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她是首位拿到中國「綠卡」的美國女性,曾是物理天才、楊振寧師姐,卻跑到中國放牛60年…

她是首位拿到中國「綠卡」的美國女性,曾是物理天才、楊振寧師姐,卻跑到中國放牛60年…

來源:《精英說》(ID:elitestalk),轉載已獲得授權

2004年某個秋日,北京已有了一絲寒意。可對於鶴髮雞皮的83歲美國老太瓊·辛頓來說,這一天卻縈繞著別樣的溫暖。

就在那天,她從北京市公安局領到了「外國人永久居留證」,也就此成為1949年建國以來,首個拿到「中國綠卡」的外國人。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在中國,她還是更喜歡人們叫她的中文名字——「寒春」,這個有些拗口卻帶著詩意的名字,伴隨了她在中國生活與奉獻的大半生。

27歲以前,她是出生在富庶之家的精英,在美國名校攻讀物理學專業,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米的助手,楊振寧是她的師弟。

寒春年輕時的相片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可在27歲以後,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她漂洋過海,自願放棄美國的錦繡前程,反而跑到當時一窮二白的中國來「放牛」,從此在這裡紮根,一待就是一個甲子。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寒春的選擇都有些讓人難以置信。一個美國姑娘不好好待著,卻選擇「移民」中國,這樣做到底為了什麼?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於2010年逝世的寒春已永遠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了,只是用一生的歲月,留給後人一種關於人生的定義,一個關於信仰的故事。

出生在精英家族的天才少女

1921年,芝加哥一戶人家迎來了一個女嬰的誕生,這就是瓊·辛頓,後來的寒春。

她所在的家族並不簡單,頗有些傳奇色彩。

童年時期的瓊·辛頓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她的曾外祖父喬治·布爾是大數學家,爺爺是科學家兼收藏家,奶奶伏尼契是革命小說《牛虻》作者,母親是美國著名的教育家。

哥哥韓丁,也是享譽中國的大作家,他的幾部作品,是研究中國現代史的重要著作。

成長在這樣一個精英家庭里的瓊·辛頓,從小耳濡目染,彷彿註定了這一生不會平凡。果然,她在自己最喜歡的物理學領域一路埋頭苦讀,順利拿下了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的碩士,20歲出頭,就有了繼續讀博的打算。

圖片來源於《非常說名》紅旗下的老外

後來,她到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有個同學和她做實驗時合錯電閘,讓她被電擊中險些喪命,那個同學不是別人,正是楊振寧。

那一年,她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費米的助手。用外界的眼光來看,這些年輕的男孩女孩,無疑是物理學界一顆又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如果不是因為那個集齊全世界最優秀核物理學家以研製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瓊·辛頓的物理天才歲月,恐怕還會延續下去。

上個世紀40年代,瓊·辛頓因其出色的才華成為了「曼哈頓計劃」中少有的女性科學家之一。當時她並不清楚這項研究究竟會帶來什麼,只是有著專業人才特有的期待與興奮,覺得這將是物理界的一個重大突破。

曼哈頓計劃的部分科學家

一排左一為瓊·辛頓的老師費米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很快,她就親眼目睹了自己釀下的「惡果」。

1945年,隨著美軍先後在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15萬無辜民眾的生命,隨著耀眼的光亮與噴涌的蘑菇雲,在頃刻間化作灰燼。

這是原子彈在軍事領域的第一次運用,這個劃時代的重大突破,卻是以鮮血為代價。

共同參與原子彈研製的同事在一旁說了一句話,讓瓊·辛頓至今回想都覺得觸目驚心——「這不是蘑菇雲,是日本人的骨頭和肉!」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雖然沒有直接參与屠戮,但為之提供武器的瓊·辛頓第一次開始反思,畢生熱愛的科學到底是為誰而服務,它的意義又是什麼。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她發現自己讀博期間的獎學金竟由美國軍方提供,這彷彿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她的內心充滿痛苦。

科學的初衷,本是為了造福人類,而不是幫助軍方和資本家改進殺人武器,戕害生命!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就在她徘徊於迷茫中時,遠在中國的哥哥韓丁與男友陽早,卻送來了不一樣的消息。

韓丁身為記者,長期以來都在中國進行采寫工作;而男友陽早在從康奈爾大學農牧專業畢業後,也來到了中國延安從事後方建設。

在他們口中,這是一個古老而又向上的國度,尤其在共產黨領導的根據地,尊重民生,以民為本,日新月異的變化正在發生。

在哥哥韓丁的介紹下

瓊·辛頓結識了後來的未婚夫陽早(圖左)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親友的話語在她心中烙下了一個關於中國的紅印,而她在讀過那本著名的《西行漫記》之後,去中國看看的念頭也變得愈發強烈。

