代替罪受罰。大宋王朝官場高層震蕩,直接引發了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困苦,北宋也逐漸滑向覆亡深淵,而這卻是高太后所不曾預料也不曾想到的。

參考文獻: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宋史·卷十七·本紀第十七·哲宗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號稱活關公,抗戰陣亡後被日寇厚葬,10萬軍民護送靈柩轉移
歐洲中部有兩小國,解體後仍保持良好關係,如今都混成發達國家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