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韓信用這一計策成功了,馬謖為何失敗

置之死地而後生,項羽、韓信用這一計策成功了,馬謖為何失敗

「投之亡地而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這是《孫子》中的話,也是戰爭中的經典理論。但是奇怪的是,秦末戰爭中,韓信和項羽都用這個戰爭理論成功了,三國時期馬謖用這個理論,卻失敗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先說說項羽、韓信與馬謖是怎麼用這一戰爭理論的。

(項羽劇照)

項羽成功的事例是破釜沉舟。項羽前往巨鹿救趙國的時候,砍了船,砸了鍋,對士兵說,必須打勝秦軍,才准吃飯。要是打敗了,不但沒飯吃,也沒船過河,只有死路一條。因為陷入絕境,因此士兵們奮不顧身,最後打敗秦軍,解了巨鹿之圍。

韓信成功的事例是背水一戰。這場大戰依然與那個趙國有關。韓信率漢軍攻打趙國的時候,在排兵布陣的時候,把軍隊擺放在水邊上。趙軍見漢軍這種「自尋死路」的擺陣方式,於是傾巢而出攻打漢軍。結果,一方面,擺在水邊的漢軍由於沒有退路,拚死抵抗。同時,韓信事先派另一部分漢軍前往趙營,拔了趙國旗幟,改為漢軍旗幟。又設了埋伏,兩邊一夾攻,趙軍一慌亂,最後漢軍打敗趙軍。

馬謖同樣是把軍隊拉入絕境,也就是拉到山上。山上雖然居高臨下,但是沒有水源,糧食也非常有限。後來蜀軍被魏軍包圍,蜀軍走入「絕地」。如果蜀軍不打敗魏軍,他們因為缺水缺糧,就只有死路一條。但是,最終的結果不是蜀軍「置之死地而後生」,而是「置之死地就死了」,蜀軍被打的大敗,街亭也丟了。

那麼,為什麼項羽、韓信使用這一戰爭理論能夠成功,而馬謖使用這一戰爭理論卻失敗了呢?

(韓信劇照)

我覺得,根本的原因在於,雖然計策都是一樣的,但是在使用這一計策的時候,執行力不一樣。

項羽在什麼樣的狀態下使用這個計策呢?當時章邯帶領秦軍,打敗了項梁的楚軍,並殺死項梁。接著北上攻打趙國,在巨鹿圍困趙軍。趙軍向楚軍求救。於是,楚王派宋義帶著項羽、范增等人前往救趙。但是宋義走到一半,因為害怕秦軍主力,就不去了。項羽反覆申請,宋義都不出兵。於是項羽殺掉宋義,然後便使用了破釜沉舟這個計策。

這個計策為什麼能成功?那是因為當時秦軍之前打敗楚軍並殺死項梁,楚軍急於報仇,這種心思非常強烈,而宋義卻阻礙了大家,因此楚軍將士這股氣鬱積在心裡,非常鬱悶。而項羽殺掉宋義,可以說順應了所有士兵的心意,讓他們這股氣得到釋放,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楚軍將士的勇氣。也就是說,因為這一勇氣被激發得淋漓盡致,所以,戰士們打起來,特別勇敢,最終勝利。

韓信的背水一戰為什麼也能成功呢?有三個因素很重要。一是由於劉邦築高台拜將,給了韓信很大的權力,因此韓信想怎麼擺陣,沒人不服。二是韓信之前剛打了一系列的勝仗,大家很佩服他,他擺的陣,沒有不信。三是有「拔旗易幟」及埋伏配合這次軍事行動,可以對趙軍形成兩面夾擊,又在心理上擊敗了他們,他們有足夠取勝的把握。

(馬謖劇照)

現在咱們再來看看馬謖為什麼失敗?

一是馬謖無威。馬謖雖然被諸葛亮拜為先鋒,但是並沒有「築壇拜將」那樣的行動,沒有給他立過威。而且當時諸葛亮在選先鋒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魏延、吳懿才適合。馬謖就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出征的,他在軍隊中毫無威望。

二是馬謖無信。馬謖並沒有像韓信那樣有過輝煌的帶軍歷史,他根本就沒有帶過軍,也沒有打過仗。所以他安排的計策,大家都覺得很懷疑。首先就是王平很懷疑他,覺得他這種擺陣的方式是瞎胡鬧。

三是馬謖無援。韓信的背水一戰能成功,我們說了,是有其他戰術配合在一起的。是有援助的。置之死地而後生,可以拖一時,但並不一定能堅持到最後。馬謖的戰術安排,明顯沒有其它戰術相配合,沒有其它援助。因此,最後馬謖肯定是失敗的。

由此可見,同樣是一個戰術,實施方式不同,結果顯然是完全不一樣的。

(參考資料:《史記》《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歷史真相 的精彩文章:

街亭失守,馬謖應該負責,但是最大的責任,其實應該此人來負
維新變法失敗,康有為逃到日本後,他在日本做了哪些離譜的事

TAG:張生全歷史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