《西行漫記》是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著作

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

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就這樣,一個27歲的美國姑娘,在對自己前半生事業的不信任中,毅然決然,去國離鄉,踏上了那個正煥發著理想色彩的東方國度。雖然這個決定相當於放棄了美國的家人,美國的工作,也放棄了在物理學界進一步有所造詣的可能,可她,義無反顧。

對於瓊·辛頓來說,這或許意味著一個理想的湮滅,但同時,卻是另一個信仰的開端。

前半生為美國造核彈

後半生為中國放牛

1948年,在延安老鄉對陽早開的那句玩笑「你的婆姨來了」之中,瓊·辛頓抵達中國。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宋慶齡親自接見了這個不遠萬里而來的美國友人,讓瓊·辛頓感到詫異的是,紅色根據地的老百姓們生產熱情高漲,所有人不分高低貴賤,為建設僅有的家園而共同努力著。

而且,她從來沒見過哪一個領導者,能像中國共產黨那樣,受到民眾如此的擁戴。

在對「紅色中國」的著迷中,她在延安安頓了下來,她有了一個詩意的中國名字——「寒春」,剛好和男友的中國名字互為映照。

寒春與陽早的結婚證書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後來,在延安簡陋的窯洞里,寒春與陽早舉行了婚禮,沒有精美的蛋糕,沒有浪漫的婚禮進行曲,兩人做好了在中國紮根的打算,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中國歷史的見證者。

婚後的夫妻倆,接受了組織上安排的任務——放牛,曾是物理領域高精尖人才的寒春倒不覺得這是什麼「大材小用」,在她看來,讓中國老百姓喝上健康的牛奶,同樣重要。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寒春的想法雖然很簡單,但在她的故鄉,一個關於「女間諜」的傳言卻不脛而走。1953年,美國《真相》雜誌刊登了一篇文章,把她描繪成逃跑的間諜,是十惡不赦的叛徒。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在鋪天蓋地的猜疑和詆毀中,寒春絲毫不為所動。她本著「專心做好一件事」的原則,與丈夫輾轉各地,卻時刻不忘「放牛」的職責。

1949年,在陝北定遠三邊牧場,他們幫助當地進行牛、羊、馬、驢的品種改良和疾病預防,並向農民傳授機械化養牛的知識;

1953年,在西安牛場和草灘農場,他們研發的奶牛青飼料鍘草機銷售近100萬台,至今仍是草灘農場乳品機械廠的主導產品。

圖片來源於《非常說名》紅旗下的老外

就當師弟楊振寧在世界上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時,寒春則在中國的農場里默默無聞地養牛,樸實的她堅定不移地認為,熱愛自己所做的事,在這個領域奉獻,也是一種成功。

夫妻倆在中國「放牛」的這幾十年時光里,兩兒一女出生了,宋慶齡給孩子們取了中國名字,在家中,寒春陽早也都教孩子說著中文,以至於三個孩子長大後去往美國「留學」,才終於將自己的母語——英語說得順溜。

圖片來源於《非常說名》紅旗下的老外

寒春對中國大地和人民的感情是深厚的,即便在最窮最瘋的時期,她也沒想過要走。

大躍進時期,寒春接到了「將5隻鴨子孵化成5萬隻」的命令,雖然不理解,但她還是盡全力去做,最後真的孵化出了數以萬計的鴨子,雖然沒達到「目標」,但也算創造了奇蹟。

到了20世紀60年代的政治運動時期,寒春與丈夫被「請」到了北京,在豪華的酒店裡擔任翻譯,和同時期的許多國人相比,他們的待遇稱得上是「美好」,可寒春還是記掛著牛場,甚至主動寫信給領導人,希望自己可以重新回去放牛,做那些自己真正熱愛與擅長的事。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寒春的身上好像充滿了傻氣,她不求回報,不圖享樂,認準一件事,只要能為平民百姓謀取福祉,她就竭盡全力地去付出。

只是我們不知道的是,要不是因為這個傻裡傻氣的美國姑娘,中國的奶牛飼養業實現全面機械化,恐怕還要晚個十幾年。

圖片來源於《非常說名》紅旗下的老外

20世紀80年代,在改革開放的洪流中,寒春與丈夫定居在了昌平小王莊,專心致志地在那裡養牛,一待,就是二三十個年頭。

慢慢的,小王莊出產的乳品以「優質、純凈、高產、低耗」而聞名全國,那裡的酸奶被取名為「陽春白雪」,正是夫妻倆心血的見證。

寒春負責研製的直冷式奶罐,填補了國內的空白,牛場成套機械設備與設計,相繼在全國推廣應用。通過科學的飼養,她把中國年產奶量不足7000公斤,變成了年產奶9088公斤,個別還超過了13000公斤,位居全國之首,說她是中國乳業的「袁隆平」也不為過。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在寒春生前的一段影像中,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已是耄耋之年的她,保持的習慣多年未變——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滿大地,她就會起床去看牛,研究產奶記錄,檢查設備運作,一如昔日的勤勉盡責。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在寒春夫婦的卧房裡,一直保留著中國孩子寫給他們的感謝信。因為他們的努力,新中國的第一代兒童,得以喝著純凈的牛奶長大,看到孩子們稚嫩的筆觸,寒春就會覺得自己當初來中國,是走了一條正確的路。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為了信仰」

