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太受益了!從姿勢到修心,打坐最好這樣學

太受益了!從姿勢到修心,打坐最好這樣學

文/太橋旦曾堪布

很多人對打坐感興趣,問我:怎麼打坐?打坐的姿勢是什麼?打坐時到底要想什麼?打坐時有雜念怎麼辦?

我回答說:打坐時對身體和心理都有要求,初學者可以試試下面的建議。

01

首先,打坐的時候怎樣保持身體的姿勢?

對於打坐姿勢的要求,是因人而異的。因為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些人腿腳不好、腰不好、或者脊椎有問題、等等各種各樣的身體缺陷,所以沒有統一的要求。

如果打坐的人身體上沒有任何缺陷,首先要準備一個打坐的墊子,墊子的前面比較低,後面比較高,最好稍微有點硬。第二個準備是不能接電話。打坐之前,你要自己選擇好:如果要打坐,電話要關機;忙的時候,不要打坐。

初學者打坐的時候,最好身體坐直,為了身體不受傷害、或者為了持續打坐,最好準備一個木板或竹板放在牆上作為靠背,可以輕輕地倚靠。

剛開始盤腿不要強迫自己,如果不能雙盤沒關係,單盤、散盤都可以,循序漸進。打坐的時候,身體姿勢最重要的、必須要做的一件事是什麼?脊椎要直,同時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要保持放鬆。

我們在佛具店裡,沒有見到一尊佛像是歪著坐的、更沒有一尊佛像是駝背,每一尊佛像都坐得很直。

佛像的出現,是度化眾生的一種方式。如果沒有人教你打坐的姿勢,沒有關係,你請一尊佛像來看,看佛像的腳怎麼放,佛像的手怎麼放,佛像的脊椎怎樣保持挺直,佛像的頭是什麼姿勢。

如果你不知道佛法的道理,佛像就是佛像,根本不會從佛像上找到任何學佛修行的真理。你學了很多佛法的知識和真理之後,僅僅看到一尊佛像,就知道怎樣打坐,所有身體的姿勢都學到了,同時也明白了從開始學佛直到成佛過程中的所有修行方法,懂得了積累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的重要性。

打坐時,身體的姿勢是很重要的。瑪爾巴大師曾經說:「打坐的姿勢比打坐本身還重要。」所以瑪爾巴大師對打坐的姿勢,特別認真要求。

嚴格來說,打坐的姿勢是毗盧遮那佛七支坐法,或者五支坐法。但初學者現在並不需要學這些,單盤、散盤都可以。

手怎麼放?可以把右手重疊在左手上面,掌心向上,放在自己肚臍正下方四指寬的位置,這是禪定印。或者兩隻手手心向下放在自己的膝蓋上也可以,這屬於大手印、大圓滿打坐的手印。

佛教裡面有很多講究,必須按照佛教的要求去修。打坐的時候,如果一半是佛教的姿勢、一半是外道的姿勢,那麼外道的成就也成就不了,佛教的成就也成就不了,還不如睡懶覺。

02

對身體姿勢,初學者不需要太多的要求。打坐時身體上最重要的竅訣,不是很深奧的佛法道理,而是我們堅持不了的,是什麼?是保持放鬆。

恰恰這件事我們做不到,我們覺得「保持放鬆」這句竅訣還不夠,還會找更深奧、更殊勝的竅訣。所以我們打坐時不能保持身體的姿勢,打坐兩分鐘、五分鐘,身體就疲憊了,這裡痛、那裡痛,然後打瞌睡,想站起來走走。

如果每天都這樣,打坐時沒有保持正確的竅訣,沒有保持放鬆,時間久了,慢慢就坐不下去,看到打坐的墊子就跑掉,看到打坐的墊子就心煩。這些都是長期以來打坐的方式不正確而導致的,不是一天、兩天、三天導致的。

我們平常說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初學者對一天兩天的打坐很好奇,特別感興趣,但是打坐的方式不對就很難堅持。

打坐對身體上的要求是什麼?

