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日本計劃開採深海寶藏,繼鯨魚捕殺後海底生物或又將將面臨厄運

日本計劃開採深海寶藏,繼鯨魚捕殺後海底生物或又將將面臨厄運

這是位於日本南部的琉球群島中的一片狹長地帶,沿著沖繩島海岸數千米以下的深海,海底散布著已滅絕的熱液噴口的遺迹。

由於國際社會對深海採礦興趣日益濃厚,這些早已死亡的古老噴口處的礦物正愈加引起各國的關注。其中一處深海礦藏的鋅儲量足以滿足日本一年的需求。對於一個絕大多數礦產資源依賴進口的國家來說,海底硫化物礦床絕對是讓人垂涎的潛在開發選擇。不過這樣的開採代價將是高昂的,因為於採礦會破壞這些地方,可能會危及獨特而脆弱的生態系統。

日本之前剛剛一意孤行,宣布推出國際捕鯨委員會,這樣就為它們明年7月開始在日本領海和專屬經濟區的捕獵撲平了到路。日本為了本國利益肆意妄為,已經遭到了國際社會的譴責。現在日本又在實施一個宏偉的計劃,想要進行深海採礦,更有人為日本周圍海域的生態系統擔憂。

熱液噴口是指著有滾燙的熱水從海底地殼中靠近板塊邊界的煙囪狀裂縫中湧上來的地方。當冰冷的海水透過地殼的裂縫滲透下去時,加熱並從岩石中浸出礦物質時,被稱為海底塊狀硫化物的物質就形成了。然後加熱的水上升回到海底,爆炸性地噴出。

直到1977年科學家才發現,這些熱液噴口在它們仍然活躍的狀態下,已然是各種生命形式的家園。管狀蠕蟲被發現有兩米多長,頂端呈鮮艷的紅色;還有致命的白色蟹類和魚類,同時還發現了無數種微生物,它們地適應了熱液噴口炎熱黑暗的生活條件。

這些熱液噴口不會永遠存在。在數千年的時間裡,構造力將這些噴口推動到了離板塊邊界更遠的地方。它們變得越來越不活躍,越來越冰冷,越來越安靜。在這些隱秘的地點附近,包括金、銀、銅、鋅和鉛多種金屬的礦物沉積物,仍然靜靜的躺在海底附近。一個單獨的礦丘可以包含數百萬噸的金屬礦石。

對日本來說,這些大型礦藏被視為供應該國基本金屬需求的潛在資源。2013年日本政府啟動了一項尋找這些礦藏的研究項目。雖然深海礦藏的的規模很大,但要找到這些它們可能會很困難。英國地質調查局礦床和大宗商品小組組長保羅魯斯蒂曾經在一封電子郵件中寫道:「通過遙感探測工具探測不到熱金屬排放的信號。」

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也可能被沉積物改變和覆蓋,最終被掩埋在海底而沒有明顯的特徵。海底的條件也極其惡劣,深海礦藏工作可能發生在3000米深的海底,海底的水流會很洶湧。除了要面對發現這些沉積物的挑戰以外,找出它們的規模也至關重要。它們可能延伸到海底下幾十到幾百米。確定它們的大小有助於查明它們可以提供多少礦物資源。

日本的研究人員採用了最有希望的聲學方法,利用傳播到海底的聲波,當它們遇到堅硬的礦床表面時候,會產生非常細微的反射波,研究人員通過分析反射數據來描繪地下圖像。擁有這一技術的日本公司聲稱,他們可能是世界上唯一擁有這項技術的公司。之前其他研究團隊主要使用電磁方法來識別礦床。

日本石油天然氣和金屬國家公司利用這些技術發現了6個採礦的候選目標。2017年他們對其中一個礦床進行了小規模的挖掘測試,首次將大量礦石從1600米的海底運輸到了地表。下一步是看看是否可以實現商業化開採。

但這類活動伴隨著巨大的環境風險。皮尤信託海底採礦項目主管康紐金特表示,主要問題之一是我們對海底環境和生態系統了解如此之少。儘管人類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但大多數海底區域尚未繪製成地圖。對於海底所支持運行的生態系統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不了解的狀況下,想要弄清楚開採海底大量硫化物礦床所造成的環境後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對於國際水域的未來項目,國際海床管理局正在擬訂關於深海採礦的環境條例。專家正在就這些規定提供建議。鑒於我們對這些潛在的採礦地點缺乏了解,最好的辦法是採取預防措施,至少30%-50%應作為禁止開採區。

深海採礦的潛在影響是廣泛的,會產生綿延數百公里的沉積羽狀物。這些羽狀物是由於擾亂海底而產生的,它們是深海採礦帶來的一個最大危害。因為這些羽狀物可能含有有毒物質,也可能窒息了覆蓋在它上面的海底生物。海底水流的湍流特性使我們很難預測這些羽流將如何擴散。除了羽狀物,如果採礦活動持續24小時,還會對海洋生物產生其他形式的干擾。

日本最新的能源戰略聲明,它計划進一步調查海底開採的大量硫化物。但它最終是否會以商業規模出現,還取決於礦藏的可獲得性以及開展這些業務的成本。同時能源戰略的另一部分也注重這些礦物的再利用,並積極促進新循環技術的發展。在此國際社會必須警惕,日本如果以犧牲海洋生態平衡為代價而獲取採礦利益,必須要對他們的行為給予相關制度和法規的制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馬星球視野 的精彩文章:

2018年諾貝爾獎得主:民眾對轉基因食品風險過度恐懼,這是種誤導
頭條號自律組織成立

TAG:茶馬星球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