為中國的奶牛飼養業與乳業嘔心瀝血的寒春與陽早,其實本可以選擇更加舒適的生活。

兩人到了晚年,已是工業部科技進步獎、農業部國際合作獎、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等多個獎項的獲得者,作為國家級別的專業人才,還被提名2009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

可夫妻倆的生活,卻寒酸到不忍直視。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在一部關於寒春的紀錄片中,老太太顫顫巍巍地展示了一件她用了許多年的「寶貝」——用磚塊壘砌的書桌,雖然不太美觀,卻結實、可靠,必要時還可以鋪開當床使用。

磚塊桌,可以說是寒春勤儉風格的寫照。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有來訪者仔細觀察了老太太全部的家當,卻吃驚地發現,所有傢具都不值2000元,如果賣給收廢品的,就是100元人家也不要。

一年到頭,寒春只吃四個菜——西紅柿、辣椒、豆角、黃瓜,中午吃剩了菜,晚上熱一熱接著吃,一個月的開銷不過數百元。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事實上,政府早就給她在北京城區分了房子,也有單位願意聘任夫妻倆為副部級幹部,給予相應的待遇,就連回到美國的兒女,也提出將他們接回去,安享晚年生活。

可寒春與陽早就是不願意走,拿到國家贈予的獎金,都用以飼養業的科研事業,他們情願一輩子陪著那群牛,將一件事做到極致。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2003年,丈夫陽早在中國與世長辭,享年86歲。寒春是悲慟的,可在悲慟之餘,對丈夫後事的處理,卻有著不近人情的殘酷。

她提出將陽早體內的心臟起搏器摘下,留給那些「買不起心臟起搏器的百姓」,借著丈夫逝世、領導們前來慰問的機會,她又提出了許多關於牛的問題,時刻都未曾忘記工作。

只有在夜深人靜之際,寒春才默然,她把丈夫的骨灰埋在牛場的樹下,每天去看牛,都能從那裡經過。她覺得丈夫會理解她,這是他們奮鬥了一輩子的事業,彼此都懂得。

圖片來源於《非常說名》紅旗下的老外

摯愛的丈夫走了,留下她一個人堅守在中國,踐行著那個從紅色革命時期就備受熏陶的理想。她懷念著那個時刻,人們不為名,不為利,只為一份信念,就可以付出所有。

只要是有意於民眾的事,就值得去做。

「那個時候,人心是純粹的,不像現在,摻雜了太多別的東西,把信仰弄丟了。」寒春惋惜著,眼中滿是對當年的懷想。

那是她親歷並見證的「紅色中國」。

圖片來源於《泊客中國 ? 走過世紀》紀錄片

不過她還是沒有後悔過多年前那個來中國的決定,在接受採訪時,她用熟練的北京腔普通話說:「人類歷史上兩個重要時刻,原子彈與中國革命,我都經歷了,不遺憾。」

2004年,寒春拿到了中國的首張「綠卡」,這個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手執永居證,笑得無比燦爛。雖然始終沒入中國籍,但這張「綠卡」的存在,已是對她最好的褒獎與歡迎。

就在拿到「綠卡」的六年之後,89歲的寒春在北京病逝,平靜地告別了待了大半輩子的中國,這裡見證了她的夢想,她的青春,她為之奮鬥的一切,不是祖國,卻勝似祖國。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作者所有

飲黃河水,六十年追求無悔

釀世界情,放牧東方而不歸

她是中國人民真正的朋友

雖然今日中國

或許已沒有太多人記得她的名字,她的故事

我們可以不理解她,可以質疑她

卻無法忽視她追求理想與踐行信仰的堅毅

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

並為此而奮鬥終生

僅僅是這一點,就已勝過芸芸眾生

版權歸精英說所有,精英說是全球精英、留學生的聚集地。每日發布海內外前沿資訊,這裡有留學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國街頭訪問,全方位為你展現真實的海外生活。歡迎大家關注精英說(ID: elitestal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物理 的精彩文章:

官宣!藍暖男、綠巨人……復興號上新了
比鑽石還要硬,子彈都打不破!買鑽石還不如買它

TAG:環球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