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易中天朗讀《朱明王朝》之禍起蕭牆

易中天朗讀《朱明王朝》之禍起蕭牆

(點擊即聽)

朱棣 方佳翮繪

燕王起事那天,狂風暴雨。

這是公元1399年七月的事情。

一年前,七十一歲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去世。

時年二十二歲的皇太孫朱允炆(讀如文)遵照遺囑繼承皇位。

是為建文帝。

正史說,這位年輕人有著一顆仁慈而柔軟的心,善待人民並且熱愛學習。

因此他或許沒能想到,自己竟會被親叔叔逼得走投無路。

太祖皇帝卻已經種下禍根。

按照中國傳統社會的觀念,朱元璋應該算得上是個幸福的人,哪怕他不是大明王朝的高皇帝。

因為他居然有二十六個兒子,而且大多茁壯成長。

更讓人羨慕的是,前面五個還都是或被說成是嫡出,即原配馬皇后所生。

帝國的江山社稷和萬世基業是否後繼有人,在他那裡原本不是問題。

何況,嫡長子朱標早已立為皇太子。

於是,洪武三年四月,朱元璋一口氣封了九個王。

洪武十一年,又封了五個。

最後,除太子朱標和幼子朱楠外,全部封王。

王國所在之處也多為戰略要地,尤其是第一批所封的八個王,以及成都的蜀王,荊州的湘王。

於是,朱家這些名字帶有「木」字偏旁之皇子的政治軍事勢力,便森林般地覆蓋全國,成為一種不可描述的力量。

沒錯,他們可能是藩籬,也可能是隱患。

這是明眼人都能看出的。

洪武九年,山西省平遙縣一個擔任訓導名叫葉居升的小官上書朝廷,批評朱元璋建國以來犯有三個錯誤:

分封太侈,

求治太急,

用刑太繁。

他還特別提醒陛下:

漢高祖封建諸王而有七國之亂,

晉武帝分封天下而有八王之亂。

前車之鑒猶在,不可粗心大意。

結果,這個小官死在了獄中。

不過,朱元璋一意孤行,倒也不完全是剛愎自用和固執己見。

事實上,由於帝都遠在東南,北邊又不太平,必須有得力幹將鎮守地方。

可惜功臣是他信不過的,信得過的只有兒子。

安排朱樉都西安,朱棡都太原,朱棣都北平,朱橚都開封。

其良苦用心已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再說太子已立,又何懼之有!

但是誰能想到,那儲君竟會先他而去呢?

皇太子朱標是在洪武二十五年四月去世的。

當時朱元璋已經六十五歲,完全沒有想到會遭受如此打擊,便老淚縱橫地在東角門召見群臣,詢問計將安出。

八十高齡的翰林學士劉三吾說:

有皇孫。

九月,朱允炆立為皇太孫。

現在看來,這未必是朱元璋的唯一選擇,更未必是他的最佳選擇。

作為踏著無數屍骨登上皇位的梟雄,他非常清楚幼小文弱的朱允炆多半壓不住陣腳,立燕王朱棣更為合適。

因此他問:國賴長君。第四子英武似朕,立為太子如何?

劉三吾又說:立了燕王,秦王和晉王怎麼安排?

秦王和晉王同為嫡子又年長,擺不平啊!

朱元璋只好作罷。

被立為儲君的那個十五歲少年也憂心忡忡。

他問自己的輔臣黃子澄:叔叔們如狼似虎,到時候我可怎麼辦?

答:削藩,削弱藩王們的力量。

朱允炆聽進去了。

六年後即位,他又問黃子澄:當年在東角門說的話,先生忘記了嗎?

答:臣不敢。

但是怎麼做,有分歧。

兵部尚書齊泰主張直接拿朱棣開刀,因為威脅最大的是馬皇后那四個兒子,而秦王和晉王在此時都已去世。擒賊先擒王,樹倒猢猻散。拿下朱棣,便可定局。

黃子澄卻認為,燕王樹大根深難以動搖,因此主張吃柿子挑軟的捏,先將本來就有劣跡的諸王問罪,其中首選就是周王朱橚。

朱橚和朱棣是同母兄弟,削周即削燕。

議決,便雷厲風行。

周王朱橚被秘密逮捕,廢為庶人,軟禁在南京。

岷王朱楩被廢為庶人。

齊王朱榑被廢為庶人,軟禁在南京。

代王朱桂被廢為庶人,軟禁在大同。

湘王朱柏拒捕,自焚而死。

如此霹靂手段,連建文帝都看得膽戰心驚。

因此當齊泰和黃子澄主張再接再厲抓捕燕王朱棣時,他猶豫了。

這位新皇帝說:朕即位不久,便已經連廢五王。如果還要動到燕王叔叔頭上,你們讓朕如何向天下人解釋交代?

齊泰和黃子澄也只好作罷。

燕王卻坐不住了。

沒有證據表明這位藩王早有覬覦皇位之意,也無法肯定他就不曾想過。

論文韜武略,此人原本遠勝建文帝。

更何況朱元璋的鳳子龍孫,誰都有資格當那接班人。

有人便認為皇帝就該朱棣來做。

這個神秘兮兮的人物叫姚廣孝,十四歲削髮為僧,法號道衍,後來還俗。

洪武三年太祖封建諸王,要求兒子們各選名僧作為國師,姚廣孝卻自己選了朱棣。

他對這位新王爺說:殿下如能用臣,當送白帽一頂。

朱棣是王。王上加白,是皇。

半僧半俗的道衍法師姚廣孝被燕王帶到北平,成為王府裡面搖鵝毛扇的人物。

他甚至不放過任何煽風點火和積極勸進的機會。

洪武末年某日,天氣寒冷,

燕王出上聯說:

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

姚廣孝應聲答道:

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做主?

朱棣聽了,據說非常高興。

可惜,這多半只是小說家言。

朱棣後來的決定,也非姚廣孝能替他做。

實際情況很可能是這樣的:自從開始削藩,朝廷與燕王之間的相互猜忌和防範就從未停止,哪怕朱棣在家中裝病也無濟於事。

建文元年六月,有人舉報燕王府中有陰謀,又有人供出燕王準備起兵。

兵部尚書齊泰立即發出兵符,命令北平都司官員張信逮捕朱棣。

張信不肯從命,潛入燕王府如實相告,開誠布公地說:王爺如果沒有那個意思,請束手就擒跟臣走。如果有,也請實話實說,不必相瞞。

朱棣無路可退,只能要姚廣孝擇日起事。

姚廣孝卻說,必須某月某日某時。

結果時辰一到,雨驟風狂。

燕王臉色大變。

那和尚卻說:

聖殿下是個龍,正要風雨大,方助得勢頭起。

朱棣聞言大喜,下令出征。

朱明王朝的歷史也從此改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643年前的今天,用100個小故事,反對禁欲主義的薄伽丘逝世
1791年的今天,給自己寫《安魂曲》的音樂天才莫扎特,離奇隕落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