保持放鬆!

打坐的同時保持放鬆,比如說胸部保持放鬆,左右的肩膀保持放鬆,膝蓋保持放鬆,身體內的五臟六腑保持放鬆,頭保持放鬆,眼球保持放鬆……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都訓練保持放鬆。如果做到這一點,等於是我們在打坐的身體姿勢上得到很多竅訣和技巧。

03

我們知道了打坐時身體的竅訣。那麼,心怎麼辦?心裡怎麼保持呢?

一般來說,身體不夠放鬆的時候,我們的心會受影響。身體放鬆的時候,我們的心不會那麼浮躁、緊張。身體和心是相互作用、相互調整的。如果身體的姿勢正確,保持放鬆,對心的寧靜有幫助;心不緊張,保持放鬆,對身體的放鬆也有幫助。

心裏面的竅訣是什麼?

打坐的時候,不要認為雜念多了就不能打坐。

很多人有這種想法。問他有沒有做功課、念佛,他說:「唉,這幾天我沒有念佛,因為我心裡雜念太多,心裡很煩,所以沒有念。」

這句話我特別不理解。對我來說,心越煩,越有雜念,越需要念佛。

好比哪裡有夜晚和黑暗,越需要明燈。你不能說:這裡太暗了,不需要燈。有沒有這樣?黑暗在哪裡,燈就需要在那裡點燃。內心中這麼多煩惱、雜念的時候,越需要持咒、打坐、念佛。

打坐的時候,心裏面雜念多也無所謂,有很多煩惱也無所謂,就好好地放鬆。打坐的時候,不是說你一定要想一件事情,也不是說你不要想一件事情。

讓你想一件事情,不一定是正確的禪定;不讓你想一件事情,也不一定是正確的禪定。就很自然地,不要任何造作,你內心中任何雜念、煩惱產生的時候,不要任何改造。

煩惱、雜念的好處是什麼?它是無常的,不可能永遠持續。起煩惱、產生雜念的時候,如果你保持放鬆十秒種、兩分鐘,煩惱一定會有改變的時候,雜念一定會有減少的時候。

主要的竅訣是:保持一個自然的狀態!

不要因為雜念多了,就心裡擔憂;也不要因為沒有任何念頭,就心裡覺得自己了不起。有雜念也可以,沒有雜念也無所謂。雜念出現不是很大的錯誤,我們隨從雜念是最大的錯誤。

就像這杯水,裡面有很多微塵,怎麼辦?把杯子放在這裡不動,微塵慢慢會沉到水底,水會越來越清澈。

打坐時,你就保持自然,同時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清清楚楚地意識到就可以,也不要任何改造。

煩惱讓它起,雜念再多讓它出現,都無所謂,你不要受到內心雜念、煩惱的影響,很平靜。就像虛空上很多烏雲,它自然出現,最後也自然消失。

我們內心的雜念、煩惱,不是無因無緣而產生的,一定有因和緣才會產生。我們心中所有的雜念、煩惱是一種果,而不是因。這個果是改變不了的,所以讓它產生,讓它出現。但我們不能隨從它。

比如說,我們內心中出現了一個想抽煙的念頭,讓它出現,我們不抽煙就可以了。我們最大的問題,不是我們內心中產生抽煙的念頭,而是我們隨從它,聽它的話,開始抽煙,這就是不對的。

再比方說,我們心中產生了一個罵人的念頭。這個念頭生起,並不是不好的。

任何人心中隨時都會出現罵人的念頭,因為我們是凡夫,在無始以來輪迴流轉中,我們種下了這個種子,這不是特別大的過患。最大的過患是我們內心產生罵人的念頭之後,這個念頭會引發我們的行動,讓我們罵人。

同樣的,看到別人脖子上的金項鏈,我們也許內心會產生一個念頭:等一下我想辦法讓它屬於我。

這個念頭不一定是不好的,很正常。一個凡夫心裡,殺盜淫妄的念頭產生是正常的。我們的修行是什麼?修行是內心中產生這些念頭之後,不隨從這些念頭。

比如你想偷東西的念頭產生了,你意識到了,心想:「我心裡想偷東西的念頭產生了,如果沒有特別管好自己的話,我也可能做壞事哦。」沒有修行的人,產生偷東西的念頭之後,就跟隨這個念頭,偷走了東西,這叫做造業。

在輪迴當中,煩惱的成功是什麼?如果我們起煩惱之後造業,煩惱就成功了,因為煩惱的作用產生了,煩惱的任務完成了。

我們修行是反過來的,煩惱生起之後,不要給它機會造業,這就是修行。

比如說,打坐的時候,今天你起了一個罵人的念頭,因為你有這樣的禪定,你意識到了:今天上午幾點幾分鐘,我內心中產生了一個罵人的念頭。這是一個很好的進步。你不但意識到了這個念頭,而且沒有讓這個念頭引發你罵人的行為,控制住了,沒有造業。

明天你可能又產生罵人的念頭,但不會像今天罵人的念頭這樣強而有力,因為今天你減弱了這個念頭的力量。

第三天你還是會產生罵人的念頭,你用這樣打坐的方式禪修,意識到了這個念頭,但這個念頭不是特別影響你,你也不會特別忍不住地想罵人,因為昨天你已經控制住了,對今天有很大的幫助。

每天這樣堅持,這個月、下個月……以後你還是產生罵人的念頭,但力量越來越微弱,最後沒有什麼力量,這樣煩惱障就慢慢斷掉了。

煩惱障斷掉以後,證得羅漢、聲聞、緣覺、包括初地、二地菩薩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罵人的習氣,這個習氣不叫煩惱障,叫所知障,只是內心中很微細的一種力量,通過進一步的修持來斷除。

我們現在罵人、起煩惱,這些都不是習氣,而是無始以來習氣的積累,變成一個實在的煩惱,強而有力。

比如說,一個人今天罵人,控制不住,沒有意識到這樣罵人不好,明天還是這樣罵人。這樣下去,這個人脾氣越來越壞。

有一天生病了,去看醫生,醫生說:「你的肝有問題,因為你發脾氣太多了。」

他內心當中的煩惱影響到自己的身體,不但傷害他人,最後還是傷害到自己了。墮落地獄、餓鬼道的事情,還要等下一步。氣還沒有斷之前,他身體上已經受到傷害了。

04

打坐的時候,好像用自己的眼睛來看自己的眼睛一樣,用自己的心來觀照自己的心,這才是真正的打坐。打坐時心裡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保持覺知。

對初學者來說,做到這兩個竅訣就不錯了:身體的竅訣是保持放鬆。心裡的竅訣是保持覺知,保持正知正念。

我們初學者打坐,身體上容易出現的問題是我們打坐的姿勢不對,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即使姿勢保持了,也不夠放鬆。

巴珠仁波切曾經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教言,對打坐有三種要求:如果你要真正地打坐修行,身體不能離開墊子;心不能離開身體;心中不能忘記保持放鬆。這是打坐最好的竅訣。

有些古代大成就者的傳記中記載:打坐的行者的墊子,一生當中,從來沒有消失過溫暖。一直這樣坐。可能他們上洗手間也很快吧。

什麼是「心不要離開身體」?如果你現在心馬上想到外面的一個東西,比如想到淘寶的一個東西,你的心去淘寶那邊了,沒有在你身體里。很多人喜歡逛街,打坐時心跑到春熙路的一個店裡,這就是心跑掉了。

身體不要離開墊子,心不要離開身體,心中始終保持一個放鬆的狀態。這三件事情對初學者來說就夠了,太多也不行。

本文為騰訊佛學獨家原創稿件。

關注騰訊佛學 長享智慧清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佛學 的精彩文章:

《地藏經》的重點:四個大願!
面對現實的不如意,佛教有什麼好辦法?

TAG:騰訊佛學 |